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摆脱西方控制创造北极航线纪录,中欧铁路不再是唯一!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前不久因为波兰关闭边境,引发中欧铁路中断掀起的波澜,尚未完全平息,外媒又开始关注“伊斯坦布尔桥”号商船,从中国宁波启航,仅花费20天就抵达英国,创造多项纪录的行动。美国“Military Watch”网站对此的评价是,“中国商船首次避开西方控制海域,在俄罗斯的协助下打通中欧航线”。

▲“避开西方”是最关键的要素

随着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冰层消融,北极航线开始成为热点。在2000年前后,欧洲就开始尝试利用这条航线,其最直接的价值,就是将传统经苏伊士运河赴亚洲约40天的海运耗时,缩减到30天以下。经过多年试验,主要通过俄罗斯北部海岸的“东北航道”逐渐清晰起来(与之对应的,还有西北、中央航道,目前是破冰船专属)。2013年8月中旬,中远海运集团下属的“永盛”号货轮,从中国太仓港出发,花费27天时间,航行约8000海里,成功经“东北航道”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是国内第一次尝试通过北极航线。

▲最开始北极航线普遍需要破冰船引航

事后对比,“永盛”号走北极航线相比传统航线,节省了15天时间,缩短航程2800海里,减少油耗252吨。之后,“永盛”号多次通过北极航道,并在2016年成为中远海运长期通行北极航线的五艘远洋货轮之一。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意识到了北极航线的价值,花费大力气进行开拓,再加上冰层随气候变暖融化加快,“东北航道”可通行时间从最开始的2个月左右,拓展到现在的4个月以上(七月初到十月末,大部分情况下无需破冰船引航)。

▲走通北极航线背后的战略价值更大

这次“伊斯坦布尔桥”号走北极航线,之所以成为焦点,一方面是因为20天的航行时间创造了纪录(在没有破冰船引航的情况下,出港第15天就走完了“东北航道”,在挪威海因为天气情况耽搁了两天,理论上最快时效是18天),甚至比中欧铁路普遍25天的运输时间还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船只搭载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设备等,中国现在出口的标志性产品,期间不停航开往欧洲,恰好是现在中欧海运的典型代表。

▲“伊斯坦布尔桥”号代表着一个时代

当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北极航线并不足以颠覆传统航线的绝对主力地位,国内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知。当“伊斯坦布尔桥”号从舟山港启航时,对相关产业人员的采访,就勾勒了当下国内的战略布局,“传统航线是主体,中欧铁路是补充,北极航线是‘安全阀’,战略价值在于多一个选择”。不管是2021年“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意外搁浅,引发的超级拥堵,还是这几年中东地区动乱所导致的运力损失,都证明了传统航线的脆弱性。

▲中欧海运的战略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在福建舰仍未服役,哪怕日后形成战斗力,暂时也无力覆盖这么长航线的情况下,潜在危险是不言而喻的。北极航线今年上半年货运量为1800万吨,其中630万吨由中国商船完成,相比于传统航线不值一提,但要是没有这条航线作为“安全阀”,西方行事势必更加肆无忌惮。此外,随着北极航线运力增加,俄罗斯和中国的海上贸易,也开始有了新选择。比如说之前俄罗斯向中国交付“基洛”潜艇、S-400防空系统时,都得在西方监视下走传统航线。而现在从俄罗斯亚马尔运走天然气,将中国风电设备运往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已经成为常态。

▲航母,尤其是弹射航母,还是太少了

就目前来说,北极航线的隐形成本比较高,时效更快、减少燃料的优势,大部分都被抵消了。但就像“Military Watch”网站所说,这条航线西方无法控制的特性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更何况本身还有未来的巨大潜力,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科技   中欧   北极   航线   中国   纪录   铁路   伊斯坦布尔   俄罗斯   航道   破冰船   传统   海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