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张阿姨最近总感觉后背酸痛,干啥都不得劲儿,邻居王婶跟她说拔火罐能“排毒祛湿”。
张阿姨回家后赶紧网上一查,发现好多人都说,拔完火罐后皮肤上深色的瘀血就是体内毒素,颜色越深,毒素就越多。
张阿姨赶紧买了一套拔罐工具,每天在家自己拔罐1小时,还专门挑选瘀血颜色最深的部位反复拔。
可半个月过去了,张阿姨的后背不仅没见好,反而出现了多处皮肤破溃和感染,只好去医院皮肤科检查。
医生检查后告诉张阿姨:“拔火罐产生的瘀血并不是什么毒素,而是皮下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的淤血,长时间过度拔罐不仅不能排毒,还可能对皮肤造成严重损伤。”
很多人和张阿姨一样,对拔火罐一知半解就盲目尝试,它到底有没有用?瘀血真的是体内的毒素吗?咱们又该如何正确拔火罐呢?接着往下看。
很多人认为拔火罐能“排毒”,瘀血颜色越深代表毒素越多,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从医学角度来说,拔火罐的工作原理很简单:通过燃烧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环境,当罐口紧贴皮肤时,负压使局部皮肤被吸入罐内,导致皮下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甚至破裂。
破裂的毛细血管在皮下形成淤血,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深色印记,颜色深浅主要取决于个人体质、拔罐时间、力度大小和皮肤状态等因素。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数据显示,拔罐产生的瘀血成分与普通外伤瘀血完全相同,主要包含红细胞、血小板和少量血浆,并不含有任何“毒素”成分。
人体真正的解毒器官是肝脏和肾脏,它们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过滤血液、代谢废物,拔罐无法替代这些器官的解毒功能,瘀血只是皮下出血的表现,与排毒毫无关系。
虽然拔火罐不能排毒,但这项传统疗法确实有其价值,只是很多人把它的功效想得太神奇了。
拔火罐主要通过下面3个方面发挥作用:
负压刺激能够让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明显增加,就像给堵塞的水管加压冲洗一样,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和酸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拔完罐后会感觉局部温热、疼痛减轻。
拔罐产生的刺激能够分散大脑对疼痛的注意力,类似于我们撞到手指时会本能地甩手或吹气,通过一种刺激来减轻另一种痛感。
负压牵拉能够松解僵硬的肌肉,改善关节活动,特别是对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颈肩僵硬有一定帮助。
但是,拔火罐的适用范围很有限,主要适合:肌肉酸痛、颈肩僵硬、轻微感冒等小毛病。
千万别指望拔火罐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更不要因为拔罐而耽误正规治疗,身体有大问题,还是要及时看医生。
如果确实需要拔火罐,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好心办坏事:
每次拔罐不超过10-15分钟,初次尝试建议5-8分钟,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皮肤水泡甚至破溃,绝不是越久越好。
适宜部位:后背、肩胛间区、腰骶部等肌肉丰厚处;
禁止部位:头面部、心脏正上方、大血管走行处、皮肤破损处、静脉曲张部位。
每周不超过2-3次,同一部位间隔至少48小时,频繁拔罐会对皮肤造成累积性损伤。
拔罐过程中如发现皮肤颜色过深、出现水泡或疼痛剧烈,应该立即停止,正常情况下只应该有轻微的牵拉感。
拔完后2小时内不要洗澡,避免风寒刺激,局部可以涂抹润肤霜,严禁搔抓瘀血部位。
血液病患者:血友病、白血病等凝血功能异常者;
皮肤病患者:湿疹、感染、过敏等皮肤问题者;
孕妇和儿童:12岁以下儿童和孕妇腹腰部禁止;
严重慢性病:心衰、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患者;
特殊状态:发高烧、极度疲劳、空腹或酒后。
拔火罐作为传统疗法确实有其价值,但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它,瘀血不是什么神秘的“毒素”,而是毛细血管破裂的正常生理反应。
记住这个原则:拔火罐可以作为缓解肌肉疼痛的辅助方法,但绝不能替代正规医疗,身体有不适时,最重要的还是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更新时间:2025-08-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