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人物】刘铭传:肥西县人,直隶总督、福建巡抚、台湾巡抚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清代合肥西乡刘老圩(今属肥西县)人。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1836)生。少年时从族侄刘盛藻读过几年私塾。11岁时,父病故,因家贫停学。成年后,因贩私盐,曾受官府追捕。

咸丰四年(1854),刘铭传18岁,其母周氏被一富豪欺侮,他追数里找那富豪评理。富豪持刀威胁,被铭传夺刀将其劈下马背。铭传自知闯祸,遂召集无业乡民,揭竿而起,在大潜山北建立旱圩,筑堡扎寨。咸丰六年(1856)夏大旱,庄稼无收,农民断粮,邻近的金桥集上有富户囤粮不卖,激起民愤,粮被哄抢。官府追查时,有人说是刘铭传领头干的。官府派人追到刘家,未找到刘铭传,便放火烧毁刘家房屋,刘母惊吓而死。刘铭传自此以寨为家,训练团练,商议参加太平军。传说祭旗时大风吹折旗杆,在寨参赞军务的塾师刘盛藻扬言这是“上天不助”,遂罢。后接受六安州官邹笥劝告,改听官府调遣,对抗太平军。曾随清军攻六安,援寿州,被授千总、都司衔。同治元年(1862),随李鸿章到上海攻击太平军,以所部号铭字营编人淮军,与太平军在上海外围屡战,升副将。次年升记名提督。同治三年春,攻陷常州。获虢季子白盘(西周三大青铜器之一)。

同治四年(1865),刘任直隶提督,先后随曾国藩、李鸿章在湖北、山东等地镇压捻军。同治六年(1867)春,刘在湖北尹隆河被捻军包围,大数。部将唐殿魁战死,刘铭传亦坐地待毙。湘军鲍超率军赶到,向捻军发起攻击,刘铭传才得突围。是年秋,刘铭传以伤病请假,回乡体养。

同治七年(1868)春,张宗禹率西捻军进攻河北,突袭北京。清廷下急诏令刘铭传出山,及至东昌,会诸军进攻盐山、沧州、德平,仍用筑长城之策,将捻军围困到运河之东,纵横合击,捻军损失惨重,张宗禹在山东荏平战死。同治八年(1869)春,刘铭传再次以伤病辞职回乡。次年,天津教案发生,英、美、法七国军舰集结天津炮台,清廷命刘铭传赶赴天津。教案平息后,又命刘铭传督办陕西军务,率军镇压回民起义。清廷命刘铭传监督、密报左宗棠的军事行动,引起左宗棠怨恨。刘铭传又称病辞职回家。

乡居期间,刘铭传把早年镇压太平军、捻军时的文书一把火烧掉,埋头博览群书,尤其注重阅读有关西方科技文化的书籍,对世界形势及国家周势十分关怀,常说:“中国不变西法,罢科举,火六部例案,速开西校,译西书,以厉人才,不出十年,事且不可为矣!”光绪六年(1880),因沙俄侵占新疆伊犁,刘铭传奉诏进京议事备战,他极力主战,并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陈述欧、美、沙俄及日本修造铁路的情况,以及中国修造铁路以利军事、经济、民政的迫切性,并提出初步规划。但却遭到朝廷守旧派官僚的激烈反对。刘铭传气愤之下又一次辞职还乡。

光绪十年(1884),刘铭传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在台抗击法军8个月。同年授福建巡抚,但仍驻台湾。

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在任职期间,首先推行“办防、清赋、抚番”几项“急务”。同时还开办铁路,修建公路,购置轮船,敷设海底电缆,创办邮政,开采煤矿、石油,购进新式机器制糖、制茶,开垦荒地,并注意培养人才,狠抓教育。

光绪十六年(1890),刘铭传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事务。十月,清廷以“动辄议立章程”罪名,给刘铭传“革职留任”处分。刘铭传因此称病辞职,于光绪十七年(1891)五月离开台湾,返回故乡。他到麻埠九官山(今金寨县境)建一别墅,名刘大圩,常住此地。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甲午战争后,刘铭传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一月十二日病逝。清廷谥“壮肃”,加太子太保衔。归葬肥西金桥吴家小院墙。刘铭传能文善诗,著有《刘壮肃公奏议》10卷、《大潜山房诗抄》1卷、《盘亭小录》1卷,另有遗诗数百首未及印行而散失。

资料来源:《合肥市志》1999年9月

资料整理:黄翔,文旅美食探寻者,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

更多内容:1、进入“黄翔的视界”头条号,点击文章底部的“合集”进行阅读;2、进入“黄翔的视界”头条号,输入家乡的名称进行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历史   巡抚   肥西   合肥   总督   福建   台湾   人物   刘铭   光绪   太平军   捻军   同治   清廷   官府   沙俄   富豪   军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