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转向!特朗普豁免45类进口商品,19%互惠税率后藏何博弈?

特朗普这家伙上台后,贸易政策总是一波三折。2025年刚复职没几个月,他就搞出个大动作,签署行政命令豁免45类进口商品的关税。这事儿发生在9月5日,命令第二天凌晨就生效了。表面上看是给贸易伙伴松绑,但里面藏着的博弈可不少,尤其是巴基斯坦那边的19%互惠税率调整,牵扯到石油合作和全球供应链的拉锯。

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第二次就职后,没闲着,直接重启了第232条国家安全关税调查。这条法规本来是上个任期就用过的,针对钢铝等产品加征关税,目的是保护本土产业,减少贸易逆差。结果呢,上半年美国对全球进口品大面积加税,平均税率拉高到10%以上,甚至有些国家面临25%或更高的壁垒。欧盟、日本这些老盟友都得坐下来谈,巴基斯坦也掺和进来。话说回来,美国贸易逆差2024年就高达9000多亿美元,特朗普一直觉得这是别人占便宜,得用关税逼他们让步。

这个豁免命令的出台,其实是上半年谈判的成果。命令明确针对那些已经签了框架协议的“一致伙伴”,也就是同意削减对美国产品的“互惠”关税的国家。豁免的45类商品,主要分成两块:一类是美国本土没法种、没法挖、没法自然生产的,比如石墨、各种形式的镍、钕磁铁这些工业金属;另一类是国内产量跟不上需求的,比如医药里的仿制药化合物和诊断测试试剂。贵金属也包括在内,金粉、金叶、金条啥的,尤其是金条是瑞士对美出口的大头。还有新增的农产品、飞机零部件和非专利药品,这些都是美国供应链的痛点。

为什么选这些商品?简单说,美国电动车电池、半导体、航空业都需要这些原料,但本土供应不足。加税后,成本涨了,企业叫苦不迭。特朗普团队算过账,豁免这些能稳住国内产业,同时用协议换取伙伴国开放市场。比如欧盟在3月底签的框架协议,承诺多买美国农产品和汽车,换来电子元件和飞机零件的豁免。日本4月跟上,同意降低对美汽车关税,美国则放行部分技术产品。巴基斯坦这边更具体,7月31日达成共识,将互惠税率从29%降到19%,还搭上石油储备开发的合作。美国公司看中巴基斯坦的油田潜力,这笔交易不光是关税,还涉及能源安全。

瑞士的例子就有点尴尬了。他们金条出口占对美贸易大头,但到现在还没签协议,所以还得缴39%的关税。虽然金条进了豁免清单,但没协议就享受不到零关税。白宫官员说过,这政策有灵活执行机制,贸易代表办公室、商务部和海关可以直接豁免符合条件的货,不用特朗普再发新命令。这么设计是为了加快落地,避免官僚拖沓。

博弈的核心在于互惠原则。特朗普的命令里写得清楚,豁免标准是贸易伙伴的承诺范围和经济价值,得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啥意思呢?就是你得拿出实打实的让步,比如市场准入、技术转让或采购承诺。欧盟协议价值上百亿美元,日本侧重投资美国工厂,巴基斯坦的19%税率调整直接绑定石油项目。话说,这不光是双边事儿,还牵动全球链条。金属价格本来就波动大,豁免后,欧盟的石墨和镍进口成本降了,美国电池厂松口气,但没协议的国家就得加价竞争。

上半年特朗普的强硬路线,让不少国家急眼。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进口额降了15%,但本土短缺也冒头了。像镍这种,全球80%靠进口,美国自己产的只够用一半。加税后,特斯拉这些公司供应链乱套,零件延误。谈判桌上,美国团队拿着数据压人:你们降关税,我们豁免这些关键品。巴基斯坦为什么能降到19%?因为他们同意开放能源市场,美国能源公司派人去勘探油田,这对特朗普的能源独立目标正中下怀。相比之下,瑞士卡在39%,主要是他们提案的经济规模不够大,没能说服华盛顿。

这政策调整也暴露了特朗普贸易观的双刃剑。一方面,逆差确实在缩,预计年底能降5%左右;另一方面,全球反弹风险大。欧盟已经在WTO抱怨,说这违反多边规则。日本企业调整采购,转向协议国供应商。巴基斯坦出口商乐了,医药化合物和农产品能零关税进美国,但石油合作落实起来,得看现场钻探进度。10月,日本飞机零部件首批免税入境,推动了本土航空合作。瑞士代表还在谈,11月可能重启,但短期内金条关税照缴,出口商得涨价。

巴基斯坦的19%税率是典型案例。7月谈判后,他们从29%降下来,换取美国在石油上的支持。巴基斯坦有大量未开发油气储备,美国公司感兴趣,但地缘风险高。这交易接地气,美国能源价稳了,巴方经济喘口气。但瑞士没这运气,他们核心出口金条虽列清单,但协议卡壳,39%关税继续咬人。白宫的灵活机制帮了大忙,海关能快速审核来源,9月8日凌晨,第一批欧盟石墨货就免税过关。

影响上,美国企业受益最大。电池厂、药企、航空公司成本降了,竞争力回升。但消费者呢?短期物价可能稳,长期看,贸易战升级风险在。国会已经在审豁免扩展,民主党议员质疑这是否公平。全球媒体追踪紧,CNN报道港口流量变化,纽约港首批镍货扫描后直接放行。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的医药打包加速,船队横渡大西洋。

特朗普的转向逻辑清楚:用关税当杠杆,逼伙伴让步。豁免45类是钩子,钓出更多协议。巴基斯坦19%是小胜,但藏着能源博弈。美国逆差缩了,但盟友关系微妙。欧盟、日本稳住了,瑞士悬着。未来呢?政策会调,10月石油项目启动,美国工程师上场。瑞士谈崩了可能加税,这棋局下得长远。

这事儿对普通人影响不小。美国超市里的进口药价可能稳,电动车电池贵了就推高车价。全球供应链重组,协议国抢单,没协议的吃亏。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接地气地说,就是不让别人白捡便宜。但博弈多,伙伴国也得权衡,开放市场换豁免,值不值?巴基斯坦石油合作是双赢,瑞士金条案子还得看谈判。

这豁免是特朗普贸易战的转折点。从加税到选品豁免,策略更精。45类商品直击痛点,19%税率案例说明互惠是王道。全球贸易格局在变,美国拉盟友建墙,挡住逆差潮。企业得跟上,调整采购;国家间博弈继续,谁让步多谁赢面大。政策落地后,观察几个月,逆差数据和供应链反馈会说真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财经   进口商品   税率   关税   互惠   美国   巴基斯坦   瑞士   金条   协议   逆差   日本   欧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