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反超主业:存量时代,卫龙与农夫山泉品类创新才是突围关键

近两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日子不好过。各路上市公司半年报一出,海天、伊利、蒙牛、金龙鱼、飞鹤……不是营收下滑,就是利润原地踏步,连海底捞都没能独善其身。

人口见顶、消费饱和,整个市场都在内卷。但就在一片惨淡中,卫龙和农夫山泉却逆势大涨,成为资本市场的“优等生”。

2025年上半年,农夫山泉营收256.22亿元,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6%和22.16%;卫龙营收34.83亿元,净利润7.33亿元,增幅也都在18%左右。

看行业均值,几乎甩开一大截。这背后的核心,正是“新业务反超主业”,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卫龙的魔芋爽,都已经成了各自公司的第一增长引擎。

025年上半年,茶饮料(以东方树叶为代表)营收增长19.7%,占了整体营收39.4%,反超饮用水的36.9%。东方树叶这个品牌,如今俨然成了中国无糖茶的现象级单品。

卫龙的故事更有意思。辣条吃了20年,谁都以为它天花板见顶,2018-2020年还能年年20%增长,2021-2023年就卡壳了,业绩几乎没怎么涨。

结果2024-2025年,靠着魔芋爽一把“低热量辣味零食”的东风,业绩重新起飞。2025年上半年,魔芋爽营收21.09亿元,同比增长44.3%,占总营收60.5%,远超老本行面制品的37.6%。

辣条不行了,魔芋爽顶上。这不是偶然,而是战略层面的主动调整。

卫龙曾经也试过“老路子”:给辣条提价、换包装、投广告,还想推“放心辣条”概念,结果并不理想。直到创始人刘卫平听了一场里斯咨询CEO张云的分享,才彻底转了弯。

对方一句“趋势大于优势”,让卫龙决策层意识到,光靠运营提效,拼不过趋势红利,真正需要的是品类创新。

于是,卫龙和里斯咨询一起,扎进市场调研、用户访谈、渠道观察,决策层亲自下市场听消费者怎么说。

结果发现,辣条销量见顶,健康零食成风口,魔芋爽这种低热量辣味零食,既能满足“怕胖”的需求,又能吃出辣爽。美国、日本等市场魔芋食品也已成主流,足见趋势。

但在内部,大家其实一开始都不信魔芋爽能挑大梁。老辣条情怀太重,魔芋爽又已卖了多年,真的能靠重新定位打出新增长吗?

最后靠实打实的用户数据和趋势判断,才拍板把魔芋爽上升为公司第一战略,主打“低热量辣味零食”,加大资源投入,集中火力做市场教育。

你看卫龙最近的广告,“热量低了,爽多了”,连续喊二十几个“低”,就是要把“低热量”这个认知种在消费者脑子里。结果很快,市场反馈极好。

2024年,魔芋爽收入33.71亿元,同比增长59.1%;2025年上半年继续增长40%+,直接成了卫龙的“东方树叶”。

与此同时,卫龙对辣条主业也没放松。一边升级口味,推出麻辣、咸辣,多点进攻,稀释“甜辣”标签,防住麻辣王子的品类分化;

一边在渠道层面,抓住零食量贩新兴渠道,做差异化包装和价格卡位,守住学生和下沉市场,把基本盘稳住。

存量时代,光靠运营提效,大家都能学,效果有限。真正能让企业穿越周期的,是战略上的“品类创新”。迈克·波特早说过,运营效率不能代替战略,只有差异化才是企业护城河。

很多人觉得创新就要搞“颠覆性技术”,其实像农夫山泉押宝无糖茶,卫龙主攻魔芋零食,都是把握趋势、定义新品类。

不仅食品饮料,低温酸奶的简醇、建材行业的大角鹿、越野SUV的坦克、电动车的小鹏、液体钙的迪巧,都靠品类创新实现了新的增长。

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时代,品类创新是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前提。如果只盯着运营细节,迟早会掉进同质化的泥潭。只有抓住趋势,定义新品类,才能走在行业前面,不被周期抛下。

卫龙和农夫山泉的经验,已经给了中国企业最直接的启示:当所有人都在拼效率、卷价格时,真正的增长密码,是战略上的“品类创新”。这才是下一个十年最值得押注的“第二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美食   山泉   存量   品类   主业   农夫   关键   时代   卫龙   魔芋   零食   趋势   里斯   辣味   市场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