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是福?我看未必吧,最起码也要分情况。
产房里助产士小心翼翼地把刚出生的宝宝抱到秤上,数字跳到17斤,这个体重,已经接近普通孩子一岁时的水平,站在产床旁的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我孙子真有福气,这么壮实!”可她不知道,产床上的女儿正因为产道严重撕裂在承受剧痛,而这个“有福气”的孩子,刚出生就因为低血糖被紧急送进了新生儿监护室。

老一辈总觉得孩子越大越好,怀孕时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都塞给孕妇,鸡汤、猪蹄、红烧肉,一天五六顿往肚子里填,“你现在是两个人,要多吃点”“孩子长得好,将来才聪明”,这些话听起来满是关爱,却可能把母子俩推向危险的边缘。
当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时,过高的血糖会通过胎盘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胎儿,胎儿的身体为了处理这些多余的糖分,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高胰岛素就像生长激素,促使胎儿拼命合成蛋白质和脂肪,体重一路飙升。

医学上把出生体重超过8斤的新生儿称为巨大儿,这样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要面对比普通婴儿更多的风险,对产妇来说,生下巨大儿堪比一场硬仗,胎头过大很容易在骨盆入口处卡住,产程会明显延长,有些产妇宫口开到一半就开不动了,疼了十几个小时最后还得紧急剖宫产。

即便能顺产,产道撕裂的程度也会比正常分娩严重得多,缝合的针数往往要翻倍,子宫被撑得太大,产后容易收缩乏力,大出血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孩子的麻烦更大,分娩时最怕遇到肩难产,头出来了身体却卡在里面,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锁骨骨折,甚至造成臂丛神经损伤。
有些孩子因此留下永久性的手臂功能障碍,一辈子都无法完全抬起一侧胳膊,脱离母体后,宝宝的血糖会急剧下降,但体内的高胰岛素状态还在,就像刹车失灵一样疯狂消耗血糖,低血糖对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严重时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巨大儿带来的隐患不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消失,这些孩子童年肥胖的几率是普通儿童的好几倍,到了成年期患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也会明显升高,对母亲而言,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未来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七倍以上。

90%的妊娠期糖尿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得到控制,改变吃饭顺序就是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先喝清汤润润胃,再吃一大盘蔬菜垫底,最后才吃肉和主食,主食尽量选择糙米、燕麦、红薯这类粗粮,它们的升糖速度比白米饭白馒头慢得多。
水果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每天控制在200克左右,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吃,而不是饭后立刻吃,坚果虽然健康,但热量极高,一小把就够了,千万别一边追剧一边抓着吃,奶茶、蛋糕、油炸食品这些就别碰了,解馋的话可以选择无糖酸奶或者黑巧克力。

运动同样重要,每天饭后散步半小时,或者跟着视频做孕妇瑜伽,这些中等强度的活动能明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不要觉得怀孕了就该躺着养胎,适度运动对母子都有益。
产检更是不能偷懒,孕24到28周之间会安排糖耐量筛查,空腹抽一次血,喝下葡萄糖水后再抽两次,虽然过程有点难熬,但这是尽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

生孩子是喜事,但不能让无知的“爱”变成伤害,那些“多吃才有奶”“孩子大了才聪明”的老话,早该被科学知识替代了,真正的关爱,是帮助孕妇保持合理体重,让宝宝在健康的范围内成长。
看到关于“巨大儿”和孕期健康的讨论,大家聊得挺热闹。
“我家娃出生就八斤二两,顺产确实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婆婆还总嫌孩子不够胖,拼命喂,为这事没少闹矛盾,看了文章更坚定了,科学喂养太重要了,不能一味追求‘胖娃娃’。”
“我和我老婆怀孕的时候就很注意,医生的话得听!现在孩子六岁,体质很好,很少生病,那些老观念真得改改了,孩子健康不健康,不是看称的。”
“这事不能全怪老人,他们那辈人过去物质条件不好,觉得胖是福气,关键是我们做子女的要主动去沟通,把科学的道理讲明白,当然像那种为了拍视频故意把孩子喂到70斤的,就真是过分了。”
“不说别的,就说妊娠期糖尿病对妈妈和孩子未来的影响,就值得所有准妈妈警惕,这真不是小题大做,为了省事顺着老人,最后可能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喂养观念和长辈有过不同意见?您又是怎么巧妙化解的呢?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故事。
信源: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