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正式开始,也代表着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进入了倒计时,而在这场历史巨变中,湖广总督瑞澄弃城逃跑的画面,却被永远的定格了下来。
照片中的瑞澄身穿清朝官服,在一群人的护送之下,正想通过火车,逃离武昌这个是非之地,可以看到,此时的火车外堆放的大量行李,也表示此时,有很多的人都在通过这种方式,逃离武昌。
瑞澄本人,可是正儿八经的满清正黄旗,祖父琦善,曾为清朝重臣,在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过角色,父亲恭镗,官至黑龙江将军,镇守一方,可以说家境十分显赫,瑞澄也是凭借自己的家境,在仕途上非常顺利。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京城陷入混乱,瑞澄因留守有功,被升为九江道,此后一路升迁,历任江西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直至1910年出任湖广总督,成为掌控湖北、湖南两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可以说,瑞澄有着丰富的封疆经验,在江苏任职期间,他积极推动地方新政,在兴办教育、整顿财政等方面有所作为,但湖广地区却并非其他地方可比的。
这里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日益不满,再加上革命思潮的传播,这里已经是革命党人积极活动的地区,他们也正在秘密策划推翻清王朝的起义。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外部列强虎视眈眈,内部清政府统治腐朽不堪,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在1901年推行了涉及多个领域的“新政”,但这些改革却只是走形式,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这也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在湖北,新政的实施也为革命党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编练新军本是为了增强军事力量,维护统治,但革命党人积极渗透到新军中,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力量,文学社和共进会这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尤为活跃。
文学社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宗旨,在新军士兵中秘密发展成员,传播革命火种,共进会则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在新军中积极活动,争取更多支持。
1911年,清政府宣布成立“皇族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汉族仅4人,且重要职位多由皇族把持,这个政策违背了立宪派推动君主立宪的初衷,让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转而同情甚至支持革命。
也是这一年,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清政府为镇压保路运动,急调湖北新军入川,导致武昌城防空虚,革命党人也抓住着这次时机。
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准备用于起义,但在配制炸药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引发爆炸。
巨大的爆炸声惊动了俄租界巡捕,巡捕迅速赶来,搜出了革命党人的旗帜、符号、文告、印信以及起义人员名册等重要物品,孙武在爆炸中受伤,被同志救走,但起义计划已完全泄露。
湖广总督瑞澄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按照名册大肆搜捕革命党人,一时间,武昌城内风声鹤唳,气氛紧张,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
在狱中,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三人宁死不屈,没有泄露任何和起义的机密,10月10日凌晨,瑞澄下令将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三人处死,三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武昌的夜空,也进一步激发了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决心。
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目睹战友被捕、革命计划泄露,他知道起义已刻不容缓,当晚,他毅然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枪声划破夜空,武昌起义正式开始。
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士兵们听到枪声后,纷纷响应,他们迅速冲进营房,夺取武器,推举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起义军士气高昂,势如破竹,迅速攻占楚望台军械库,获得了充足的武器供应。
而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也纷纷响应起义,他们按照预定计划,兵分三路,向湖广总督署和第八镇司令部发起进攻,起义军与清军在武昌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湖广总督瑞澄在督署内听到起义军的炮声和枪声后,惊慌失措,他深知局势危急,自己的性命岌岌可危,他急忙召集亲信商议对策,可都拿不出有用的对策。
此时的瑞澄心急如焚,他一方面担心起义军攻破督署,自己性命不保,另一方面又害怕朝廷追究责任,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在众人的议论纷纷中,瑞澄始终无法做出果断的决策。
随着起义军的逼近,督署内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瑞澄的家人和随从们也开始劝他逃离武昌,在众人的劝说下,瑞澄终于下定决心弃城逃跑。
瑞澄带着家人和随从们匆忙赶到码头,准备乘坐火车逃离武昌,但此时的火车站却挤满了逃跑的人,他们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即便他是封疆大吏,也没有人在乎他。
无奈之下,瑞澄只好改变计划,改乘轮船逃往汉口,他们乘坐着楚豫兵轮,逃离了武昌城,此时的他,已经顾不上任何的后果了,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
与此同时,武昌城内的战斗仍在激烈进行,起义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不断突破清军的防线,经过一夜的激战,10月11日上午,起义军终于完全占领了武昌城。
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各地革命党人的斗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全国性的革命浪潮迅速掀起,清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而瑞澄逃到汉口后,并未就此停下脚步,他深知汉口也不安全,于是继续逃往上海,在上海,他如同惊弓之鸟,不敢公开露面,只能躲在租界内的一处秘密寓所中,但他却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局势变化。
不久后,清政府得知瑞澄弃城逃跑的消息,大为震怒,10月12日,清廷下令将瑞澄革职,并责令其回京听候查办,但瑞澄哪敢回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继续躲在上海的租界内,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政府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也彻底宣告结束。
瑞澄本以为随着清朝的灭亡,自己的事情就此了结,但民国成立后,他的处境依然艰难,他的财产被民国政府没收,生活陷入困境。
此后的瑞澄在上海寓所中深居简出,尽量避免与外界接触,1915年,瑞澄在上海寓所病逝,结束了他的一生。
长沙公安: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如何打响的?| 党史天天读 2021-10-17
人民资讯:武昌首义那一枪,是这样打响的 2021-10-10
百度百科:武昌起义
百度百科:博尔济吉特·瑞澂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