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际合作园区绿色发展投资合作暨中奥苏通生态园十周年成果交流会在通举办。十年前,一颗跨国合作的种子在南通江海之畔生根发芽;十年后,这里已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的生态创新示范园。中奥苏通生态园用十年时间,从“一片洼地”蝶变为“科创高地”,绘就成全球人才与企业在此汇聚的中欧共赢新图景。

坐落于苏锡通园区的国家级合作项目——中奥苏通生态园,自2015年成立以来,吸引了诸多优质德语区高端制造业企业集聚发展,成为双边合作的典范,奥地利史达利集团便是其中之一。这家全球液体硅橡胶加工领域的佼佼者,将亚洲地区首个生产基地布局在园区内,从2020年落户到2024年实现批量生产,仅用四年时间,就形成了完整的投资产出闭环。
史达利高新材料技术(江苏)有限公司CEO马健表示:“江苏省浓厚的商业氛围、南通市充足的优质劳动力资源,以及园区提供的土地优化配置和投资流程简化服务,为我们公司的快速落地和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初期投入的10台注塑设备已全部满负荷运转。为满足市场需求,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5台新设备,并计划到2027年将整体设备规模扩大一倍。”

史达利的故事是“欧洲技术+中国市场”成功融合的缩影。近年来,瑞士联钢精密、奥地利施特万等一批德语区“隐形冠军”企业,都在此实现了多次增资扩产。据悉,目前园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30余家,实际利用外资近20亿美元。
与史达利“走进来”相映成趣的,是园区晶朋科技成功“走出去”的精彩实践。这家2015年落户园区的企业,于2024年成功在奥地利落户,实现了从长江三角洲到欧洲腹地的跨越。
南通晶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翰称:“公司已成功收购奥地利的厂房与土地并正式落户。我们对奥地利及欧洲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尤其是产品正处于一个有利的历史机遇窗口。因此,无论是在苏锡通园区,还是在欧洲(奥地利),我们都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加大投资力度。”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奥苏通生态园成功扮演了双向开放的战略枢纽角色。它不仅是外资进入中国的桥梁,更赋能本土企业整合全球资源,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制造强基、服务赋能。随着惠立、诺德安达等国际学校的落地,以及人才公寓、国际医疗等配套的完善,宜居宜业的“类海外”环境为园区汇聚全球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南通惠立学校小学部校长Melissa Meikle提到:“自我来到南通后,我确实注意到越来越多外籍人才的子女选择就读我们学校。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里的绿地空间,学校周边的各项设施也十分完善,深受大家欢迎。我来到南通仅有几个月时间,但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友善。我计划在南通长期居住。这里的交通也十分便利,前往上海、南京、苏州都很方便。总的来说,我们在南通过得非常愉快。”
十年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奥苏通生态园将继续以江海为卷、以合作为笔,书写着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未来。

奥地利驻华大使海沃福说:“中奥苏通生态园是我们两国成功合作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企业在这里发展得很好,我们的合作也不只是停留在销售层面了,而是深入到了供应链协同和创新伙伴的层面。特别是新的合作和联系一直在不断出现,这带来了很大的附加价值。”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