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日检 | 《山东法制报》:走进西安“八办”探寻红色印记

走进西安“八办”探寻红色印记

参加西北政法大学素能培训期间,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简称“八办”纪念馆)参观学习是实践课程之一。

对于西安,习惯了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的盛名,很惭愧竟是第一次听说“八办”纪念馆的存在,它带给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感受。

“八办”纪念馆坐落在西安市新城区北新街七贤庄,虽地处繁华闹市,却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

踏进院子,第一眼看到的是“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的牌匾,字迹有些褪色,却又仿佛镌刻着那个艰难时代的印记。从1936年到1946年,七贤庄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西安设立的办事处所在地,历经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三个重要阶段,是抗战历史的见证者。

“八办”纪念馆有10座四合院,呈“工”字型布局,青砖,黛瓦,白墙,典雅而庄重。馆里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展现了“八办”在抗战期间宣传党的主张、联络各方力量、筹集抗日物资、传递情报、营救同志等方面的点点滴滴。

接待室里,一张老式长条木桌和几条长条木凳,看起来极其简陋。就是在这张编号804001的桌子上,曾经有2288个奔向延安的年轻学生在登记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是的,这里曾是接待热血青年走向革命的起点。“到延安去”是抗战时期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无数进步青年克服重重困难,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只为奔赴延安,投身救国洪流。

看隔窗透过的光线里,仿佛还浮动着当时青年们充满革命斗志的面庞……

讲到“多功能地下室”,解说员提到当年白求恩大夫的手术室就设在阴冷的地下室,我第一个走下去参观。

锈迹斑斑的一些简陋医疗器械还在陈列着,据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曾给西北军高级将领张克侠做过急性阑尾炎手术。

想象着在战火纷飞的日子,这位加拿大医生在简陋的手术台前操作的画面,更想起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的话语——“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这就是医者仁心最好的解释,无关国界民族,只是人间大爱。

在机要室里,看到无数次在影视剧里看到过的老式电台,静默地躺在角落。电台是“八办”保密工作最核心的内容,想象着无数暗夜里滴滴答答的电码声里,多少生死攸关的情报在传递,每一个字符,都可能决定无数人的命运。

而为了防止敌特监听,看似简短的电文,实际每次发报时,都需要有同志钻进狭小的地洞,在密闭的空间里手摇马达发电机供电台使用——不只是每个字可能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存亡,其实每一次发报都是智慧和生命的较量。不由得想起门口另一副对联下联“斡旋时局特殊使命建奇功。”是的,只有走进历史深处,才能深切体会到先辈们的艰难和伟大,才会明白他们怎样以热血和生命,践行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驻足观望革命领导人和同志们的宿舍,褪色的粗布被褥落上了岁月的尘埃,却依旧叠得方方正正。一间间屋子走过,一件件物件抚过,不由在想,正是在这普通甚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革命领导人生活简朴,粗茶淡饭,却一步步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无声的场景,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多么宝贵的教材。

参观完才了解,抗战期间,全国共有17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等办事机构,西安“八办”是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斗争环境最艰苦的一个。回想前辈们的身影,渐行渐远。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在暗夜中心向光明,用生命守护信仰,把灵魂刻进这片土地。他们留下的不只是一间间老屋、一件件旧物,更是一种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在岁月长河里,温暖着后来者的心。

走出“八办”纪念馆时,风里裹着一丝春末的凉意,像是穿越九十年光阴吹拂耳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总有一些地方,闪耀着独特光芒,如“八办”纪念馆,它们虽静默无声,却能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更多前行的力量。

END

来源:山东法制报

责编:袁梦

审核:彭凤超 张琦

新浪微博:@日照检察

今日头条:日照市人民检察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历史   西安   山东   印记   红色   法制报   纪念馆   延安   白求恩   简陋   办事处   长条   电台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