这座夺夺粉火锅第一城,还藏着多少惊艳世界的神级景观?



凉粉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被冠名到火锅头上。


在贵州,夺夺粉代表凉粉做到了。夺夺粉火锅翻腾着贵州典型的酸,激荡着引人食指大动的辣,用火锅的可煮万物打造了一个风味宇宙。夺夺粉早已走出贵州,进军全国,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一“西南美食时尚单品”诞生在贵州安顺


夺夺粉火锅,一锅煮下宇宙。 摄影/乐乐



安顺,安居于省会贵阳一旁,毫不起眼,可是家里有的是压箱底的宝贝。黄果树瀑布被誉为“中华第一瀑”,就在安顺;奠定贵州“第十三个行省”地位的屯堡,主要集中在安顺;造化神奇的喀斯特地貌,核心地带之一也在安顺;贵州口味靠酸辣出圈,内里却是海纳百川,这种丰富就在安顺……


安顺是座宝藏城市,因其丰富多元而令人向往,因其低调神秘而少有人知。不过,只要是宝藏,总有藏不住的一天


这里有秘境与传承,更有味道江湖。 图二、图三摄影/李永忠、李立洪




-01-

黄果树瀑布有多高调,安顺的美就有多低调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行开发的景区之一,黄果树瀑布不仅仅是著名旅游目的地,更是中国旅游业的一张名片。黄果树旅游区2024年游客量突破千万人次,人们惊叹于瀑布的壮观,往往没有特别留心安顺这一宝藏旅游城市。

****请横屏观看****

黄果树瀑布是一个瀑布群,其中最大的就是黄果树大瀑布。



安顺位于黔中,所在地是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这里有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果树瀑布这一天赐给安顺的礼物。这里沉积岩总厚度的七成以上都是碳酸盐岩,意味着经历流水冲刷可形成绮丽多变的景观,不管是地上还是地下,安顺都发育出了奇景。


黄果树瀑布自不必说。徐霞客称其为“万练飞空,如鲛绡万幅”,说瀑布就像传说中的鲛人织出的薄纱,美到多少沾点仙气。黄果树瀑布正是喀斯特侵蚀裂点型瀑布的代表,河流长年侵蚀、溶蚀,使得河谷的落差不断加大,最终飞流直下。一代人的回忆,电视剧86版《西游记》剧组也是看中了这股仙气,选择在此取景。


《西游记》在黄果树瀑布取景。 图/网络



徐霞客无缘体验的是夜游黄果树瀑布。月亮遥遥挂在空中时,灯光顺势点亮瀑布、山石、树林。白天的瀑布在清唱,到了夜晚则切换成水声、惊呼、光影的交响。


夜游黄果树瀑布,“赛博感”满满。



黄果树美在明面上,美到名扬千里。安顺美景的“地下工作者”似乎更贴近这座城市的低调本色。


龙宫,就像是喀斯特博物馆,集合了溶洞、瀑布、石林、漏斗、暗河等喀斯特地貌,还有全国最长、最美的水溶洞。如果不是一次施工的偶然发现,这一处秘境至今仍藏在地下。


安顺龙宫,白练一般的龙门飞瀑。



同样曾经潜藏于地下的还有安顺最早的一批“居民”之一。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囊括了鱼龙、海百合、鱼类,以及各类古植物化石,形成时间距今已有二亿二千万年,被誉为全球晚三叠世独一无二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宝库。


关岭海百合化石证明贵州曾是一片大海(上图)。 至今无人能解的关岭红崖天书(下图)。 上图摄影/李贵云



如果你有充足的耐心,安顺还有一道神光等待与你相遇。在格凸河,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每逢晴天,阳光会照进穿山洞,形成金光穿洞的奇观。这一道光也被称为“格凸神光”


格凸神光,大自然的“聚光灯”。 摄影/尹刚


地貌给了安顺美好的外表,区位则送给安顺深厚的底蕴。


安顺是贵州最早得到开发的地区之一,“安顺”一名用于行政区划,甚至比“贵州”还要早。这里是“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的西南腹心之地,紧紧贴着省会贵阳,是贵州通往云南的必经之地,由此也成为贵州屯堡最为集中的城市


关索岭古驿道,一夫当关。 摄影/吴学文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贵州省的诞生,关键之一就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屯堡。



-02-

家国六百年,安顺的屯堡是大明留下的“时间胶囊”



初到安顺屯堡的人,会对这里的大明遗风感到诧异,好像时间在这里一度失去效力。


屯堡饱经沧桑,保留了大明遗风。 摄影/陈伟红



这是明朝留下的一颗“时间胶囊”。所谓“屯堡”,就是明初朱元璋发动“平滇之役”后,因南征而留在这里屯守的军人所建立的屯兵之地。自明初起,来自南直隶(今安徽、江苏、上海)、江西、湖广和北方部分地区的军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一边耕种、一边驻守,保持着家乡的风俗习惯,在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形成了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的屯堡文化。


本寨村是典型的屯堡村落,掩映于一片葱郁之中。 摄影/李若渔


安顺是贵州屯堡村落最集中的地方。“安顺一大怪,石板当瓦盖”。一个个古村,遍地石头砌成的房子,骨架坚实,棱角分明,透出军人后裔的硬朗,以及耕战结合的本色。


屯堡建筑往往就地取材以石板作为屋顶材料。 摄影/陈伟红


天龙屯堡地处由贵阳前往黄果树瀑布的必经之路,也是很多人初遇屯堡的地方。这座屯堡地处驿道要冲,一条古驿道串联起为纪念随明军入黔的四位始祖而修建的“四公碑”、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屋“九道坎”、还有从民居开辟为地戏表演场地的“演武堂”,你甚至可以在古驿站里喝上一碗免费的“驿茶”,品一品六百年前行路人的焦渴与滋润。


天龙屯堡人保持着传统习俗,也一直纪念着四姓先祖。 摄影/杨爽、陈伟红



在这片遍地屯堡的土地上,天龙作为驿站诞生,却长出一身武备之风:围绕天台山的古城墙、加工兵器的“打铁坑”、还有烟堆山上的烽火台,甚至天台山上的伍龙寺在佛道兼修之外,也化身为一座军事堡垒。


天台山伍龙寺,既是寺庙又是堡垒。 图/《造贵州定西南》视频截图



当你看到身着“凤阳汉装”的屯堡女性,你似乎才会想起遥远的中原和江南。在屯堡,你不可能忽略她们,她们的生命力洋溢在古村的每一个角落:城门洞下,是老人在闲坐谈天;田间地头,是她们在耕种劳作;堂屋里、巷子中,她们编丝头、对山歌,把慢悠悠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屯堡服饰。 摄影/陈伟红



再次打捞历史,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贵州设省,及其对于全国的意义。在这背后,正是屯堡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为了稳固西南,“平滇之役”后,明王朝在这里拓宽道路、修设驿站,将西南诸省彼此连接;又将二十万大军留驻在各咽喉要地,设置卫所,震慑四方。到了洪武三十年,一张由二十四卫、六十九驿、二十八站组成的庞大“星链”网络已在贵州高原上缓缓张开,使这片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滇楚之锁钥,蜀粤之藩屏”


贵州驿道及军卫示意图 明代贵州卫所屯堡关系图。 制图/刘耘硕,九阳



屯堡,是这张网络最细小的节点:明代的卫所军制,以5600名军人为一卫,卫下设五个千户所,千户所下又设百户所,1-2个百户所的军人驻扎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屯堡”村落。洪武皇帝正是靠着这样耕战一体的制度,才能达成"养兵百万,要令不废百姓一粒米"的愿望。


一场战役,让二十万军人在贵州扎下了根。此后,明王朝又发动“调北填南”,令百姓从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区移民到此,成为数量众多的“民屯”。军卫、驿道网络补上了最细密的一笔。


屯堡的石头年头越久、色泽越白,古村古镇中充满银色光泽。 摄影/陈伟红



这张庞大的网络冲破了山川的阻隔,像血管一样将地形崎岖到令人生畏的贵州连接成一个整体,注入生机,让这颗西南的“心脏”跳动起来。终于在1413年,明王朝在此地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成为第十三个行省。


宏大叙事背后,屯堡人的文化何以维系至今而不绝?共同的仪式是密码之一。比如地戏,这是屯堡人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戏的表演内容大多是过关斩将的战争故事,传递出屯堡人硬核的精神底色。他们相信地戏带有英雄的正气,可以驱逐邪祟,也享受地戏提供的团聚与娱乐的空间。


地戏,屯堡人的精神图腾。 摄影/陈伟红



屯堡的故事,是一个相遇的故事,平原遇到山地,中原遇上边陲。相遇,总会有新的灵感出现。



-03-

贵州美食频频出圈,有安顺人的吃喝天赋加持



中国人在吃这件事上不乏灵感。近年贵州美食的出圈又给不少人的美食光谱拓展了新的领域。安顺,又在这件事里低调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就比如夺夺粉。滑嫩的米豆腐难以用筷子夹起,于是人们用竹签戳着吃,这个动作在当地方言里叫“duo”,这粉自然就是“duoduo粉”。有人灵光乍现,把duoduo粉介绍给火锅,风味骤然升级,变得庞大而丰富,以至于要争夺着吃,那当然是夺夺粉。


夺夺粉,红亮的色泽先抓眼球。


夺夺粉火锅带有贵州典型的酸辣口味。糟辣椒经过发酵,少了一点猛烈,多了几分层次,和番茄一起构成一锅汤底的基调。容纳万物的吃法更是安顺丰富口味的最佳诠释。有人会好奇,为什么夺夺粉火锅的牛肉,分割法与潮汕牛肉火锅相似,其实安顺的关岭黄牛肉正是潮汕牛肉火锅的重要食材来源。


关岭黄牛肉。 摄影/吴学文



贵州有俗话说:“安顺的吃喝,贵阳的穿着。”安顺人的吃喝在全省都是数一数二的。这里有数十万明军将士带来的中原、江南风味,又有后来的商贾云集,贸易繁盛,饮食的丰富程度再次升级。形容当时安顺物资的丰富,地方志用的词是“光怪陆离”“争奇斗艳”,仿佛有一场不落幕的物产选美大赛。


安顺灌汤蹄筋。 摄影/吴迪科



如果你打算用味蕾了解安顺,那切记要空着肚子出发。


贵州是稻米喂饱的。在安顺,仅仅是米面类的小吃,你就可以吃到油炸粑、裹卷、清明粑、鸡蛋糕等数十余种不同的食物。


安顺是碳水爱好者的天堂。 摄影/陈伟红



安顺人的一天,往往是用油炸粑稀饭开启的。这个稀饭没有米粒,而是像浆糊一样,将米和油艺术性地混煮,再加上一勺黔中特产“引子”(苏麻籽碾碎加盐,香味极浓),粘稠浓郁的稀饭与掺了米香味的热油,油炸粑裹着豆沙馅,保持了它的酥脆香甜,安慰了一大早空虚的肠胃。这种独特吃法,也是安顺人美食创意的一个例证。


屯堡人在安顺的美食江湖也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法宝是烤。九溪村是安顺屯堡中的“大块头”,人口多、面积也广,当地俗语说“九溪是个城,只比安平(平坝)少三人”,足见其兴旺。见多识广的九溪人在所有食材中,选中了平平无奇的猪小肠。小拇指粗细的猪肠,剪成小段,一截滑韧的肠衣裹着脂肪,经炭火烘烤,韧转化为酥,渗着油润,每一口都是挑动本能的脂香。


安顺烤小肠,没有一个内脏爱好者可以拒绝。



安顺味道是本地人的乡愁,也是游客孜孜以求的生活感。安顺是游览贵州不可错过的一站,这里对于贵州的旅游产业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2006年,贵州省首届旅发大会在安顺市黄果树景区召开,贵州旅游产业开始大步向前,用聚八方来客的热情,赋予贵州多彩文化新的活力。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安顺召开。近20年过去,这一盛会再次回到安顺,这一宝藏城市重回聚光灯之下,静候人们饱尝这里的自然奇景、大明风华和人间滋味


屯堡文化仍在时间中静静传承。 摄影/陈伟红





文 | 猫骑士、詹忆梦、伊森

编辑 | 伊森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设计 | 任东

封图 | 李书林

头图 | 李书林

未标注图片 | 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地道风物·贵州》

《贵州历史笔记》范同寿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顾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喀斯特地貌   黄果树   安顺   火锅   大明   驿道   贵阳   黄果树瀑布   贵州   瀑布   惊艳   景观   美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