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郑重宣布,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他是“中国裸捐第一人”,更是“中国首善”陈光标。
不仅连续四年获得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还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称号。
陈光标捐出的善款早已超过了40亿,让200多万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可他在捐款的时候,居然把三千万现金堆得像小山似的,还专门高调地拍起照来。
打这之后,这人居然在大手一挥豪捐了20亿之后,一下子就没影了,结果就沦为了大家伙儿嘴里念叨的“中国首骗”!
“什么大善人,只不过是捐几个臭钱,摆摆样子罢了!”
陈光标的高调捐款,被泼上了名为“弄虚作假”的“脏水”。
他本人也被贴上了“作秀慈善演员”的标签。
就连妻儿也被众人的唾沫星淹没,一出门就要面对大家异样的目光。
从“中国首善”到“中国首骗”,陈光标这些年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这位白手起家的富豪又有哪些奇特的人生经历?
陈光标做慈善,从来不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他恨不得在村口架起十八台高音喇叭,循环播放。
最经典的场面,莫过于那堵“钱墙”。红彤彤的百元大钞,像砖头一样被码得整整齐齐,他站在墙前,笑容灿烂,仿佛一个守着粮仓的农民。
这还不算完,他搞“无车日”,当众砸掉自己的大奔。他提倡环保,要给自己全家改名,什么“陈低碳”、“张绿色”、“陈环保”,听着像个段子。
这些举动,说好听了是创意,说难听点,就是往“为善不欲人知”的古训上泼滚油。
一时间,所有人都觉得被冒犯了。做好事就做好事,为什么要这么张扬?为什么要用这么粗暴的方式,把钱的铜臭味和慈善的神圣感搅在一起?“作秀”、“博眼球”、“沽名钓誉”的骂声,像潮水一样把他淹没。
他所有的善举,仿佛都因为这种“不体面”的表达,被打上了伪善的烙印。
可骂归骂,争议归争议。
当聚光灯散去,我们看他到底干了什么?
2008年,汶川地动山摇。他是第一批自己卷着袖子、开着几十台起重机冲进去的民营老板。没有预案,没有彩排,就是一腔热血地往里冲。他亲自从瓦砾堆里刨出了一百多条人命,捐款上亿。
后来的玉树地震、雅安地震,他都是第一时间出现,捐钱盖学校,一盖就是几十所。再往前倒,非典、东南亚海啸……他的名字总在捐款名单的前排。
他曾公开承诺,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润都用来做慈善。
你可以质疑他的动机,但你没法抹掉他捐出去的钱,和他救回来的人。如果一场“秀”的成本是数十亿真金白银和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那这场秀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他就像个武功路子很野的江湖莽汉,招式难看,不入名门正派的眼,可拳拳到肉,确实能打。
就在他被舆论的口水淹得最猛的时候,这个人,忽然就消失了。
2016年之后,那个热衷于头条的陈光标,仿佛人间蒸发。
网上关于他的新闻,从每天刷屏,到销声匿迹。各种传言开始发酵,有人说他公司倒了,回乡下种地去了。有人传他被调查了,彻底凉了。更离谱的,说他已经不在了。
那个曾经如此渴望舞台中央的人,面对铺天盖地的猜测和“身败名裂”的定论,却选择了彻底的沉默。
他什么也不解释,任由江湖流传着他“中国首骗”的传说。这份突如其来的寂静,比他过往任何一次喧嚣,都更让人好奇。
几年后,他回来了。
但再出现时,那个曾经浑身挂满标签的陈光表,像换了个人。
2020年武汉疫情,他依然冲在前面。但这次,没有钱墙,没有合影,没有震天响的口号。他只是默默地把上百万个口罩和成批的消毒设备,一车车拉进了最危险的疫区。
最近几年,他把精力彻底扎进了土里。
他搞助农直播,帮山里的农民卖货。镜头里的他,不再是西装革履的“首善”,而是一个皮肤黝黑、咧嘴笑着的庄稼汉。他开始下地,帮农民收麦子,脚上沾着泥,身上带着汗。
贵州发洪水,他带着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帮灾民转移,甚至亲自下到及腰深的水里,帮老乡抢收快被淹没的稻谷。
他的慈善,从一种“给予”的表演,变成了一种“融入”的实践。
这是被骂怕了的妥协,还是大起大落后的清醒?没人知道确切答案。但人们看到,他慈善的底色,似乎没变,只是方式更安静了。
想要读懂他的“粗暴”,得先翻开他贫穷的童年。
1968年,陈光标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乡的一个偏远村落。
祖辈几代皆为务农为生的普通农民,他的父亲原籍安徽,因早年生活困苦,四处漂泊谋生,最终以入赘女婿的身份落户陈家,因此陈光标随母亲姓氏。
儿时的陈光标家境极度贫寒,家中兄弟姐妹五人,全靠父亲在生产队挣取工分维持生计。由于人口众多,粮食短缺,孩子们常常食不果腹。
在贫困的煎熬下,陈光标的一位哥哥和姐姐不幸被饿死。据陈光标回忆,在九岁之前,他从未有过吃饱饭的经历。
这种场景简直比《寄生虫》还要悲惨啊。
雪上加霜的是陈光标他爸比撕心裂肺的还爆。
动不动就对陈光标拳打脚踢,把儿子当沙包打。
有一次这位狠爸直接把儿子打进了医院,腿都被整断了。
这样的童年阴影,够陈光标喝一壶的。
想想看每次挨打的时候,小陈光标心里该有多恐惧啊?
但这个家伙硬是给自己整出了个翻身的路子。
17岁那年别的孩子还在为考学发愁,陈光标已经靠贩水、倒卖瓜子攒了两万块钱!
凭借对财富的敏锐嗅觉,陈光标早早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刻苦学习,最终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日后的创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期间,陈光标并没有放弃对创业的追求,他成立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研发了一款耳穴疾病探测仪,尽管创业初期并不顺利,因产品问题导致客户不满,但他并未因此气馁。
通过不断改进,探测仪最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成功销售一空,这为陈光标赢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为他日后的商业扩展奠定了基础。
真正让陈光标走进公众视野的,是他的公益行为。从给家乡建6所希望小学,到2003年非典期间捐赠200万元现金,再到2008年汶川地震中亲自参与救援,他的善举屡次引发热议。尤其是在汶川地震中,他带领救援队救出了200多人,累计捐款超过20亿元,被授予了“中国首善”的称号。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