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暴跌12%!700亿蒸发背后的三颗雷,资本出逃

寒武纪的股价高空走钢丝终于跌落,单日暴跌12%,市值蒸发700亿,从“股王”宝座摔下来的背后,是机构、政策、估值三颗雷同时引爆的结果。

“老铁们,帮主拍案!寒武纪今天又崩了——单日暴跌12%,市值一口气蒸发700亿!”

截至9月4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暴跌14.45%,报收1202元,市值回落至5028.57亿元,单日成交额高达280.13亿元

这位A股新晋“股王”从8月28日取代贵州茅台成为第一高价股后,经历多日调整,已从最高价1595.88元回撤超20%。这场剧烈调整,将市场对高估值AI芯片股的担忧推至顶点。

01 三雷轰顶,资金集体出逃

指数权重调仓是寒武纪大跌的直接导火索。上交所宣布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将于9月12日收市后生效。

根据调整规则,寒武纪在科创50指数中的权重将从当前的15.42% 降至10% 以下。而这一调整意味着跟踪指数的基金(规模近1900亿)必须被动减持。

根据测算数据显示,约有100亿资金需要从寒武纪抽离。机构为规避冲击还真是反应迅速,抢先跑路——9月4日龙虎榜显示机构席位狂抛15亿,揭开寒武纪暴跌序幕。

02 估值泡沫吓退众人,业绩难支撑

查看寒武纪历史数据,从7月的520元一路飙到1595元,涨幅超200%,但滚动市盈率冲上5000多倍(行业均值仅50倍),业绩根本撑不住估值,资本的炒作实在太疯狂。

寒武纪虽然上半年营收增43倍、净利润扭亏,但市场质疑其订单稳定性(传超80%收入依赖单一客户)。公司自己都发公告警告“股价脱离基本面”,这也是学拼多多勇敢的“砍自己一刀”。

03 芯片市场竞争激烈,“年轻”短板显现

寒武纪的暴涨,是因为芯片技术,表面是“国产AI芯片之王”,实则太年轻,整体实力和产品构架相对比较薄弱,难以抗衡老牌企业竞争。

华为昇腾崛起:凭“芯片+框架+行业方案”闭环生态,已抢占政务、金融市场,寒武纪“中立供应商”优势可谓是太薄弱,孤木难支啊!

技术积累薄弱,显现危机:国内芯片契机,在英伟达断供背景下,阿里、DeepSeek等企业转向华为芯片或自研,寒武纪MLU500芯片性能差距被拉大,技术更新迭代还需要成长时间,当资本等不起。

解禁洪峰将至,大股东套现恐惧:9月科创板解禁市值超2000亿,寒武纪首当其冲,原始股东减持压力山大。资本也不愿做减持的接盘侠,刚刚轰轰烈烈的庆祝,转眼间离席四散。

04 大资本急速退场,散户需尽快撤离

寒武纪的上涨神话终结,此前的大涨之势也是大量融资盘推动。并且大资本还叠加杠杆,在市场风险转向之时,他们跑的可谓比兔子都快。截至9月3日,寒武纪融资余额高达115.29亿元

最近,市场传闻阿里巴巴将追加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但阿里云随即辟谣,称该消息不实,这一“利好”信息被揭穿,股价由盛转衰加速退却。

寒武纪已在8月28日发布风险提示,明确指出股价涨幅显著高于相关指数,存在脱离基本面的风险。看来寒武纪经营层还是比较理智,提前降温,也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股市数据获悉,截至9月4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暴跌14.45%,报收1202元,市值回落至5028.57亿元,单日成交额高达280.13亿元。

融资盘加速出逃,115.29亿元融资余额如泡沫,随时可能成空。

泡沫破裂后,资本正回归理性。市场将从“疯狂追捧”转向“业绩验证”。最终将回到企业的基本面,而那些有实力,有较好业绩表现的企业依然会受到重视。

理性来看,寒武纪这场暴跌不是末日,而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然过程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财经   寒武纪   资本   芯片   股价   市值   单日   市场   指数   融资   华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