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讨好别人,反而越受尊重?别不信,这才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做了一辈子人,有一句话我可算是听够了,叫“和气生财”。

这话听着不错,谁不愿意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呢,可真到了实打实的生活里,您就会明白,单靠一味和气,未必换得了人的尊重。

有时候,人太和气了,那些不懂事的,反倒觉得你好欺负。可再琢磨琢磨,成大事的,赢得尊重的,哪有一个是真没原则、没底线的?咱们退休了,这些道理才越发看得清,看得透。

不卑不亢,活得有底气,别人才肯尊重你

是不是常听有些人劝咱们:“人要让着点,忍一步,有光景嘛!”这话听着有点道理,可实际呢?人越让,越忍,别人越不把你当回事。这老话用得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讲的就是这理。这些年我看透了,和人相处啊,最关键的是——自己得有个底线,得自个儿先把自己瞧得起。

小时候读书时讲过鲁迅先生,后来老了,翻书再读他的文章,才真懂得他一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分量。人家不是蛮横,也不是冷漠,而是懂得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下。鲁迅先生的骨气,那可是他赢得千千万万人敬仰的根本原因。您看,“不卑不亢”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呢?

细想想,有时候别人想占您便宜,您是不是一忍再忍?这事,要换成鲁迅先生,早就不答应了吧?您试试,下次遇到不合理的事,敢说声“不”,挺直腰杆,您就会发现,越不示弱,越能赢得别人心服口服。

别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做自己的主人

我们这退休的人,常被说得无地自容。什么“这年纪了还摆什么架子?”或者“都退了还瞎折腾干嘛呢?”可您仔细想想,这些话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们这一辈子受的规矩多了,年轻时怕父母失望,上班时怕领导不满意,等到年老,又得处处合着儿女的心意。可日子是自己的,咱总不能一辈子活在别人的指指点点里吧?

记得小时候读鲁迅的一篇文章,“拿来主义”,当时我觉得这太抽象,可后来才明白,他说的是真有道理。人生这道理啊,要自己筛选、自己拿捏,不能全凭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我打个比方吧,前几年我爱种花,那街坊邻居可笑话了,说种个花浪费水浪费力气。

我管他们做什么?今年院里那茶花开得好啊,邻居都赞不绝口,还让我教他们花肥配方。这才叫做人,把自己过好了,别人自然闭嘴。

言出必行,是最让人尊重的品质

我这些年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靠谱。您想想,做事不靠谱,嘴上说得好听,可事呢?拖泥带水,甚至干脆不干,这哪来的尊重?别说朋友,会让家里人都不依赖您。

这话不夸张,我院里曾有个邻家大婶,就因为不靠谱,成了个“讨人嫌”。她最大的毛病就是嘴快,许下的承诺十有八九做不到。有一年,说帮着接送人家孩子,结果东跑西跑,孩子放学都没接回来,可把人家家长气得够呛。您瞧,这样的事一出,您还能指望人家怎么尊重她吗?您慢慢会发现,人不会因为你讨好了人就喜欢你,但一定会因为你靠得住而尊敬你。

因人而异,灵活应对,才能游刃有余

做人可不是就讲硬气,还得学会变通。您说是不是,人和人不一样,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有些人面子脆弱,您得多陪着笑;有些人势利又强势,您可不能低声下气,就得硬着头皮给他提意见。这种做人的分寸感,说难说简单,听起来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您琢磨琢磨,这不是教您虚伪,而是教您实在。

记得年轻时,公司一位老领导,对弱者十分关照,可一遇到不讲理的资本商,他是连门都不给进。这个软硬兼施的智慧,不仅让他在公司里站稳脚跟,也博得了不少同行的尊敬。我暗中学了个十成八成,发现这个道理啊,直到退休后,人际交往里仍然管用。尤其您退休了,家里亲戚往来,邻里磕磕拌拌,分寸和智慧,可是一道门。

结语

做人真不是讨好就能赢来尊重的。这些年走南闯北,读书、吃饭、闲话,得出的结论就是——原则与底线,比所谓的“和气”更重要。和气是修养,底线是尊严,软硬兼施是智慧,这三样咱得一样都不能少。

反过来想想,有温度的人才真的让人钦佩。把家里事做好,把朋友处妥贴,不卑不亢,有事敢说,做人靠谱,活出个自己的模样。我这话您听了,觉得有理,咱们就一同踩着这份尊严和温度,把接下来的退休日子过得舒坦点,自在点,也少让别人闲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美文   真谛   和气   不卑不亢   底线   这话   道理   软硬兼施   智慧   发现   分寸   闲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