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守心而活,那么恭喜你,学会了高质量的独处!

弘一法师:如果你熬到一个人喝茶、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书,

读书369

2025年09月16日 00:02 陕西

读书369

将在09月16日 07:10 直播

预约

贾平凹:废掉身体最快速的3件事

作者:枳为橙 · 主播:吉米来源:名著听书(ID:dushu3690)


人间聚散无常,生命的每一站,都有下车的人,能陪你到最后的只有自己。

弘一法师:如果你熬到一个人喝茶、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书,顺其自然,守心而活,那么恭喜你,,读书369,15分钟

♬点击上方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1918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在历经世间种种悲欢苦乐后,做出一个令身边人惊讶的决定:

放弃荣华富贵、感情羁绊,放下过往得与失,毅然决然选择遁入空门。

自那之后,一双草鞋、一身素衣、简单生活,不为外界所累,不为名利所困,逐步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他刚到古寺时,旁人本想安排人照顾他,可他还是更习惯一个人修行,自己洗衣补衣服,自己打扫居室,自己看书吃饭......

后来数十年里,也常有人因为他过人的才学和智慧,慕名前去拜访他,他也总是称病谢绝,不愿再卷入复杂的人情关系中。

在这样的状态中,他越来越享受独处的时光,内心更加平和,每一步也走得越来越从容。

正如他说过的那样:“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细想来,普通人的人生变化也是如此:

当你熬到能够一个人喝茶、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书,凡事顺其自然,守心而活时;

恭喜你,不仅学会了高质量的独处,还到达了生命的更高境界。

01

独来独往,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清醒

自媒体人李筱懿曾在视频中谈到:

“我是个朋友不多的人,而且我越来越珍惜那些喜欢独来独往的人。”

在她的社交观里,这些常常独行的人,不喜欢扎堆,也不喜欢搬弄是非,总是一个人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享受干净的世界,和清爽的圈子。

人在年轻时,总以为爱好独行的人,是不合群的表现,也没办法与之交心。

到了一定年龄,交往过的人多了,见识过了复杂的人心,反倒开始佩服独来独往的人,也开始学着成为一个与世无争的独行者。

那些传遍各处的闲话,可以捂着耳朵不听;无数人扎堆想挤进去的圈子,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选择;他人的评价,并不是每一句都必须得听。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

与人过分亲密的交往,正是烦恼的根源,你会不自觉地陷入无穷尽的攀比、是非、内耗之中,让原本平静的生活风浪四起。

真正的独来独往,是一种清醒的选择,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不被他人的眼光所左右。

就像如今大家常说的:远离人群,是最好的养生,也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作家当年明月就是这样一个习惯了独来独往的人。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上学的时候,他经常会在教室自习到十一点。

有时候晚上回宿舍的路上很冷,路上也没有其他人,但他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却感到无比的喜悦。

因为那一刻他能清楚的感知到,自己在不断地向前走,距离优秀的自己越来越近。

年少时,同龄人聚在一起打闹,那时的他更喜欢在家看书、学习。

工作后,当身边人忙着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时,他也会坚持自己的习惯,每天早早回家写作。

有人因为他的特立独行,评价他很神奇,可他却从不在意外界的议论,也不觉得自己是被排斥的。

因为他深知,自己懂得越来越多,智慧和知识让自己内核越来越稳,对这个世界有了充分的了解,便不会再畏惧一切。

后来,他在多年的坚持里,写出了的那部史学著作《明朝那些事儿》,让众人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也影响了无数人的人生观。

弘一法师曾强调过,好的独处境界,往往就是:

“在热闹场面心仍不动,赞叹毁谤亦不放心里,心永远是定的。人心中无事,才是真功夫。”

独来独往,不是孤僻不合群,而是你明白了:

不必在无用的社交中消耗自己,无需靠着空洞的笑脸维系关系,也不用再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

独来独往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清醒,让你看清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浮于表面的应酬。

人生短短几十年,与其在繁杂的热闹中渐渐迷失自己的方向,不如在独处中,坚守自己的选择,活得顺心踏实。

不管到了什么年龄段,都可以看看这两个建议:

(1)学会拒绝“无效社交”

很多人害怕被孤立,所以总是强迫自己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可到最后才发现,那些看似热闹的饭局、聚会,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成长和快乐,反而浪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倒不如一个人在家看书、喝茶、思考,这些看似“孤单” 的时光,往往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2)不刻意追求合群

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追逐名利,有人喜欢平淡生活。

没有谁的选择是对的,也没有谁的选择是错的,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择,并且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独来独往也能活出精彩。

中年以后,别再把自己困在复杂的人情往来中,有时候,生活里的风景增多,正是因为:

环绕在周围的人变少,你才终于得以打开视野,看到更美丽的人生。

02

克己慎独,是一种守心持正的自律

弘一法师曾多次在著作中,强调一个词——慎独。

在他看来,“群居,守口;独处,防心”尤为重要。

人生一世,想要走的稳妥,就应当如他所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能做到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依然能坚守自己的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被欲望所左右,不被诱惑所迷惑。

这是一种极高的自律,也是一种守心持正的智慧。

不久前,偶然看到老戏骨陈道明的一段采访,提到自己的演艺生涯,他感慨称:

“年轻的时候胆大、脸皮厚,所以什么戏都敢接,出了很多不好的作品。

到了一定年龄了,就觉得,给你的时间不多了,别制造垃圾。

也不一定是制造多少优秀作品,但尽量自己得有点把握,不接烂戏。”

近些年,陈道明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演绎的某个角色,也会因为精湛的演技,收获不错的口碑。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戏他不再敢接,因为知道自己演不好,便有所取舍的放弃一部分,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更擅长、更有意义的角色上。

工作之余,生活上他也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甚高的人,无意义的应酬能拒则拒,不好的习惯该改就改。

六十岁生日那年,他在一篇文章中记录下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我这个人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

工作之外,剩下的便只是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缝皮包了。”

如今已然70岁的他,除了打磨演技之外,依然不忘多读书、多学习,坚持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个人修养,在面对采访时,总能镇定沉着的回应。

克己,不是自我压抑,而是对自己的尊重,是一种严格的自我管理。

尊重自己的人生目标,尊重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因为无人看见就放纵自己。

慎独,是一种由内而外、高度自觉的律己,克制的是欲望、管住的是行为、守住的是底线。

如此方能成就自己的人生,活得舒心,过得自在。

在物欲横流的世间,想要管好自己、沉淀内心、打理好生活,是一种大智慧。

食不过七分饱:美味当前留三口,不是吃不起,是给脾胃留余地。节制口腹之欲,方知真滋味。

怒不上三句话:火气冲头时,先咽三口唾沫。要骂人的话转三圈再说,往往就懒得开口了。

利不取十分满:与人合伙赚钱,主动让两分利。看似吃亏,实则买下好人缘,路越走越宽。

人生下半场,牢记古人总结出来的5个处世法则:

(1)守相:避免过度示好,保持沉稳姿态;

(2)藏拙:谨言慎行,隐藏锋芒,避免炫耀或过度暴露实力;

(3)藏锋:不要随便跟人说自己的私事,家丑不可外扬,私事不露于人前。

(4)控语:开口说话前,多思考几分钟,权衡下说出去的后果,防止失言惹祸。

(5)修心: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要轻易被外界的言论影响。

真正的自律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内心的选择。当你学会了克己慎独,你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03

享受独处,是一种精神富足的强大

作家蒋勋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自己的人生观:

“我从来不觉得孤独是一件不好的事,我觉得孤独是我最大的享受。

我们今天其实有很多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无法独处。”

他坦言称,很多人一静下来就害怕,但人只有懂得跟自己相处,才能做到好好跟别人相处。

平日里只要有空闲时间,蒋勋都会自己一个人去上山,找一处静谧的地方,泡泡温泉,静下心来思考过往。

在这段独处的时光里,他总能充分享受到独属于自己的快乐,从而收获身心的舒畅。

仔细观察生活中,那些十分厉害的强者,他们通常都能做到离群索居,敢于销声匿迹,在关键时刻避开人潮,享受独处带来的自由和美好。

认识一位老教授就是这样,他年轻时就树立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随后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前行,从不随波逐流,活得清醒又独立。

见过有的邻居退休后,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一边抱怨儿女心思都在工作上,对自己陪伴太少,一边觉得昔日的老友关系变淡,为此苦恼不已。

也见过有些人,在岁月的推移中,越来越害怕一个人待着,心里永远空落落的,晚年似乎事事都不顺心。

之前见这位老教授的时候,他的状态令人由衷佩服:

养花、看书、练字、精修厨艺,在网上学习新事物,即便不出门,生活也充满了乐趣。

有句话说:“由静入闹易,由闹入静难。”

读书、写字、工作、修行,朝着目标去奋进,都需要静下心来,一步步实现。

而独处的人早懂得如何安静下来,不急不躁,心无杂念,这样一路向前,才能永远不跑偏。

每个人生来都是普通的,但会独处的人懂得接纳自己,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好好爱自己。

修炼独处的能力,不仅能让人遇事不慌、心静自安,还能保持年轻的心态,拥有精神上真正的富足。

后半生,不妨做好这4件事,做一个孤独不寂寞的人:

(1)创造独处空间:家里设置一个专门属于自己的角落,可以在这里读书、思考、冥想。

(2)定期数字断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远离手机和社交媒体,让大脑真正休息。

(3)培养深度爱好: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沉浸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的爱好。

(4)实践极简生活:减少物质欲望,注重体验而非占有,让生活更加轻盈自由。

人间聚散无常,生命的每一站,都有下车的人,能陪你到最后的只有自己。

而学会高质量独处的人,能够把对别人的依赖降到最低,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而一蹶不振,也不会因为谁的出现而丢失自己。

人生路上,不依附谁,不盲从谁,随心而活,顺其自然。

点亮文末“爱心”,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枳为橙,本文首发名著听书(ID:dushu3690),同名著相伴,与听书同行,名著君与你一起,听国学经典,品中外名著!转载请联系名著听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美文   顺其自然   独来独往   慎独   人生   名著   喜欢   法师   社交   时间   与世无争   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