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岁,站在时光的门槛上

今天,我三十五岁了。

当这个数字真正落在心上,没有二十岁的喧闹,没有三十岁的惶恐,竟是一种奇异的、混合着清朗与厚重的平静。像一条奔流的河,终于淌过峡谷与险滩,来到一片开阔的谷地,水流放缓,水面如镜,倒映出天光云影,也照见了自己的模样。


回望来路,那个二十岁的自己,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


那时,未来是一张任由挥洒的白纸,充满了“可能”的眩晕感。我们谈论理想,带着一丝天真而勇敢的决绝,以为只要拼命奔跑,就能抵达任何远方。我们急切地想向世界证明自己,爱恨都锋利,像未经打磨的刃,伤人也伤己。


三十岁,是一个重要的顿号。青春的潮水“哗”地一下退去,露出了生活的沙滩。上面有贝壳,也有砾石。我们开始被具体的生活包围——事业的瓶颈、家庭的重量、健康的警报。我们学会了妥协,不是向世界低头,而是与那个执拗的自我和解。我们明白了,生活不是征服一座又一座的山头,而是找到一片值得守护的田园,并甘愿为之耕耘。


而三十五岁,站在这道门槛上,我终于听懂了孔子那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们已然“立”住,或许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清晰的行事准则。而我们,正走向“不惑”。


这不惑,是终于学会了给生活做减法。知道了哪些圈子不必强融,哪些声音无需入心,哪些欲望可以放下。衣柜里不再堆满追逐潮流的衣服,而是挂着自己真正舒适、能定义风格的几件;通讯录里不再有数百个名字,但深夜可以拨通的,总有那么几个。


这不惑,是开始真正地理解父母。不再是少年时的叛逆,青年时的疏离,而是看到了他们作为“人”的脆弱与坚韧,懂得了他们那些不曾说出口的爱与遗憾。我们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那个被依赖的人。


这不惑,是懂得了“慢慢来”的智慧。不再渴望一夜之间的成功,明白了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都需要时间的淬炼。像文火慢炖的汤,滋味才醇厚。无论是养育一个孩子,经营一段关系,还是修炼一门技艺。


三十五岁,身体确实不再能肆意挥霍。熬一次夜,需要好几天来偿还。但我们收获了精神的韧度。我们学会了在孩子的哭笑声中处理工作,在生活的琐碎里寻找诗意,在压力山大的时刻,给自己倒一杯酒,看一部电影,然后第二天清晨,整理好心情,继续出发。


三十五岁,最好的状态或许是:


· 有向往的远方,也珍惜触手可及的温暖。

· 有奋斗的力气,也有停下休息的底气。

· 相信爱,但不再把它当作生命的全部。

· 认清生活的真相,但依然热爱生活。


木心说:“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三十五岁,我不再是那个想要“饶过岁月”的斗士,而是学会了与岁月并肩同行。它给我皱纹与白发,也赠我通透与从容;它带走一些冲动与幻想,也留下笃定与温情。


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我的船舱里,已装满了压舱石。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我要去哪里,我知道谁与我同行。


那么,三十五岁,你好。


愿我们,胸有丘壑,眼存山河。步履不停,心有所依。


生日快乐,致自己,也致所有行至中场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美文   门槛   时光   不惑   这不   岁月   云影   毛玻璃   顿号   孔子   远方   同行   伟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