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破11亿,《黑神话·钟馗》预约超百万,国漫国……

2025年8月,中国文化领域迎来“双爆款”——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20天总票房破11亿,豆瓣评分高达8.6分;游戏《黑神话:钟馗》仅靠一支先导预告片,便在德国科隆游戏展引发全球热议,B站播放量8小时破700万。这两部作品一“影”一“游”,不仅点燃暑期文化消费市场,更被业内视为国漫国潮成功“出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事件。

当水墨美学遇见现代技术

在广州一些影院,记者发现,黄金时段的观影人流排起了长队。在影片中,观众们通过浪浪山的场景构图,发现了源自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镜头,在小猪妖的服饰纹样中有民间剪纸艺术,甚至连“刷锅小妖”的动作设计,都暗含皮影戏的表现形式。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并非简单符号堆砌——制作团队透露,仅“浪浪山云雾”一个场景,就先后尝试20余种水墨渲染方案,最终呈现出“虚实相生”的中式美学效果。

《浪浪山小妖怪》电影海报

“《浪浪山小妖怪》最难得的,是把中国传统画的魂融进了现代动画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片借鉴了传统绘画的造型、渲染手法,再搭配上现代色彩与光影技术,“既让观众看到水墨晕染的东方意境,又有符合当下审美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守正创新’是国漫成熟的关键”。

游戏领域的文化表达同样惊艳。《黑神话:钟馗》预告片中,钟馗的官帽形制源自唐代“进贤冠”,场景里的飞檐斗拱复刻了山西应县木塔的结构细节,甚至怪物设计都参考了《山海经》《搜神记》中的文字记载。“我们想让玩家在游戏里‘触摸’到真实的中国文化。”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直言,团队专程走访12省市的古迹,用3D扫描技术还原传统建筑肌理,“传统文化不是‘背景板’,而是能让全球玩家共情的故事载体”。

《黑神话·钟馗》游戏形象

小人物故事击中时代情绪

“看完《浪浪山小妖怪》,我在影院哭了——小猪妖藏烤肠给妈妈的样子,像极了我藏加班餐带回家的夜晚。”广州观众张女士表示。影片以“无名小妖”的职场困境为切口,小妖怪们“想离开浪浪山却又怕山外有山”的矛盾心理,得到了不少观众的共鸣,相关话题#每个人都是浪浪山小妖#在微博阅读量超8.2亿。

饶曙光分析,这种“小人物叙事”正是国漫打动观众的核心:“过去动画常聚焦英雄,但《浪浪山小妖怪》把镜头对准普通人的挣扎与温暖,这种‘接地气’的表达,不仅撬动了家庭观影市场,更让不同年龄层都能找到共鸣。”从观众画像数据来看,该片受众覆盖广度显著——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5-29岁观众占比最高,达26%;猫眼数据显示,25-35岁观众整体占比达68%,打破了动画电影“低幼化”的刻板印象。

《黑神话:钟馗》虽未上线,但其预告片中“捉山中鬼易,斩心中鬼难”的主题,已引发职场人热议。“这句话戳中了我——工作中最难克服的,其实是自己的焦虑和迷茫。”佛山一位企业高管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已将预告片反复观看5遍,“期待游戏能把这种‘内心斗争’讲透,这比单纯的打怪升级更有吸引力”。

中国原创从“跟跑”到“并跑”

随着暑期档落幕,《浪浪山小妖怪》仍保持日均2000万票房,《黑神话:钟馗》的预约量已突破百万。正如饶曙光所言:“这两部作品不是偶然的‘爆款’,而是国漫国潮积累多年后的必然爆发。

两部作品的火爆,背后是中国文创产业的实力跃升。《浪浪山小妖怪》超600人制作团队耗时3年,打磨1800组镜头、2000张场景,二维动画技术实现“发丝级”细节呈现;《黑神话》系列则突破3A游戏开发壁垒,《黑神话:悟空》全球销量超2000万份,为《黑神话:钟馗》奠定技术与口碑基础。

“过去我们常说‘学习国外经验’,现在中国团队已经能创造自己的标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逆袭、《黑神话:钟馗》的全球关注度,证明中国原创不仅能满足本土市场,更具备国际竞争力”。

文|记者 彭纪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游戏   钟馗   妖怪   票房   神话   观众   曙光   中国   场景   水墨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