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商韵北疆——吕梁出土商代青铜器特展

五一假日,重访离石。参观吕梁市博物馆,邂逅吕梁出土商代青铜器特展。

公元前1600年,商汤革夏,开启青铜文明新纪元。至公元前1300年前后,王朝定鼎安阳,“大邑商”的恢弘气象辐射四方。而在商王朝西北疆域——今晋陕高原黄河两岸,吕梁山麓星罗棋布的方国部族,正演绎着多元文明交融的华彩篇章。

吕梁市石楼、柳林诸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群,堪称多元文明对话的实物见证。其中既可见与殷墟一脉相承的礼器重宝,更不乏独具北疆风韵的草原珍品。这些青铜瑰宝既承载着中原礼制的庄重典雅,又跃动着草原文化的豪迈气韵,在纹饰与形制间完美诠释了"和而不同"的文明真谛。

吕梁青铜器,不仅是商代青铜文明的璀璨支流,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的生动注脚。它们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诉说着三千年前中原与北方民族的深度对话,见证着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在黄河之滨的创造性融合,为中华文明共同体提供了最早的实物例证。

王畿重器,商鼎风华。公元前1600年,商朝肇建,中国青铜文明迈入辉煌时代。觚、爵等酒器逐渐演化为礼制核心,华夏礼乐文明由此奠基。青铜铸造技术臻于精熟,纹饰艺术繁复华美,彰显出商代文明的恢弘气象。

作为青铜文明的核心,商王畿以其先进的工艺与礼制体系,深刻影响着周边文化。吕梁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尤以食器与酒器为大宗,其形制、纹饰乃至铭文,皆与殷墟青铜器如出一辙。这些珍贵的考古发现,不仅印证了商王朝对西北疆域的深远影响,更为研究殷墟时期的历史版图与文化交融提供了重要实证。

青铜礼制,商代酒祭与等级秩序。 商代礼制以酒祭为核心,酒器体系臻于完备,形成以觚、爵为轴心的礼器组合。这一制度不仅体现了祭祀文化的精微,更构建起严格的贵族等级秩序——早商时期以爵、斝(注:原文"晕"应为"斝"之误)为主流,至晚商则发展为觚、爵相配的定制。

值得注意的是,觚爵组合的数量直接映射贵族身份的高低:套数愈多,地位愈尊。这种以器明礼的制度设计,不仅彰显了商代"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的等级观念,更为西周列鼎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礼制范式,堪称中国青铜时代礼器制度演进的关键环节。

商周族徽,青铜器上的家族密码。族徽,亦称族氏铭文,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家族标识符号。这些铭文多呈象形特征,结构简练,通常承载着三重核心信息:一是身份标识。 反映家族世袭职官(如"亚"形族徽示武职), 记载封地渊源(如"戈""弓"等地理徽记);二是家族演变。 复合族徽现象尤为珍贵,通过徽号的分化组合,生动记录了:氏族分支衍变、族际联姻关系、政治附庸情况,这些镌刻在青铜重器上的符号,实为解读商周社会组织结构的密钥。它们不仅见证了"族以物彰"的礼制传统,更为研究上古家族制度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龙形觥,商代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这件龙形觥堪称吕梁商代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其造型匠心独运:觥首作龙形,龙口微启,上下颌饰以锯齿状纹饰,栩栩如生。器身两侧对称分布两对贯耳,既具实用功能,又添均衡之美。 纹饰精粹。 盖面:饰蜿蜒龙纹,与前端龙首形成首尾呼应之势。夔龙纹与器纹交错布局,线条流畅灵动。圈足:目雷纹装饰,庄重典雅。细部:旋涡纹、云纹点缀其间,营造出神秘深邃的视觉效果。此觥纹饰布局疏密有致,线条纵横交错而不失章法,充分展现了商代工匠高超的构图智慧与铸造技艺。其独特的龙形造型与繁复纹饰的完美结合,不仅是商代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更是研究当时宗教信仰与审美观念的重要实物资料。

晋陕高原青铜器,多元文明的交融见证。晋陕高原青铜器,特指分布于黄河两岸晋陕高原的商代青铜器群。吕梁地区作为这一文化带的核心区域,其出土青铜器兼具中原商文化的典雅庄重与北方草原文化的豪放灵动,形成独特的“方国青铜文化圈”。重要遗址如柳林高红、石楼桃花者等,出土器物生动展现了商代边疆地区的文化互动。

方国瑰宝,边疆与王朝的对话。商代西北边疆活跃着先方、土方等众多方国,与中央王朝保持着时战时和的动态关系。吕梁青铜器或融合殷墟风格与本土元素,或纯粹呈现草原特色,成为研究商代边疆治理与文化交融的珍贵物证。这些器物不仅是方国文明的璀璨结晶,更是中华青铜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

商代西北边疆的文化图景。从吕梁柳林、石楼到榆林清涧、绥德,黄河两岸密集分布的方国遗址勾勒出商代西北边疆的文化版图。这些方国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中原文明精华,创造出独具魅力的青铜艺术。

舞饶,方国青铜器的典范。这件商代晚期方国青铜器造型独特:圆筒形器身配细长甬,半环形钮与突起舞部相映成趣,钲部几何纹饰与镂孔巧妙结合,套链圆环设计赋予其声响功能,其形制与装饰充分体现了方国青铜器的创新精神。

黄河与吕梁,文明交融的摇篮。黄河与吕梁山脉的相遇,造就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碰撞融合,孕育出绚丽多彩的青铜艺术。吕梁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正是这种文化交融的最佳见证,诉说着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

美美与共,中华文明的包容之道。从古至今,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统合于共同的精神家园。这种"和而不同"的智慧,不仅造就了青铜时代的辉煌,更赋予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使其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绽放独特光彩。

此行,漫步展厅,一件件青铜重器静静诉说着三千年前的文明对话。吕梁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既有中原礼器的庄重典雅,又具草原文化的豪迈奔放,在纹饰与形制间完美诠释了“和而不同”的文明真谛。龙形觥的灵动线条、方国礼器的独特造型,无不展现着商代边疆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壮阔图景。这些青铜瑰宝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先民智慧与包容精神的见证。当目光流连于器物之上,仿佛能听见黄河奔涌、看见部族往来,感受到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磅礴气度。这次展览让我深刻体会到:正是不同文明间的相互滋养,才造就了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机关退休。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1989年以来,在中央《学习与研究》、《山西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吕梁日报》《吕梁发布》等报刊与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云梦风雅》一书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80余篇文章。

来源:行走大美吕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吕梁   商代   北疆   青铜器   青铜   纹饰   文化   礼制   黄河   边疆   礼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