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过三伏天的最好方式

2025年伏天时间: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日—8月8日,共10天;

末伏8月9日— 8月18日,共10天。


三伏天走在路上,空气里没有一丝丝风,暖气团的大蒸笼焗得人前胸后背滋生豆大的汗珠,只好冲进小卖部拿出一罐冰可乐,背对着大风扇,“吨吨吨”灌进喉咙。然而在三伏天,这是大忌。

《黄帝内经》记载:“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贪凉、贪冰、贪爽太过,是一种极端的压力,身体会失衡。

三伏天时节里,自然界也保持着一种平衡:地表热,地里凉;阳气充足,却伏阴在内;身体“外热里寒”......如儒家说中庸是折中无过,也无不及,顺应自然的平衡去生活,日子才能过得长久健康。

三伏天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和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身体和平相处。

图|物道 ©




三伏天,暑气炎炎,地表很热,摸一摸打出来的井水却是凉的。夏季阳气在表,阴气在里,伏天之“伏”有一说,便是阴气被阳气压制。

《黄帝内经》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禀受天地之气而生存,随着四时规律而成长,三伏天里我们的身体也顺应着“外热里凉”的规律。

“里”指的是五脏六腑,因热而爱贪凉,我们的肠胃也容易受凉感冒。明代高廉在自己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里说:“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在做夏日祛暑饮料时,他特别加入“紫苏,干姜丝”。紫苏性温,可以温养身体。在养生大省的岭南人家,烧鸭子、煮鱼虾田螺等海鲜,甚至是苦瓜,都喜欢放一点紫苏,气味辛辣,可以去腥,嚼几口还可以刺激发汗。

“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是热香料,福建的姜母鸭就用了老姜烹煮以热身,还可做成清爽的酸姜,泡姜枣茶,再简单不过就是煲汤时、煮绿豆糖水时丢几片进去。豆沙清爽,饮食却有温暖。

三伏天热,却是伏阴在内的日子,要吃暖保暖。好的照顾,是懂得自己身体真正的需要。

图|吃吃的四碗 ©




现在的天气颇像老舍在《骆驼祥子》说的那样,街上没有一丝风,柳树像病了灰头土脸打着卷,马路上暑气烫脚,出个门都极需要勇气。

拉车的祥子在外跑一趟,就喘不过气来,嘴唇发焦,见水就喝,不知灌了几气凉水,越喝越想喝,越喝心越烦。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

三伏天灌凉水、喝冰饮、吃雪糕并不能解真正的“渴”,在养生里“失津液”就要补津液。

图|清凉地儿-了琹 ©



《黄帝内经·经脉别论篇》提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进入胃里,需经脾的运化才能散到脏腑、四肢,滋润全身。运化需要能量,过凉则会降低运作的能力。

反倒灌一碗热茶下去,身体却能一时活化起来,津液汩汩,“五碗肌骨清,七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化生津液的食材,还有京津人喜欢的酸梅汤里“甘草”,在乌梅的刺激下酸甜适口。或者直接用来泡茶喝,有浅浅的甜味。

“津门忆,消夏舀梅汤。”生津解渴,身体的气血活络起来,才能真正消暑。




对南方人来说,伏天的到来,也意味着终于不再被梅雨困扰,人们把久存箱柜里的衣服统统拿出来暴晒,去潮去湿,防霉防蛀,还恨不得自己也在阳光底下站一站。

在三伏天里,古人有晒背的传统,尤其是初伏、中伏、末伏这三天为佳。早上9-11点,阳光没有很烫,解开背上的衣裳,于阳台、院子晒一晒背。

图1 2|清凉地儿-了琹 ©



阳盛外透的日子,身体的阳气也在生发,体内的凝寒之气也就容易被“温”“热”瓦解,破除寒气,如俗话说“冬病夏养”。

“无厌于日”是一件好事。

在它后半句则是“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盛夏本是热烈、奔放,皮肤该开泄开泄,心情该散发散发,任性的日子里,顺应任性,三伏天要放肆一点。

图|清凉地儿-了琹 ©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盛夏的花朵尤其香,栀子、茉莉、白玉兰、姜花,随着时节的节奏,紧锣密鼓地开在角落里。天地最懂自然之道,暑天炎炎,也输送一道道清香。

古时人们会选用一些可消暑清心的香料,做成香囊、香珠戴在手上、胸前,或别在衣襟,谓之“避暑香”。李清照最喜欢用龙脑香(即冰片),有如冰雪的清凉气,“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消夏又涤烦。

图|物道 ©



或者可像孟昶以水调龙脑末,涂在扇子上,我们涂在风扇叶上,电流一通,风清扬有雪香,名为雪香扇,也很美妙。

古今夏天一样很热,但今天的我们似乎只会怒吹空调这样“暴力”的消暑,他们却有许多悠然的消夏方式。

图|物道 ©




养生上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讲究,但盛夏的运动不宜过大,阳气生发时,大汗淋漓会带走阳气,造成损耗。

学习中医养生的画家林曦说:“身体的能量有余量才运动,这是一条原则。”三伏天,运动宜“闲”。

选一个阳光不十分猛烈的时间,散步半小时,到微微出汗,脚步疲倦就好。大唐的白居易就很喜欢,清晨吃饱“散步长廊下”,晚上天气好“散步中门前”,晴而无风的日子更加“散步适其宜”。

图|物道 ©



人在散着步的时候,心情也会变得丰富起来。想起记忆深处古早的故事,年轻时的追逐,旅行看过的风景,回过神再看眼前的树叶沙沙,云彩流动,便也有了一种美的感受。

诚然如白居易不知不觉“绕庭行数匝,却上檐下床”。散过步的晚上,身心舒畅的人们,很容易在晚风中的的睡去,直至天明。若你夏日炎炎不好眠,那就散步吧!

图|物道 ©




曾有人这样问禅师,人生该怎么修行啊,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眠”。这好简单嘛,因为人人都是如此。

他却说,有的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思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思虑过多,压力过大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避免的事情,烈日的绝境里,压力会变得更加敏感,“睡无事”,挺难的。

图|物道 ©



入眠前,我们可以小坐一下,捋清楚要想的事情,或者梳理、解决掉当日发生的俗事俗物,不留心事睡觉。

神智、心情安定,才能一夜好眠。

图|物道 ©



入伏后,生活在南方,走路都觉得烫脚,还要熬长达30天长夏,想想都难过。想起一部剧里,有两个人被逼到要变成蜡烛凝固起来了,其中一人说“要做一个帅一点的姿势”。

初看觉得是一句玩笑话,如今看来三伏天的日子不就是那个绝境,有人摆烂,自然也有人努力着在无法左右的环境里,做着最好的事。

三伏天很艰难,我们要做的或许就像那个人说的:“摆一个帅一点的姿势吧。”吃好、喝暖,照顾自己,好好生活。

图|物道 ©





来源:“物道”

作者:物道君

编辑:马京京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养生   伏天   方式   阳气   身体   黄帝内经   津液   紫苏   初伏   日子   清凉   盛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