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一尊被偷了十年的 3500 年石头像,终于要从荷兰回埃及了!
可这事没那么简单。
埃及刚开了座能 “叫板” 全世界的新博物馆,不光要回这尊头像,还直接盯着大英博物馆里的罗塞塔石碑不放。

新博物馆凭啥这么硬气,那些被抢了几百年的文物,真能回家吗?
这尊石头像可不是普通 “老古董”,是古埃及图特摩斯三世王朝的高官肖像。
3500 年前的工匠,连眉毛纹路都刻得清清楚楚,现在看都能感觉到当年的气派,然而它的 “噩梦” 从 2011 年开始了。

那时候 “阿拉伯之春” 闹得凶,埃及不少考古遗址的看守人员要么离岗,要么没精力管。
“阿拉伯之春”是2010年代初始于突尼斯并席卷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一系列抗议运动。
盗墓贼就跟 “抄近道” 似的,偷偷把这头像从遗址里挖出来,用黑箱子装着走私到海外。
这一藏就是十年,直到 2022 年,它突然出现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艺术博览会上。

有意思的是,当时展商还想 “遮遮掩掩”,标注个 “来源待查” 就敢卖,还好有人匿名举报。
荷兰当局一查才发现,这头像连最基本的文物出口许可证都没有,妥妥的 “赃物”。
卖家一看要露馅,赶紧说 “我不要了”,这头像才暂时留在荷兰的文物仓库里。
直到今年 11 月,埃及的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门,荷兰临时首相去参加开幕式,当着好多人的面承诺:“年底前肯定把头像交给埃及大使。”

明眼人都看出来,这哪是单纯还文物,是埃及借着新博物馆开馆,跟全世界说 “我们的东西,该还了”。
埃及敢这么直白要文物,全靠刚开的大埃及博物馆撑底气。
这馆子可不是一般的 “豪”。
就建在金字塔旁边,站在馆门口就能看见胡夫金字塔的尖顶,占地比 50 个足球场还大。

里面藏了 10 万件文物,连图坦卡蒙法老的黄金面具、完整的陵墓陪葬品都在这儿摆着。
更不容易的是,这馆子从 1992 年就开始建,中间因为 “阿拉伯之春” 停工好几年,前前后后花了 12 亿美元,足足建了 33 年才开门。
现在馆里还用了不少黑科技,比如用 AR 眼镜看文物,能直接看到 3000 年前这文物摆在法老墓里的样子,开馆第一天就吸引了 3 万多游客。

埃及考古学家早说了:“有了这馆子,我们追文物腰杆都直了。”
这话可不是吹牛。
2014 年到 2022 年,埃及已经从 24 个国家追回了 27000 件文物,2023 年还从英国私人收藏家手里要回了一尊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
更重要的是,这馆子还能救埃及的旅游。

自从 “阿拉伯之春” 后,埃及游客少了一半多,现在有了这 “网红博物馆”,政府预计每年能多赚 20 亿美元旅游收入,有钱有底气,追文物自然更硬气。
可荷兰还回一尊头像,只是 “小胜”。
埃及真正想要的,是那些被西方博物馆攥了几百年的 “硬货”。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柏林新博物馆的纳芙蒂蒂王后半身像、卢浮宫的丹德拉黄道带浮雕。

这些文物的来历都不光彩。
就说罗塞塔石碑,1799 年法国士兵在埃及挖战壕时发现的,后来英法打仗,英国把它抢了过去,从 1802 年起就摆在大英博物馆,成了 “镇馆之宝”。
没有这石碑,咱们可能到现在都看不懂古埃及象形文字,可它的老家明明在埃及。
西方博物馆还总找借口,说 “文物属于全人类,放我们这儿更安全”。

大英博物馆
可埃及学者莫妮卡・汉娜直接戳破:“这就是殖民时期的老套路!当年抢的时候不说‘全人类’,现在我们要拿回去了,就说这话?”
更讽刺的是,卢浮宫一边展出从埃及抢来的黄道带浮雕,一边还发文谴责 “文物走私”,这双重标准谁看了都摇头。

不过好消息是,现在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还文物了。
2023 年意大利还给尼日利亚 900 件贝宁青铜器,2024 年法国还给柬埔寨吴哥窟的浮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20 年以来全球文物归还案例涨了 40%。
埃及这次也没闲着,已经向联合国提交了罗塞塔石碑的追索申请,就等大英博物馆给说法。

荷兰还回那尊 3500 年的石头像,更像一个信号。
曾经被殖民掠夺的文明,现在终于有底气要回自己的历史了。
大埃及博物馆的玻璃幕墙映着金字塔的光,里面摆着的不只是文物,更是埃及人对自己文化的底气。
可文物回家的路还长,罗塞塔石碑能不能回埃及?纳芙蒂蒂王后的半身像啥时候能 “归乡”?这些问题还没答案。
但有一点越来越清楚:文化遗产从来不是 “谁抢到手就是谁的”,真正的 “全人类共享”,得先尊重它的 “老家” 在哪儿。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