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NBY 25AW 宽松毛呢夹克
时间是从某个刹那开始的。对喻红而言,绘画,是她让时间显形的方式——她相信“瞬间”的复杂结构,相信那些被忽略的、转瞬即逝的感受,正是人的存在最真实也最永恒的部分:“我一直觉得绘画在见证一些东西,它可以穿梭于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
这句话像她创作的注脚,也像一种警醒,喻红并不“再现”世界,艺术家让世界在画家“心之眼”的目击中自我浮现。她的作品里有戏剧性动作、有冲突的张力,也有漫长的凝视,一些似乎什么都没发生的片刻,恰恰是情感最浓烈、最难言的时刻。
“BAZAARArt时尚芭莎艺术”与JNBY、ART021携手艺术家喻红,联合呈现JNBY 2025AW“各自的瞬间”主题。对于喻红来说,创作是在一个个瞬间中,探讨不同人的生活,并表达每个人独特的感受。这些瞬间的变化丰富而矛盾,正构成了她笔下最真实的人性图景。

“我每次来到画室,首先会清理一下环境,扫扫院子,整理整理颜料,开始画画。”
我们见到喻红时,正值北京的深秋。她的院子里有棵柿子树,年岁和这工作室一样久,结了很多果实。聊天问起她的生活,喻红平淡地描述了每天的日常。喻红的生活秩序与她的绘画一样,是被“生活”缓慢打磨出来的,她相信生活——这是身体与世界的默契。

喻红在工作室的院子
这种节奏来自生活,也来自劳动。她说她最怕的不是“创作瓶颈”,而是“心太乱”。创作习惯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进入状态,或许艺术家有时候也像一个农人,在每天的劳作中寻找秩序。
“我觉得秩序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是互相生发的关系。”这句话,是她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她绘画的精神底色。她并不把他者当作“对象”,而是当作一个与人共呼吸的存在。她画人、画鸡、画树,从不只是形式上的再现,而是对生命的共感。喻红的画布上,空气似乎总在流动——那种流动来自一种被观察的温度:人与事物之间的默契与相互塑形。

JNBY 25AW 超长款羊绒大衣、薄款长袖套头毛衫、绵羊毛混纺长裤
喻红并不多谈“家庭”这个词,最近母亲高振美的个展刚刚开幕,她与妹妹一起为母亲整理作品:“我是年龄越长,越觉得我像我母亲。小的时候我觉得我跟她完全不一样。”喻红的母亲高振美,是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院的画家,十几年在出版社工作。
喻红记得:“她(母亲)这一代蛮艰难的,长期高负荷的出版编辑工作,而且她住得特别远,每天单程坐公交要一个半小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几年。母亲清晨天不亮就出门,夜晚回家时,女儿常已熟睡。
“我其实很少见到她,大部分周末才能见到。”喻红记得那些少有的周末,母亲会打开画箱,让她和妹妹当模特。那是喻红第一次闻到油画颜料的气味。

JNBY 25AW 长袖套头羊绒衫、全羊毛直筒超长裤

“我现在还记得那个味儿,太美好了。从那时候我就想长大要学画画。”她后来笑说,那并非真正的“教育”,而是气味、颜色、手势在身体里的传递——她的艺术感知从那时起就被唤醒。

喻红在工作室中创作
多年后,当帮八十多岁的母亲筹备画展时,喻红说:“我在整理她作品之前想到她,就是女儿看妈妈的这种关系,但整理作品时,其实是一个艺术家看另一个艺术家。”这种视角的变化让喻红看见母亲的完整人生:不仅是母亲,也是艺术家、劳动者、那个被时代塑形又始终坚持画画的人。

喻红《目击成长》系列:1978年喻红12岁
左:《人民画报》 1978年 第11期 第30页 北京市少年宫88x100cm 数码打印
右:《1978 12岁和全家人在一起》100x100cm 布面丙烯
喻红说:“我觉得整理的过程,一个是劳作,另外其实就是进入过去的时光。虽然很琐碎、很累,但那是一种美好的感觉。”那种“劳作”让喻红重新理解了传承,并非血缘的线性延续,而是时间与精神的流动。母亲在喻红的生活中,成了时间的镜面:一个仍在画画,一个在整理画;一个继续存在,一个在被看见。
这种“目击”的感受,也延伸到喻红与女儿的关系,喻红说:“我看着她的成长,也在看着我自己。”在那种观看中,时间不再是一条直线,而是循环。母亲目击了女儿的成长,女儿也目击着母亲的老去。这种双向的时间,使“他身之感”变成一种存在的真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他人的时间中被定义。

JNBY 25AW 宽松毛呢夹克、绵羊毛混纺长裤
“我画别人,也在画我自己。”喻红这样解释她的创作,“但这个‘我’从来不是孤立的。”她拒绝那种把艺术家神化的说法。她不相信“灵魂的独白”,她相信“共鸣的回声”。这句话的平静,恰恰是她的哲学的重量。她不去强调“共生”,因为在她眼中,那不是理念,而是事实。当谈及未来时,她的语气依然平和。她不规划下一步,也不总结过去。她说:“我希望每一件作品都能留下它自己的时间。”
或许这是一个艺术家的终极目标——让每一幅画拥有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生命,不把作品看作“表达”,而是看作“存在”。那种存在,就像艺术家所说的“瞬间”:短暂、微妙,却充满力量。
在喻红眼里:“瞬间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短暂的时间片段,它也是一种积淀的结果。”在这些被积淀的瞬间中,喻红完成了从“目击他人”到“成为他者”的转变。她不再只是观察世界,她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

JNBY 25AW 超长款羊绒大衣、薄款长袖套头毛衫、绵羊毛混纺长裤

北京深秋的阳光缓缓落在喻红画室的玻璃窗上,光线极其“安静”。自然光是绘画的语法,阳光在一天中缓慢移动,穿过画布、调色盘和地面,时间的流动也就随之被看见。与光线同源,喻红的创作“始终建立在一种持续的‘看’上”。这种“看”不是猎取,而是一种恒久的共处。

喻红在工作室
喻红年轻时最喜欢的事情,是在公交车上看人:“我喜欢看人,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坐公交的时候,看不同年龄、不同表情的人。”那时她还是学生,北京的冬天冷得干燥,公交车窗上凝着一层薄雾,陌生人之间的呼吸几乎交织在一起。她观察他们的手势、皱纹、神情的瞬变,那些并不重要的细节,后来却都成了她画中的灵魂。她从不去记录,只是看。
那种“看”本身,便是一种目击——对生命流动的目击。
“绘画是见证。”喻红这样说过,“它可以穿梭于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喻红的作品从不追求明确的叙事,它们更像一种意识的显影。那些人物——恋人、女子、青年或母亲——都处在时间的临界点上。他们没有动作,也无须解释。他们在沉默中被凝视,又在凝视中抵抗时间的侵蚀。她画的不是“事件”,而是“时间”在事件之间留下的瞬间。

JNBY 25AW 长袖套头羊绒衫、全羊毛直筒超长裤
《爱情岛》就是这样的瞬间。画面里,一对恋人站在一座孤悬海面的岛上。阳光照亮他们的肩膀,海浪在脚边拍打,花瓣从空中飘落。整个画面安静、柔和,甚至有种幸福的气息。但喻红说:“爱情在人心中的状态,是浪漫、美好、排他,又面临险滩的。”
《爱情岛》因此不仅仅是一幅关于爱情的画,它也是一幅关于时间的画。喻红让爱情的甜美与崩塌同时存在——岛屿的孤立、海浪的反复、花瓣的坠落,都是时间的不同形态。她用具象的图像去表达抽象的情绪——那种既被安慰又被威胁的感觉,正是爱情的本质。她并不认为爱情是一个主题,而是一种情绪的镜像。

喻红,爱情岛,2023。布面丙烯,300 × 250 × 4.5 cm ©里森画廊
喻红说:“我不喜欢‘主题’两个字,我更关心情绪、经验、反复。”
在喻红看来,绘画不是为了陈述,而是为了回到那种“被瞬间触动”的经验。她让情绪自己生长,在画布上形成自己的节奏。她不追求构图的完美,而追求一种“正在发生”的感觉。她的颜色总是带着空气的湿度——蓝色里有雾,红色里有肉体的温度。

JNBY 25AW 超长款羊绒大衣、薄款长袖套头毛衫、绵羊毛混纺长裤
如果说《爱情岛》表现的是时间的凝固,那么《激流》表现的则是时间的流动。那幅画源于她在加州海边的一个瞬间。她看到海浪反复冲刷着岸边的枯木。“那些树干像人的骨骼,被浪冲刷着……我觉得那就是生命的形状。”她在那一刻理解了时间的另一种形式——它不是线性的前进,而是不断的冲刷、反复与磨损。她说:“海浪像时间,它冲刷着一切,但也让一切重生。”

喻红,激流,2024。布面丙烯,Square: 150 × 150 cm,Installed: 212 × 212 cm ©里森画廊
《激流》的画面比《爱情岛》更冷静,也更辽阔。画面中央的男子站在海边,凝视着那些漂浮的木根。他的背影略微弯曲,手指松弛地垂在身侧。整个世界似乎在动,唯独他静止。浪花一遍又一遍地掠过,时间在这里不再是背景,而是主角。喻红通过那种反复的、无目的的流动,揭示出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她笔下的“激流”,不是破坏的力量,而是一种持续的生成——一种来自自然的哲学。
“绘画是缓慢的,它抵抗了消耗。”她重复这句话时,语调非常平静。
她并不需要证明绘画的价值,而是通过它在对抗一个速度过快的世界。在这样的对抗中,时间不再是外在的压力,而成为她作品的内部结构。她的画中有静止,也有流动;有凝固的瞬间,也有反复的波浪。她让这些时间的形态并置在一块画布上,让它们互相侵蚀,又互相生发。

喻红在工作室中创作


JNBY 25AW 宽松毛呢夹克、绵羊毛混纺长裤
聊天的最后,我们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在当下该如何与他人共处?喻红没有给出答案,她只是让画布自己回答。
“艺术不是我在表达什么,而是我和世界一起存在的方式。”她的作品没有宣言,也没有立场,它们只是存在,像空气、像水、像光。
“各自的瞬间”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时间经验,也意味着所有时间都在同一个流里汇合。喻红让这种矛盾并存:个体的孤独与世界的共生。她用缓慢的笔触记录世界的呼吸,用身体的节奏回应时间的流动。她的画告诉我们:成为他人,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而是在他者的感受中重新理解自己——一种看,也是一种被看,一次永不停止的缓慢目击与切身共感。


BA
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日常生活吗?不创作的时候,你通常在做什么?
喻
我就有点懵,不知道。我的工作其实主要是两块:一个是画画,这就是日常的创作;另外一个就是教学。在美院教书也要花很多时间。这两块都是工作,除此以外就是生活了。日常就跟大家一样,衣食住行,我没有像很多艺术家那种习惯,比如到了画室先泡个茶、进入状态什么的。我基本上就是进画室,把颜色准备好、调色盘准备好就开始画。画完就扔下笔,回家干各种事情,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习惯。
BA
你今天穿的衣服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吗?
喻
今天穿的是JNBY的衣服,我还是蛮喜欢的。它比较简单,质感也很好。我喜欢那种比较概括的设计,不喜欢太花哨或复杂的衣服。日常我穿黑色比较多,但也知道应该多一点色彩。只是艺术圈嘛,开幕的时候都是黑压压一片。

BA
你怎么看待时尚与艺术的关系?
喻
我觉得很不一样。时尚首先是在某个时段里的风尚,它的时间性特别强。艺术也有时间性,但那是比较慢、比较长周期的时间。不过到最根本,其实都是在表达对世界的态度。它们的体现形式不一样——时尚要快,要当下,要当季有效;艺术的时间更慢、更深。年轻时候我可能为了漂亮累一点也无所谓,现在我更看重舒适。
BA
你在教学当中最常对学生说的话是什么?
喻
我上课的时候很少跟学生讲自己的作品,因为我不希望他们像我。他们应该像他们自己。当然他们会看到我的作品,但我通常讲别人的作品,帮助他们找到内心。对我来说,最难的部分不是技巧,而是“你想表达什么”。每个人都特别想表达,可是往往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老师的工作就是听他们讲故事,帮他们梳理到底要表达什么,然后让他们去实践。
我经常和学生讨论“自由表达”这件事。技巧是可以学的,但找到内心的方向非常难。现在的时代太嘈杂了,能够真正找到自己内心想做的事儿的人很少,也要花很多年才能找到。
BA
你在作品中经常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你是怎么理解这种“观察”的?
喻
我其实就是一个观察者。对所有的东西——景物也好、人物也好——我都是一个观察者。观察完之后获得的形象、场景,会和我脑子里看到过的文学、宗教绘画、文化的东西融合,然后慢慢发酵。最后能长出什么,我也是在等待的过程当中。不是融合了就一定产生好的结果,有时候也不一定。
BA
你希望观众从你的作品中感受到什么?
喻
我希望通过作品让观众感受到情感之间的连接。艺术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共感。我希望他们能从画里看到的不只是画面,而是那种被世界温柔触碰的感觉。
BA
请用一句话总结你现在理解的“绘画”。
喻
绘画是见证。它穿梭于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之间,让我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

特别鸣谢

总策划:徐宁
摄影:金家吉
编辑:刘冠楠、艺凡
采访&撰文:凯特比
摄影助理:三一
美术:初二
美术助理:蒋蜜
制片:Molly、阿谭(GARAGE26)
造型:Slap Youkou
造型助理:Mohan
妆发:旻杉 (Nan Beauty)
设计:张晓晨
编辑助理:肖瑶
导演:陈瑜瑞
摄影指导DoP:安康
摄影大助1st Assistant Camera:芦庆伟
摄影助理2st Assistant Camera:陈博、杨刚
灯光师:李信
灯光助理:邵文浩、张伟强、蒋玉恩
收音师:唐国必
剪辑:陈瑜瑞
调色:蒋尚恒
合作垂询
bazaarart@trends.com.cn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