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5日,2025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精英大会(YEF2025)在珠海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举行,开启为期四天的学术盛会。22日上午,大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拉开帷幕。
本届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珠海天元生态经济管理研究院承办,并获珠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协办支持。大会以“智辟新径”为主题,汇聚15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智能系统与未来计算等前沿议题。
活动内容丰富,涵盖7场特邀报告、5场思想秀、2场大会论坛、1场大学生学术秀、22场专题论坛,以及特别策划的“智启云端,数聚珠海”专题论坛,呈现高水平科技思想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计算机领域青年精英齐聚一堂,共话创新、共谋发展。
YEF2025开幕式现场
聚焦前沿计算 引领未来产业
开幕式上,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符永革表示,合作区是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创新沃土,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合作区各项重大政策已全面落地,将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期待各位青年才俊以本次大会为平台,激荡火花,收获灵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注入新活力。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院长张旭作了题为《未来科技产业——类脑智能》的主题报告。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他介绍,过去四年间,研究院专注于类脑智能研究的前沿领域,致力于构建从大脑感知与认知神经网络到通用神经科学的完整创新链,并已成功建立国家新一代类脑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作为一项核心技术,类脑异构融合超级计算机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完成关键环节建设,标志着其作为通用计算平台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相比传统计算平台,类脑计算不仅效能更高、能耗更低,还能更好地融入现代计算机行业。通过模仿人脑运作机制的算法实现信息处理,尽管其工作原理有别于传统方式,但这项新兴技术正迅速融入产业链,处于创新链深度融合阶段,预计不久将正式投入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作主题报告
此外,研究院积极吸纳包括青年科学家在内的多学科人才,鼓励跨领域的合作,以激发科研活力并加快成果转化。目前,研究院正在筹建类脑智能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旨在打造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科研力量加入类脑智能的研究,共同探索未来智能科技的新路径。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导叶乐教授在特邀报告《三维存算一体AI芯片》中指出,为应对摩尔定律逐渐失效、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散热功耗和美国禁令制约等挑战,叶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三维存算一体技术。该技术遵循Scaling Law(可扩展性定律),具备通过参数调整实现持续提升、可持续进化、可复制等特点,能够在原位高效支持矢量矩阵运算,相比传统冯诺伊曼架构,具有显著优势。他看好具身智能(AI机器人)领域,预计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存算一体芯片有望在该领域广泛应用。该技术通过提高算力密度和解决带宽问题,有望延续Scaling Law路线,开启新的技术演进路径。
助推产学研一体化 多场活动激发创新灵感
为推动开源领域产学研活动开展,在现场,CCF副理事长金海、CCF秘书长唐卫清、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李海生和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涛共同启动GitLink确实开源编程夏令营。
在随后的特色环节——思想秀上,清华大学教授陈婧,CCF YOCSEF AC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范举,CCF杰出会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郝然,北京市大数据中心数据部部长、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首席研究员贾晓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兴刚围绕“AI大背景下的学术方向变迁”这一主题,分享各自的历程与心得,展开精彩的思想秀报告。
在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点。在谈及人工智能对网络安全的影响时,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YOCSEF秘书长谭晓生表示,人工智能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它可通过自动化手段解决以往依赖大量人力的安全任务,缓解专业人才短缺问题,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安全服务的性价比;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其自身也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如大模型越狱、提示词注入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如何在保障人工智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提升整体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已成为当前亟需破解的关键课题。
谭晓生多次到访珠海,对珠海了解颇深。他认为,珠海在传统家电制造、高科技产业以及中医药现代化等方面已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珠海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业,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等芯片产业,这些方向与横琴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既避免了重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随着大会的推进,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讨论愈发深入。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崔鹏详细介绍了今年论坛主题“智辟新径”的三层深意:“智”象征我国人工智能从跟跑到并跑、迈向引领性创新的新阶段,强调回归科学精神,以智慧破解难题、开辟路径;“辟”意味着主动探索底层技术突破与前沿方向,寻找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技术和思路;“新径”则指向在大语言模型日趋成熟背景下,思考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科技发展新路。整体而言,“智辟新径”旨在引导青年学者以理性思考和深度探索,开拓智能科技发展的新可能。
崔鹏进一步指出,在当前人工智能面临算力成本上升、应用场景拓展等挑战的背景下,学术界更需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聚焦实际问题,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此,本届大会采用板块化设计,为期三天,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首日聚焦学术前沿,通过主题报告等形式,启发青年学者把握未来研究方向;次日转向创新创业,邀请产业界与投资界代表,推动产学研政协同发力,加速技术与市场融合;最后一天关注青年成长,强调在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科学精神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帮助青年学者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坚定前行方向。
活动现场
当日下午,9场专题论坛及第五届CCF优秀大学生学术秀(Poster展示)活动在多个分会场同时展开,内容涵盖大模型、AGI、AIGC、类脑计算等多个热门或前沿领域。这些论坛不仅展示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也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激发创新思维和智慧火花。
文 | 记者 钱瑜
图 | 受访者供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