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甘肃】
冯海宁
5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表示,在组织实施上,《意见》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据新华社)
城市更新是城市新陈代谢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城市更有活力、朝气走向高质量发展,不仅有经济功能——可成为撬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有民生功能——即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期待。在过去城市化进程中,就伴随着城市更新行动,但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不够,也缺乏顶层设计。
此次出台《意见》,被认为填补了此前这一重要领域顶层设计的空缺。从其提出的城市更新八大主要任务来看,既涉及既有建筑、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也涉及基础设施、城市生态、历史文化等改造、修复和保护。且用六种举措支撑保障主要任务的完成。
其中,在总体要求部分就明确提出,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又重申了这一承诺和要求。这意味着此轮城市更新行动将以更务实的态度推进,那些试图利用城市更新行动捞取个人“面子政绩”“形象政绩”的期许恐怕要落空。
众所周知,“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脱离实际需求、片面追求视觉形象或政绩表现,只满足了某些决策者的私欲,对城市和市民并无多少好处,而且劳民伤财损害城市公共利益。过去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过不少“面子工程”,被舆论和有关部门点名批评,今后必须杜绝这类工程抬头。
不过,有人认为城市更新既需要“面子”也需要“里子”。为何需要“面子”?理由是,城市需要“颜值”,更新行动不可避免为城市争“面子”,甚至认为城市更新就是让城市更有“面儿”。这是对城市更新行动的误读,即更新绝非为“面子”。如果城市为“面子”而更新,将会走入歧途。
这种观点也提醒我们,在城市更新行动中,既要从思想观念上纠正错误认知,也要用有效举措杜绝“面子工程”。比如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凡是涉及地方政府工程项目,决不能由少数人或者个别人说了算,而是要加强项目论证和审批,通过科学决策将城市更新工程与“面子工程”进行切割。
再如,落实城市更新八大主要任务过程中,尤其是城市规划要充分听取民意吸收民智。也就是说,让民意参与把关,是防止“面子工程”浑水摸鱼的有效办法。这既要公开重大项目信息,也要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听取专家学者、民意代表的意见建议,民意反对的“面子工程”应当叫停。
另外,有关方面要对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全过程监督。过去各级纪委监委曝光查处不少“面子工程”,但大多都是事后才发现,今后各级纪委监委应当将监督前置,置于城市更新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甚至有必要对有关决策者打“面子工程预防针”,人大、审计也要介入监督。
至于某些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的项目重视外在“颜值”,在规划审批环节应当进行提示、引导和把关,比如之前某些企业建设的摩天大楼,实际上就是企业的“面子工程”,也要正确对待。至于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如何区分“面子工程”和正常工程,恐怕需要出台相关的参考标准加以指引。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