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抗战时期的民间抵抗组织知多少?

丰县抗战时期的民间抵抗组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国共两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也有地方帮会、土匪改编的团队,以及群众自发组织的抗日团体。以下是具体分类及代表性组织:

一、国共合作背景下的地方武装

1. 李贞乾领导的抗日义勇队

- 1938年由李贞乾(原国民党丰县党部常委)组建,初期为“第五战区抗日义勇队”,属国民党序列。该队伍以发动群众、自下而上组织抗日为特点,后并入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成为其第四大队。


- 曾与黄体润的“丰常”合作,共同讨伐伪军王献臣部,取得“乾鼻之战”等胜利。

2. 黄体润的丰县抗日义勇壮士队(丰常)

- 国民党地方政权主导组建,1938年成立时以“自上而下”方式组织,初期规模达16个中队(1920人),武器多征自民间。丰常以“抗日锄奸”为目标,与日伪及土匪武装多次交战。

- 1945年后改编为国民党正规部队,但基层成员多来自本地农民和青年。


二、帮会及土匪武装的改造与参与

1. 青帮成员的抗日转化

- 中共通过统战政策吸纳青帮成员,典型案例为陈兴振(原帮会首领)率众加入抗日队伍,其家族九人加入共产党,成为地方抗日骨干。

- 日伪和国民党也拉拢帮会,如伪军王献臣部、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均以青帮为骨干,但多数帮会成员最终选择与中共合作。


2. 土匪武装的收编

- 卜昭贵、程元胜等土匪武装曾短暂依附日伪或国民党,后被丰常收编。例如程元胜部“反水”后加入丰常,参与抗日作战。

三、群众自发组织与文化抗战

1. 民众动员委员会(动委会)

- 国共合作时期的核心组织,发动群众成立合作社、民众银行等,开展后勤支援。例如王公玙在丰县推广棉花产销合作社,尝试以经济手段支持抗战。

2. 文化教育团体

- 湖西剧团:通过戏剧、歌咏等形式宣传抗日,激发民众爱国热情。

- 渠新庄小学:作为中共秘密活动据点,培养抗日青年,传递情报。

四、特殊案例:宗教与乡绅的抵抗

- 部分乡绅和宗教人士组建自卫武装,如利用民间信仰凝聚力量,或依托宗族势力保护村庄。但因史料限制,具体组织名称和活动细节较少。


丰县民间抵抗组织的多样性反映了抗战时期基层社会的复杂性。国共合作初期,地方武装(如丰常、义勇队)和群众组织(如动委会)是主力;中后期随着帮会、土匪的改造,抗日力量进一步整合。这些组织虽背景各异,但共同构成了丰县敌后抗战的坚韧网络。 如需更详细的人物事迹或战役记录,可参考《黄体润日记》及地方文史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抗战时期   丰县   义勇   青帮   国共合作   组织   帮会   土匪   国民党   民间   地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