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声明,本人所有行文提及的“中华文明”,特指“中华古代文明”,即从轩辕黄帝统治的上古时期开始计时,至最后一任封建王朝清王朝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的这段时间,历时4600余年。
说到中华文明,迄今为止的很多国人依旧是醉梦其中、无以自拔,虽然身处科技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思维却仍旧停留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时期,以放大镜扫描他人身上的缺点为奋斗目标,以活在他人眼光当中为人生追求。
由于思维摆脱不了2000多年封建专制框定的死胡同,故而即便睁开眼睛、放眼全世界,他们依旧以必须“唯我独尊”的专制思维挑剔现代文明的缺点,就是看不到丰富多彩的多样性世界,大脑依旧被“万物一统”“九九归一”等专断思维所占据。
1.某大学:中国古代走向了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相当自豪
(1) 自秦始皇之后,中华老祖宗的胃口相当大,最终走向了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
这些“身在公元二十一世纪,心在公元前二世纪”的老顽固们之所以笃定中华文明的专制成分能够谋深致远、万年常青,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明创造的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满足了他们对“唯我独尊”世界的所有幻想。
在他们眼中,生在这个世界的意义不是发现了多少隐藏在物质世界内部的客观规律,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了几步,而是自己刷了多少存在感。是不是如重生文中描述得那样,自己睡了个梦,醒来就是天地主宰?
有多少人在自己脚下战战兢兢,自己统治的版图是不是没有边际?所有人见到自己是不是满脸乞怜、一心跪舔?是他们觉得人这一世没有白活的唯一标准。
说得直白一点,世界是不是以他为中心旋转,才是生存于世的意义所在。
当然如果每个人都觉得世界应该以他为中心,显然不现实。于是在无数次碰壁之后,这类一心只想刷存在感的老顽固便将这份“独尊”的梦想寄托给了强有力的君主。只要君主做到了,自己的梦也就实现了一大半。
故而,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互不隶属、相互平等,能够按照自己的国情特点开启发展之路,但是很可惜,中华老祖宗那种“唯我独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思维逐渐野蛮生长。
先是春秋时期的各种霸主登台亮相,然后到了战国时期就不藏着掖着,开始了大张旗鼓地吞并,开启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米的弱肉强食年代。最终,被称为雄才伟略的秦始皇登基之后,发动了灭六国之战。
即便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指着地图上的百越之地,对着李斯问询道:“朕也想将这些地方收入囊中”,真是胃口越来越大。
(2) 某大学:他为中国式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感到自豪
有了秦始皇的榜样力量,后续封建王朝无不以一统天下为己任,以至于统一久了,因为受够了君主不问实情的指手画脚,风俗迥异、地理不同的各路诸侯在王朝末期纷纷脱离王朝魔爪各自发展之时,却被儒家读书人歧视为“分裂混乱时代”。
儒家读书人向来喜欢跟风,于是在统治者确立为“一统天下”的政治正确之后,儒家读书人便也呐喊道:文化方面也不能落后。于是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打仗不在武备在人心”等统一论调甚嚣尘上,导致中华历史上恐怖的“文字狱”诞生。
思想上的大统一直到清朝才得以实现。由于历代统治者建立新朝之后立马迫不及待确立了国教——清朝理学当道,导致科举考试成了揣摩孔子、朱熹心思的无聊流程,进一步扼杀了国人的创新思维。
不过如此走极端也成了某些人的狂欢——清朝时期中华民族确确实实走向了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幅员辽阔的1300万平方公里土地,清朝皇帝一声令下,瞬间能动员数以亿计的劳力,即便被列强入侵的晚清时期,也能动辄搞出8000万两白银,供清朝统治者修园子、搞政绩工程。
故而,某大学出版的《西方文明3000年》序言中,就对中华老祖宗缔造的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感到莫名的自豪,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举全国之力办经天纬地的大事。
2. 中华老祖宗缔造的这种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别再莫名自豪了
(1)发挥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优势的时机不多,维持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的成本太高
站在中华老祖宗主宰话语权的古代,中华老祖宗走向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无疑有其先进之处:当面临外族入侵之时,凭借封建君主的一声令下,必能迅速集结百万大军,从而兵分六路一举荡平敌寇窝点。
但是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的好处也仅限于此吧,纵观中华文明走向天下一统的封建君主专制2000年间,真正对外打仗的次数并不多,到时用于平定内部叛乱的战争不在少数。
如真正达到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的清朝,平噶尔丹、退沙俄等对外战争屈指可数,反而平定大小金川、西北叛乱等大小战役连年都有。这就说明发挥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优势的机遇并不多,但维持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的成本实在太高。
(2)封建统治者为了家天下之私,开启了恐怖的治人之旅,彻底斩杀了中华文明的科技萌芽
而且,中华老祖宗缔造的这种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实在没啥可炫耀的,因为它本质上并不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只不过是满足中华老祖宗那无尽的胃口和傲视天下的私心罢了。
中华民族之所以走向了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本质上是统治者为了不断壮大家天下、切断威胁家天下命脉的无奈之举。因为在他们简单的思维当中,正如秦始皇所言,只要“天下一家”,就能消弭兵戈、和睦相处。
在儒家读书人的醉梦中,只要将人间事物,不论繁杂均以统一标杆规定,必能消除歧义、相亲相爱。于是他们提升了道德束人的力度,加快了礼向工具的转化。
最终结局是:超大规模政治统一体成为了统治者实现脑中不切实际“至尊”梦幻的奋斗目标,儒家读书人为了迎合统治者家天下之私利,加紧了文化的转移和道德的束缚,如此走向了恐怖的治人之境,也彻底斩杀了中华文明在春秋时期萌生的科技萌芽。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