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您怎么最近气色变好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岁的张大爷坐在走廊边,和往常一样神清气爽。
几乎每天上午,他都坚持散步后如厕,随后用温水仔细清洗肛门,这个小习惯他已经保持了二十年。
邻里间总有人疑惑:“这不是折腾嘛?用纸擦不就行了?
”但张大爷总是笑笑:“干净舒服,还真不是多此一举。”很多人未曾深究:大便后用水洗屁股,真的对健康有影响吗?如果坚持这么做,身体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日常生活中,“只用纸擦拭”几乎成了大多数人的惯性动作,也许你恰恰忽略了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清洁细节。
有人会觉得:“为这点事还要大费周章?”但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擦了很多张纸,仍感觉总有“残留”,甚至粘腻难受。
有数据显示,肛门区域复杂的皱褶结构决定了单靠干纸难以彻底清除污物,有“擦不干净”困扰的人比例高达63%。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长期水洗和只用纸之间真的有差别吗?特别是洗的人,身体会出现什么可喜或意外的变化?
很多人认为,擦拭干净即可,但医学调查给出了不同答案。肛门周围皮肤褶皱,多达8-12道,极易藏污纳垢。实际上,即使你尽力用纸巾擦,仍然很难完全清洁所有污垢,这不仅影响卫生,更潜藏隐患。
一项由中华消化学会发布的健康调查显示:长期只用纸擦拭与坚持用水冲洗,肛门疾病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用水冲洗肛门的人,肛门湿疹、局部刺激、痔疮等问题的发生率降低了22.3%。此外,《国际肛肠疾病杂志》收录的多中心临床数据也表明:水洗后肛门周围残留的细菌数量减少30%-46%,这有利于降低皮肤炎症和疾病传播风险。
有些人还会使用湿巾,似乎效果更好。其实,湿巾虽较干纸稍优,但含有添加剂,对敏感皮肤易有刺激,还可能堵塞下水道。
而温水洗净,是临床公认的最洁净、最温和的方式。美国、印度、韩国等多个国家提倡水洗,部分高端公厕和家用坐便器也配备了智能清洗系统。
也许你会觉得,从小到大都这么擦,也没出过大问题,但专业医生指出,其实很多肛门疾病的根源都与清洁不彻底有关,长期堆积的小隐患才是健康“定时炸弹”。
增加痔疮风险。
肛门潮湿、褶皱未清理残留,容易滋生细菌,刺激静脉和黏膜。《中国肛肠健康大数据》统计显示,45岁以上人群,因肛门不洁患痔疮的概率比日常水洗者高28%。张大爷坚持水洗多年,至今远离痔疮困扰,这并非偶然。
促进肛周感染。
肛门周围因擦拭不净,微生物滋生,轻则瘙痒、潮红,重则可能发展为肛周脓肿。有研究显示,肛门皮肤炎症在不重视清洁的人群中发生率高达15%-18%。
加大粪口传播疾病的风险。
如果擦完手未彻底清洁残留,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甲肝等“顺手”传播进食道,感染风险翻倍。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调查显示,南亚等长期水洗国家在粪口传播性疾病上发病率相对较低。
当然,还有一项容易被忽视的影响:擦不干净带来的持续异味和短时间内的再次“渗出”感,直接影响自信和生活质量。
水洗屁股,不仅仅是“讲干净”这么简单。多项权威研究汇总,长期坚持水洗的人,肛门及肛周卫生状况优良率达到77.5%,显著高于只擦拭人群的54.2%。这直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更低的肛门疾病风险:规律水洗能冲掉皱褶里的污物,减少病菌滋生,有效降低痔疮、肛裂和肛门瘙痒等发作概率。
更少的局部不适或皮肤问题:干纸反复擦拭易造成皮肤破损、红肿和过敏,长期则可能形成湿疹、敏感。水洗则能温和护理、减少摩擦伤害。
更好的心理舒适感:长期生活调查显示,80%以上水洗习惯人群表示如厕后更自信、清爽,提升幸福感和社交体验。
间接降低肠道感染:细菌污染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降低,对家庭成员尤其是老人、孩子的健康更有保障。
如果卫生间条件允许,使用温水冲洗、喷头或洗屁杯都是良好选择。如果不便,可优先选温和天然无添加湿巾,但要注意不过度摩擦;外出或特殊环境务必确保双手清洁,避免细菌交叉传播。
除了如厕后清洁外,还要形成健康排便和护理习惯,如不久坐、不久蹲、饮食规律、适度运动、合理补充膳食纤维等,这些措施配合,能让我们远离大部分肛门及肠道疾病。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肛肠健康大数据研究》
《中华消化学会2022年临床实践指南》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