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时分,小区广场上总能看见吴大爷端着酒杯,对着邻居们豪爽地笑道:“小酌怡情,大喝伤身,我这点酒量还不至于伤身吧?”
边上的张阿姨却摇头:“亲戚家就有一位,年纪轻轻查出肝不好,医生说跟平时爱喝酒分不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自有说法。到底喝酒和寿命之间有无必然联系?

喝点酒,是真能“通血路”,还是在悄悄透支健康?这个问题,困扰着无数中老年人。前不久,一份有关11558名饮酒者的长期健康调查发布,结果令不少人重新审视老习惯。
喝酒,到底对寿命有多大影响?经常“自以为没事”的那些喝法,究竟藏着多少健康隐患?结果,恐怕超出你的想象。
尤其是第三个细节,被许多人长期忽视。说不定,你早已中招,到底真相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多年来“适量饮酒延年益寿”这一观点风靡社会,不少人把杯中物当成健康长寿的“护身符”。但权威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给出了不同答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医院,对11558名中老年饮酒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在众多健康因素中,饮酒行为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具体来说,每周饮酒超过14标准杯的人群,其全因死亡风险提升了18.9%。即使是所谓“低剂量饮酒”,与不饮酒人群对比,寿命延长优势并不成立。
专家解释,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细胞,引发肝脏、心脑血管、胃肠道等组织系统的慢性炎症和变性。有人觉得“喝三五杯,不碍大事”,但长期下来,慢性酒精刺激属于不可逆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人群约有三分之一存在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即常说“不太能喝酒”“酒精过敏”。
这类人群饮酒后,罹患食管癌、肝炎风险分别提升2.8倍和1.9倍。你以为能喝不等于能抗损伤,反而患病风险更高。
心脑血管压力倍增
调查发现,持续饮酒8年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生高血压事件的概率提升21.2%,中风等严重脑血管疾病风险也有明显增加。酒精短时可以扩张血管,但长期损伤血管内壁,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力下降
权威数据显示,长期饮酒者感染流感、肺炎等疾病的风险较不饮酒人群高出25%。这与酒精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密切相关。
肝肾健康受损不容忽视
据《中国肝病杂志》报道,中度饮酒者发生脂肪肝的比例为36.5%,非饮酒者不足12%。而肾脏对于代谢酒精有重要作用,慢性肾损伤比例同样高达23%。
更令人担忧的是癌症风险提升。我国《肿瘤防治数据白皮书》显示,饮酒相关癌症的发生率比无饮酒史人群高出17%-30%不等。这“无症状的积累”,一旦出现已极难逆转。
其实,科学建议确实在往“适度乃止、尽量不饮”的方向靠拢。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等权威指南均强调:能不饮酒就不饮,不建议任何人通过喝酒获得所谓健康益处。
如果已经习惯了喝点酒,想尽量降低对寿命的影响,可以试试这三招:
主动减少饮酒频率和总量
能每周不超过一次为宜,单次尽量低于一杯(约60ml白酒、250ml啤酒)。
注意伴随健康管理
饮酒前后多喝水,尽量搭配蔬菜蛋白食物,减少酒精对肝脏和胃肠道刺激。

关注身体反应,出现脸红、心慌、口渴、消化不良、睡眠变差等典型“酒精不耐受”症状,务必及时减少摄入甚至停饮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健康科普专项评估2023》
《中国酒精性肝病诊治指南》
《中国肝病杂志》2022年第6期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