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研究团队发现:青藏高原人工草地34年增加了2.4倍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7月2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记者今天从兰州大学获悉,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贺金生团队最新研究发现,1988年至2021年的34年间,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增加了2.4倍,以每年3.35万公顷的速度增长,其中青海省的增长尤为突出。

该团队近年来围绕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现状和动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地学领域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包括(a)垂穗披碱草、(b)紫花苜蓿、(c)扁茎早熟禾、(d)黑麦草、(e)燕麦、(f)青贮玉米。

人工草地是指采用农业技术栽培而成的草地,主要依靠播种、灌溉和施肥等更为集约的农业措施进行管理,相较天然草地而言,人工草地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稳定性较弱、依赖人工维护。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强的影响,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天然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作为天然草地的补充,人工草地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广泛关注。

该团队基于地球资源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随机森林二值分类模型,据此生成了青海和西藏1988年至2021年的人工草地分布数据集,还结合3年的野外考察,明确了青藏高原地区现存的主要人工草地类型,包括垂穗披碱草、扁茎早熟禾、紫花苜蓿、黑麦草、燕麦和青贮玉米等。

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青海和西藏共有人工草地157万公顷,其中青海约占70%、西藏约占30%,主要分布于水热条件较优的区域。空间分布上,青海的人工草地集中在环青海湖、祁连山和三江源地区,呈现集聚特征;西藏的人工草地多见于藏北、藏东南及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年楚河流域,相对分散。

详情请点击链接→新甘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科技   青藏高原   草地   团队   发现   青海   西藏   甘肃   数据   紫花苜蓿   遥感   兰州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