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黄河,发现一国军起义军官正在修河堤,大喊:毕营长

01

1952年的秋天,毛泽东站在兰考县的一处堤坝上,眉头微蹙地望着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主席,风大了,要不要先回去?"身边的警卫员小声提醒道。

毛泽东摆摆手:"不急,再走走。黄河治理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

一行人沿着堤坝继续前行。远处,一群工人正在加固堤岸。毛泽东的目光忽然被一个身影吸引——那是个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背有些佝偻,但动作却异常利索,正指挥着几个年轻人搬运石块。

"那个同志..."毛泽东脚步不自觉地加快,"是...毕营长?"

只见毛泽东突然举起手臂,朝着那个方向用力挥动:"毕营长!毕占云!"

远处的身影明显僵住了,缓缓转过身来。当看清喊他的人时,那人的眼睛瞪得老大,手中的铁锹"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毛...毛委员?"他的声音颤抖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毛泽东已经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脸上洋溢着罕见的激动神色。两人在黄河边的沙土地上相遇,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真的是你啊,老毕!"毛泽东上下打量着对方,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二十四年了,我一眼就认出你来!"

毕占云的嘴唇哆嗦着,这个在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都不曾退缩的汉子,此刻却红了眼眶:"主席...您还记得我..."

"怎么能不记得?"毛泽东拉着他的手不放,"井冈山的老战友,一个锅里吃过饭的兄弟!"

周围的随行人员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工地技术员,竟然与主席有这样深厚的交情。

"来,坐下说。"毛泽东拉着毕占云在堤坝边的石头上坐下,完全不顾地上的尘土,"这些年你都去哪儿了?我派人找过你,可都说不知道你的下落。"

毕占云搓着粗糙的双手,苦笑道:"我...我一直在基层。抗战时在太行山打游击,解放战争时在山东搞后勤。新中国成立后,听说治理黄河需要人,我就报名来了。"

毛泽东盯着他的眼睛:"宁都会议后,你就消失了。是不是因为我..."

"不不不!"毕占云急忙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是我自己的选择。当时形势复杂,我觉得...还是到前线去更踏实。"

毛泽东沉默片刻,忽然拍了拍毕占云的肩膀:"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1928年,在井冈山..."

记忆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将两人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02

1928年深秋的井冈山,毛泽东正在茅坪的指挥部研究地图,朱德匆匆推门而入:"润之,好消息!国民党湘军的一个营起义了,带队的是个营长,叫毕占云。"

毛泽东抬起头,眼中闪过惊喜:"就是那个在桂东一带很有名的'毕老虎'?"

"正是他。"朱德笑道,"带着一百多号人,全部武装,说要参加红军。"

毛泽东立即放下手中的毛笔:"走,去见见这位英雄!"

在茨坪的一块空地上,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了毕占云。那时的毕占云二十出头,身材魁梧,浓眉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军装虽然破旧却穿得一丝不苟。

"报告毛委员!原国民党湘军第二团一营营长毕占云,率部162人向红军投诚!"毕占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

毛泽东握住他的手,感受到掌心的老茧:"欢迎啊,毕营长!你们这是弃暗投明,是革命的好同志!"

毕占云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毛委员,我们早就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在国民党那边,我看够了他们欺压百姓...这次能加入红军,是我毕占云三生有幸!"

当晚,毛泽东特意让炊事班加了两个菜,和朱德一起为毕占云接风。油灯下,三人畅谈至深夜。

"毕营长,你在国民党那边带兵很有名气啊。"毛泽东夹了一筷子野菜放到毕占云碗里,"听说你治军严格,但从不克扣士兵粮饷?"

毕占云放下饭碗,正色道:"毛委员,当兵的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谁容易?我毕占云也是佃农的儿子,知道挨饿的滋味。国民党那些军官喝兵血、吃空饷,我看不惯!"

朱德赞许地点头:"好!红军就需要你这样的干部。"

毛泽东眼睛一亮:"毕营长,我打算把你的部队编为红四军特务营,由你继续担任营长,直接归军部指挥,你看如何?"

毕占云"腾"地站起来,激动得声音发颤:"毛委员,我毕占云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共产党的了!"

03

1934年秋,。毕占云站在瑞金郊外的训练场上,望着眼前整齐列队的两个团新兵,心如刀割。这些小伙子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如今却要亲手交给别人。

"参谋长,军委的命令..."警卫员小声提醒。

毕占云摆摆手,大步走向队伍:"同志们!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你们将被编入红九军团。从今天起,你们就是革命的种子,要像蒲公英一样,把红色的信念播撒到全中国去!"

新兵们红了眼眶,有人忍不住喊出声:"参谋长,我们想跟着您走!"

毕占云虎目含泪,却挺直了腰板:"革命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我毕占云今天把你们交给党,就像父亲把儿子交给革命一样放心!"

当晚,毕占云独自在指挥部收拾行装。突然,门被推开,毛泽东披着夜色走了进来。

"毕营长,听说你今天把两个团的兵都交出去了?"毛泽东点燃一支烟,在昏黄的油灯下望着他。

毕占云啪地立正:"报告毛委员,坚决执行军委命令!"

毛泽东拍拍他的肩:"坐。我知道那些兵都是你的心头肉。"他深吸一口烟,"但这次战略转移,需要轻装上阵。你被任命为红八军参谋长,责任重大啊。"

"请毛委员放心!"毕占云声音坚定,"我毕占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

毛泽东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三国演义》:"路上带着,有空看看。特别是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段,对我们过少数民族地区可能有启发。"

毕占云双手接过,如获至宝。他没想到,这竟是他与毛泽东在长征前的最后一次单独谈话。

04

黄河的浪涛声将毛泽东从回忆中拉回现实。他看着眼前已生华发的毕占云,轻声问道:"后来呢?长征路上发生了什么?我们是怎么失散的?"

毕占云的眼神黯淡下来:"主席,那是在过草地之前..."

1935年初春,红五军团在贵州境内遭遇国民党军重兵围剿。毕占云时任军委二科科长,负责侦察工作。那天夜里,部队在娄山关一带被敌人冲散。

"我记得那天下着冻雨。"毕占云的声音低沉,"我带着几个侦察兵在前面探路,突然听到后面枪声大作。等我们赶回去时,大部队已经转移了..."

毛泽东眉头紧锁:"后来你是怎么到陕北的?"

毕占云苦笑一声:"一路要饭过来的。"他卷起裤腿,露出小腿上狰狞的伤疤,"这是被地主家的狗咬的。在西安城外,我装成乞丐混进城,想找组织,可满街都是国民党的特务。"

"那你最后..."

"我听说红军到了陕北,就一路向北。"毕占云眼中重现光彩,"在洛川,我遇到个卖烧饼的老汉,他说见过戴红五星的部队。我连夜赶路,终于在三原县找到了自己的队伍!"

毛泽东长叹一声,握住毕占云的手:"老毕啊,这些年委屈你了。"

"不委屈!"毕占云挺直腰板,"抗战时我在太行山打游击,后来参加淮海战役,看着老百姓推着小车支援前线,我就想,当年爬雪山过草地值了!"

毛泽东眼中闪过赞许:"听说你在淮海战役中动员了上百万群众支前?"

毕占云不好意思地搓着手:"那都是老百姓自愿的。他们听说要打老蒋,连门板都拆下来当担架用。"

两人相视而笑,秋阳透过柳枝,在他们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主席,您看这段堤坝。"毕占云突然指向远处,"我们用了传统的埽工技术,结合现代材料,既牢固又节省成本。"

毛泽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数百名工人正在用柳枝、石块和混凝土加固堤岸,场面热火朝天。

"好!因地制宜,土洋结合!"毛泽东连连点头,转身对随行的水利专家说,"毕司令这个办法好,值得推广!"

毕占云憨厚地笑了:"主席,这都是跟老百姓学的。老河工们说,柳枝泡水越久越结实,比钢筋还耐腐蚀。"

毛泽东突然正色道:"老毕,跟我回北京吧?国家正需要你这样有实战经验的干部。"

毕占云愣住了:"主席,我...我就一个大老粗..."

"胡说!"毛泽东打断他,"你能文能武,上马能带兵,下马能治水。新中国建设需要各方面人才,特别是像你这样了解实际的同志。"

毕占云的眼眶又红了:"主席,我服从组织安排!"

"好!"毛泽东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我在北京等你。对了,带上你的治黄方案,我们好好研究研究!"

夕阳西下,黄河水被染成金红色。毕占云站在堤坝上,望着毛泽东的车队远去,胸中涌起一股久违的豪情。十八年的光阴,改变了容颜,却未曾改变那颗赤诚的心。黄河水奔流不息,如同他们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永远向前。

三年后的1955年秋,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将星云集。当周恩来总理宣读"授予毕占云中将军衔"时,这位老红军下意识地挺直腰板,目光穿过人群,仿佛又看到了黄河岸边那个呼唤他"毕营长"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黄河   营长   河堤   国军   军官   发现   国民党   堤坝   主席   红军   井冈山   委员   淮海战役   眼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