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医生呼吁:老年人宁愿早上躺着不起,也千万不要多做这3件事

清晨六点,天微微亮,68岁的王大妈已经睁开了眼睛。她一向自诩勤快,总是“咻”地一下从床上坐起,开窗、打扫、拎水、扫院子,样样不落。

可就在前几天,王大妈早饭前突然晕倒,吓得全家人一身冷汗。医生问诊后苦笑:“早上慢一点,反而能保健康。有些事,越着急越伤身。”

其实,像王大妈这样,早起第一时间“干劲十足”的老人不在少数。许多人都认为“早起就是养生”,然而多位临床医生和健康管理专家却提醒:老年人清晨不宜过于勤快,宁可多赖会儿床,也切记不要做这3件“危险动作”。

为什么清晨看似健康的习惯,恰恰隐藏着身体“不能承受之重”?尤其是其中第2个,你可能根本没有重视过。

到底是哪三件事,让医生们一再呼吁“多躺着不起”呢?这样做真的会毁掉健康吗?

许多老人都觉得,“鸡叫就起”是保持活力的秘诀。一项针对5600名中老年人的健康行为流行病学调查却表明:63.4%的老年人倾向于一觉醒来就起身活动,但这类行为成为诱发早晨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之一。

清晨,是血液最黏稠、血压易波动的时段。夜间长时间卧床,身体各部分血流、血压都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发布的数据,70%以上的心梗、脑梗等“意外”都在清晨高发,而且与“起床过猛、冷空气刺激、情绪波动”等有直接关系。

医生们强调,勤快不如慢半拍,早上起身太急、过早劳作、盲目换气做家务,反倒给身体带来更大负担。老年人健康管理,应掌握科学的作息节奏,而不是一味崇尚“早起即健康”。

坚持清晨起身做这3件事,短短两个月内,身体可能会有这些变化

医生提醒,以下三种行为,持续进行2个月,就可能带来不小的健康风险,尤其要警惕!

猛地起身下床

很多老人习惯于一睁眼就“坐起来”,但这会导致短时低血压。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清晨猛起时发生头晕、跌倒的风险是平缓起身的3.4倍。还有些因为脑供血不足,出现眼前发黑甚至晕倒。

开窗大幅换气、迎冷风

早上空气清新是事实,但清晨温度往往较低,冷热突变会诱发心脑血管问题。权威数据显示,每降温1℃,老年人急性脑梗危险性提高8.6%。贸然开窗换气,尤其是寒冷季节,极易导致血管骤缩、血压飙升。

马上大搞家务或锻炼

不少老人会趁早凉锻炼或“抓紧扫屋”,其实此时身体尚未完全“苏醒”,血液浓度偏高、心脏负担重

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统计,30%以上的清晨家务劳作相关损伤源于起床后“马上动手”,如扭伤、跌倒或诱发冠心病。

建议这样做,这3招帮助改善清晨健康

如果你想既活力又安全地迎接新一天,不妨试试这些医生推荐的“慢启动”方法:

早上醒来后再“躺五分钟”

别急着坐起来,先在床上活动一下手脚、轻微转动头部,让体内血液循环恢复。随后侧卧慢慢坐起,避免血压骤降,减少眩晕和跌倒风险。

窗户先开一条缝,等温度平稳

尤其冬季和早春,开窗不宜太大。先等室温、体温适应后再逐步换气,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心脏和血管。

家务与锻炼“慢慢来、量力而行”

早晨可以先做些轻柔的拉伸或呼吸操。家务、运动应安排在早餐后1小时左右。此时身体状态、能量供应都比较平稳,安全性高得多。

除了以上建议,中医还提倡“晨起三慢”,慢醒神、慢活动、慢下地,就是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率。这样不仅有助于稳住血压,更提升一天的精气神。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2022》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健康指南

《老年慢性病防控行为指南》

《中老年人健康风险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养生   老年人   早上   医生   清晨   健康   身体   血压   家务   勤快   老年医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