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俄关系的历史,晚清的李鸿章是个绕不过的人物。
李鸿章生在1823年,安徽合肥人,1901年在北京去世,是清朝末年的大臣,政治、军事、外交一把抓。那时候清朝已经摇摇欲坠,李鸿章肩上的担子不轻。
他既是推动现代化的功臣,也因为签了太多不平等条约被骂得狗血淋头。
李鸿章家里条件不错,书香门第出身,1847年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他回老家组织团练,1853年开始带兵打仗。1862年,他拉起淮军,用西洋武器武装,纪律严得不行,在曾国藩手下打得风生水起。
1864年攻下南京,太平天国完蛋,李鸿章直接升到两江总督,名声大噪。
战后,他搞自强运动,喊着“师夷长技以制夷”。
1870年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外交和军事。他在天津建机器局造枪炮,在上海弄江南制造总局造军火和船,还搞了招商局发展航运,想靠工业救国。
他还送学生去欧美学技术,买军舰建北洋水师。可惜这些努力没挡住清朝的衰败,1894年甲午战争一打,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的短板暴露无遗。
1895年,甲午战败,李鸿章去日本签《马关条约》,割了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还赔了2亿两白银,回来被全国上下骂惨了。为了挡日本扩张,他把希望寄托在俄罗斯身上。
1896年,他跑去莫斯科参加沙皇加冕,跟俄国签了《中俄密约》,想联手抗击日本。条约里俄国能在中国东北修铁路,还能驻军。
可结果,俄国没帮中国,反而趁机占了更多地盘。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俄国加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东北也被占。
1901年,李鸿章又签了《辛丑条约》,赔了4.5亿两白银,清朝彻底成了列强的提款机。他签完没多久就病死了,78岁,一生功过参半,既有现代化贡献,也有外交失误的骂名。
中俄关系史上,三次试图结盟都以失败告终,每次都让中国付出沉重代价。这些教训告诉我们,俄罗斯关键时候靠不住,盟约就是张废纸。
1894年甲午战争打输了,清朝丢了辽东半岛给日本。
俄国拉着德国和法国出面,逼日本把辽东还回来,清朝花了3000万两白银赎回。表面上看,俄国是帮了忙,但其实它早就盯着东北。
1896年,李鸿章跟俄国签了《中俄密约》,说好一起防日本,俄国还能在东北修中东铁路,派兵保护,还拿了治外法权。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一闹,俄国翻脸不认人,加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顺手占了东北。
战后还逼清朝签《奉天条约》,割走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加上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总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全没了。
这次教训让中国明白,俄国嘴里说的结盟,其实是奔着占便宜来的。
1945年,二战快结束,苏联对日宣战,打垮日本关东军,解放东北。国民政府以为逮着救星了,可苏联没那么简单。
谈判桌上,苏联要外蒙古独立,还要旅顺口驻军权和中长铁路的管理权。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没办法,签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并撤军。
可苏联压根没守约,部队没全撤,还暗地里支持中共。外蒙古独立让中国丢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东北的特权也让中国主权受损。
这次结盟表面是帮忙,实际上中国在胜利后还吃了大亏。
1949年新中国成立,缺钱缺技术,急需外援。
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好在军事、经济、技术上合作。1950年代,苏联帮中国建了156个工业项目,工业基础就是那时候打下的,关系一度挺铁。
但1953年斯大林死了,赫鲁晓夫上台,风向变了。1958年,苏联想在中国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摆明要控制中国海域,中国直接拒绝。
1960年,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工厂停摆,项目烂尾。
1969年,珍宝岛打起来,中苏边境差点开战。1979年,条约到期,中国没续签,联盟彻底崩了。这次教训说明,盟友靠不住,分分钟翻脸。
李鸿章死后,清朝没撑多久就完了。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慢慢崛起为世界强国。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大部门家产,但国力大不如前,但还是全球玩家。
这三次教训深深影响了中国外交思路,结盟风险太大,主权不能丢,所以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路。
现在中俄关系挺近乎,能源、贸易、军事演习啥都搞。
2021年,两国把《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续了约,继续加深经济合作。但结盟?没门。两国都看重独立,不想被盟约绑死,卷进对方的麻烦里。
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美国带着盟友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好几次想拉中国结盟,可中国没点头。
外交部一直说保持中立,推动和平对话,不给军事支持。这种做法既保住了跟俄罗斯的合作,也没跟西方撕破脸,灵活得很。
中俄现在是合作关系,不是盟友关系。这模式让两国在面对西方压力时能互相搭把手,又不至于被对方拖下水。
以后中俄还会继续合作,但不结盟这条底线,能让两国更安全。
中俄关系的历史告诉我们,结盟不是啥好主意,反而容易把自己坑了。合作可以,结盟不行,这选择背后是历史的经验教训。
今天的全球局势乱糟糟,合作和独立咋平衡,是个值得琢磨的事。
参考资料:
1、中俄组成“永久联盟”?拉夫罗夫回应 观察者网 2024-12-06
2、拉夫罗夫:中国和俄罗斯不需要北约式的军事联盟 观察者网 2024-09-21
3、俄专家:中俄不会结盟的三个原因 环球网 2023-06-09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