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洞见学堂
作者:董伊帆
【导读】
当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摇摆不定时,瑞幸咖啡悄然登陆星巴克腹地美国市场。2023年,瑞幸重启出海,首站新加坡,截至6月末,瑞幸咖啡国际门店数达89家(新加坡市场近60家),其中6月30日在美国开设两家门店。
瑞幸能否在美国市场复制国内的成功?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将结合《出海破浪》一书中的部分观点,在本文讨论。
一、 挑战一:国内外双线作战
近年来,我国多个行业内卷加剧,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找新的增长机遇。然而,海外市场并不一定就是蓝海,而更多的是一片红海,中国出海企业所面临的行业竞争更为残酷、激烈,不仅要与当地企业一决高下,还要面对来自中国企业的同质化竞争。
瑞幸出海的目标市场美国拥有更成熟的咖啡文化和咖啡消费历史,市场已被星巴克、Costa等国际巨头以及不少实力强劲的连锁品牌深度渗透,门店密度高,竞争格局相对固化,瑞幸作为新进入者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分得一杯羹。比如,瑞幸纽约店开张时,星巴克就在其对面做了一些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与之抗衡。
不仅如此,瑞幸还不能忽视国内市场的竞争。尽管瑞幸如今占据国内连锁咖啡35%的市场份额,远超第二名的14%,但随着星巴克市场在中国摇摆不定、库迪咖啡和幸运咖进一步加快门店开设速度,瑞幸仍需谨防后方失守。如何保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确保在两个市场上都能取得均衡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 挑战二:产品本土化
一些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可能会将国内产品,尤其是爆款产品,直接复制到海外市场,缺乏对当地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的深入调研,以及本土化产品的创新研发,导致产品无法满足当地市场需求,难以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立足。
比如,瑞幸在东南亚地区曾推出甜度更高的生椰拿铁,但这一产品的本土化尝试并不成功。生椰拿铁在新加坡官方的饮品分级中被分为D级(含糖量/饱和脂肪含量较高),一度引发舆论担忧。而从瑞幸APP显示的本地热销来看,前五位热销产品分别为燕麦拿铁、厚乳拿铁、冰美式、拿铁和橙C美式,可见消费者还是更青睐含糖量较低的传统口味咖啡,而非瑞幸着重打造的含糖量更高的生椰拿铁。
对于美国市场,瑞幸咖啡共上线了经典奶咖、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爆款,以及瑞纳冰、羽衣果蔬饮品等40余款商品。就目前而言,“生椰拿铁”等国内特色产品能否撬动美国市场仍需时间检验。
三、 挑战三:品牌冷启动
一直以来,国外消费者对“Made in China”这一笼统印象认识深刻,但对具体的企业品牌却并不了解,中国企业品牌在海外影响力较低。品牌影响力较低,导致中国企业的产品很难进入主流消费视野。身为中国咖啡品牌代表的瑞幸,在美国市场几乎是从零开始建立品牌认知,想要真正让品牌进驻美国市场,难度也不小。
在美国市场,瑞幸咖啡目前的两家门店分别位于“百老汇755号”和“第六大道800号”,各类客流量都相对较高,有利于提高品牌的曝光度。然而,瑞幸想要在咖啡文化成熟的美国市场建立品牌认知,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作为咖啡新兴市场,便利性和价格可能是消费者评价咖啡品牌的重要标准,然而在美国等咖啡成熟市场,消费者更懂咖啡,对品质要求更高,对特定咖啡品牌的忠诚度也相对更高。比如,曾有海外网友吐槽瑞幸咖啡味道淡、不好喝等等。瑞幸要想在这些咖啡成熟市场真正打开品牌认知,需要在更深层次进行品牌打磨。
四、 挑战四:供应链效率和成本
海外供应链建设难度更大、周期更长、成本更高,需要全面考虑关税、物流成本、供应商完备度、基础设施成熟度、法律法规等多维度问题,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供应链建设成本和投产周期远超预期。
目前,在海外市场,瑞幸的供应链适配度并不高。国内成熟的72小时原料配送难以复制,跨境运输生椰等原料的成本也非常高,导致海外市场的整体运营成本非常高。根据瑞幸2024年三季度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新加坡市场的收入为9140万元,但支出为1.677亿元。但其实在产品定价上,瑞幸在新加坡市场的产品折扣后价格已趋近于星巴克的6-8.7星币。对此,瑞幸海外业务仍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才能盈利。
此外,在国内,瑞幸的供应链之所以强大,离不开数字化能力的支撑。然而在美国市场,瑞幸的数字化能力却难以施展。在美国市场,线上点单的形式非常少见,人工点单仍是常态;会员运营几乎只有独立APP这一个端口,同样很难做到国内的效果,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而改善供应链的数字化运营。
五、 挑战五:人才团队管控模式
中国企业出海普遍面临海外人才短缺、人才培养不易、人才管理困难的问题。根据《2023 中国企业出海人力资源白皮书》,被调查的1046家中国出海企业中,51%的企业对未来海外业务所需要的人才筛选和短缺问题表示担忧,44.8%的企业对现有的海外员工管理问题表示担忧。
如今在美国市场,据报道,瑞幸美国核心团队与核心岗位已基本落实。据LinkedIn上的职位信息,位于美国的瑞幸咖啡已有44个账号。而在市场团队方面,瑞幸美国的市场负责人已于5月入职,她的职位介绍中称负责包括APP、数字化、增长、品牌、PR等全方位的市场进入策略。但这只是海外团队搭建的第一步,能否与本部沟通协调好是关键。要知道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在管理风格、沟通方式、工作习惯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团队融合并不是一个短期、简单的过程。在这方面,瑞幸在新加坡市场就曾遇到一定挑战,比如新加坡团队与总部曾因宗教禁忌在菜单上意见不合,只好增设“无酒精”类产品等。
六、 挑战六:经营合规难题
每个国家/地区都有独特的法律法规。出海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否则将面临合规风险。
瑞幸着重依赖APP下单,这对个人信息隐私意识较强的美国消费者来说也是一道隐形门槛,对瑞幸的数据合规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对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披露和存储设定了非常高的标准,要求企业必须获得用户明确同意,仅收集必要数据,并确保数据安全,违规处罚非常严厉。要满足这些严苛的数据合规要求,意味着瑞幸需要在技术开发、系统维护、法律咨询、安全审计等方面投入远超国内水平的资源。任何疏忽或违规,不仅会招致巨额罚款,更会严重损害品牌声誉,甚至可能引发集体诉讼等等。
【小结】
瑞幸在海外能否成功“破浪”,关键在于能否系统性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从“开店速度”到“可持续盈利与品牌扎根”的跨越。其每一步探索与得失,都将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宝贵借鉴。对于任何企业,出海之路,机遇与暗礁并存,唯有深刻理解目标市场、勇于革新自身模式,方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