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全球工业化两百年来,首次有一个国家单月用电量站上“万亿”量级。2025年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
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东盟十国全年用电总量。
这就是第一工业国的威力,特朗普前几天还在痛批「太阳能和风电是世纪骗局」,现在被打脸了。
这1万亿度电,是个多棱镜,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多重面相。
今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持续高温高湿天气下,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飙升至2039亿千瓦时,同比激增18.0%。河南、陕西、山东等省份的居民用电增幅甚至突破30%。
但高温并非唯一推手,作为用电压舱石的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制造),7月用电量达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持续领先,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暴涨25.7%,计算机通信设备、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用电增幅均超制造业平均水平。
换句话说,这个夏天很热,但中国制造也很热。
而且大家发现一个细节没有,今年没有什么企业暂停生产保居民用电的新闻了。
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心电图。
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2%,这背后是农业电气化的改革推进。传统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场景,现在被越来越多的电气化设备取代。
咱们不说什么智能温控大棚、电动播种机、物联网监测系统这些高科技,就单说电驱的水泵和电动三蹦子,是不是多起来了?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
其中互联网服务业用电量激增28.2%,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暴涨42.6%。
这对应的是两个中国越来越强的产业,一个是AI驱动的数字化,一个是新能源汽车,我相信大家都有直观感受。
万亿度电,不仅在于“量”的突破,更在于“质”的蜕变。
特朗普各种批评清洁能源发电,我们不一样,我们讲科学。
7月新能源发电占比显著提升,风电、太阳能、水电的电量占比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上半年数据显示,风电光伏发电量达114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4%。
更富深意的是,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出全社会用电增量。
这意味着新能源不仅是补充,已成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主力军。
电力系统,那不光是发电和用电那么简单,运输和调控也很重要。
要实现如此规模的电力平稳供应,需克服三重挑战:新能源占比提高带来的稳定性问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调控复杂性、各地保供高压力的统筹难题。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超2亿千瓦,新增跨区输电能力1600万千瓦。
那没办法,咱们国家的特高压技术,全球独一份。
换句话说,全国一盘棋的电力运输和调控体系在慢慢成型,我小时候就听过,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了现实了。
中电联预测,2025年全年用电量将增长5%-6%,而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3万亿千瓦时以上。
支撑这一增长的,将是三大新动能:算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新型高端制造。
北京理工大学做过研究,2024-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将达20%。
这背后还有一个新的布局,就是“东数西算”工程全面推进,西部戈壁滩上的服务器集群,将成为新的电老虎,不过这些电老虎的旁边,就会是连成片的光伏和风能发电厂。
还有一些离大家近的案例,深圳街头,超充站数量已超过传统加油站,杭州云智造产业园,昔日的电炉炼钢厂转型为数据中心。
这些,其实都是大变革,只不过大家天天看到,慢慢习以为常的。
一直到,我们突破了世界纪录,突然给出了一份很震撼的答卷,大家回头一看才发现,哦,原来我们那么厉害。
咱们正在经历「高速电气化」的跃迁,每一度电不再是夏天吹个空调那么简单,其实都在改写产业基因,重构生活场景。
十年间,中国从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到单月发电量超东盟全年总和,我想上个价值:
这条带电的轨迹,丈量出一个文明古国向现代能源强国迈进的步伐,也照亮了我们坚定复兴和崛起的脚步。
各位大佬觉得呢?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