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茶饮企业三驾马车业绩盘点:回顾茶行业的上半年


茶饮的钱,似乎并不好挣。


《2025年半年度消费新潜力白皮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食品饮料市场整体规模达2845.4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5.8%,销量提升7.8%,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图片来源:《2024中国茶商业白皮书》)


大众的饮茶消费习惯引动着不同的市场流行风尚。新茶饮、即饮茶与原叶茶三大核心赛道现已占据主流地位,称之为上市茶饮企业的三驾马车。细化到茶行业现今上市的11家茶企(含港股、美股)中可发现,在门店数、营收两方面,新茶饮和即饮茶的优势都明显大于传统茶。


其中,目前上市的两家传统茶企,2025年上半年营收总和的两倍,甚至还不及新茶饮企业中排名末尾的沪上阿姨的营收。

△注: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因涉及其他业务,上图营收仅呈现其茶饮料业;门店数据截至时间为9月9日、部分终端网点数为网上披露值;营收情况为上半年财报披露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说茶”整理制图)


总市值方面,截至9月9日,农夫山泉(5831.29亿港元)>蜜雪冰城(1548.09亿港元)>康师傅(640.87亿港元)>古茗(509.88亿港元)>统一(387.01亿港元)>霸王茶姬(244.79亿港元)>沪上阿姨(132.03亿港元)>茶百道(129.44亿港元)>天福茗茶(31.96亿港元)>奈雪的茶(22.51亿港元)>澜沧古茶(3.97亿港元)。


最热闹的赛道未必是产业最坚实的支撑。根据《2024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及2025年趋势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新茶饮行业的茶叶消耗量约为30万吨;而同期中国内地原叶茶出口量达到37.41万吨——这意味着,仅原叶茶的出口量便已超过新茶饮全行业的耗茶总量。

那么,从目前上市的茶饮企业来看,上半年,茶行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谁赚到钱了2025上半年业绩“冰火两重天”

NEWS


随着头部品牌相继登陆资本市场,增量红利逐步消退,新茶饮正站在存量竞争的十字路口。从目前披露的新茶饮上市企业财报来看,在深度洗牌中,该赛道业绩出现分化,“冰火两重天”的情形愈发明显。

根据各品牌2025年上半年所披露的内容可知,蜜雪冰城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其上半年营收达到148.75亿元。紧随其后的是霸王茶姬与古茗,两者营收分别为67.25亿元和56.63亿元,规模差距较小。奈雪的茶则成为唯一营收负增长的品牌。为什么奈雪的茶会掉队?开店数是衡量企业扩张和市场覆盖能力的重要指标,从各品牌所披露的开店信息,便可窥探一二。


《2025年中国下沉消费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下沉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通过在下沉市场的高密度布局,实现对低线城市消费者的广泛覆盖,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用户复购。这也造就这些品牌实现稳步增长,而奈雪的茶定位高端,主攻的是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在众多品牌攻占下沉市场的时候,奈雪的茶仍坚持固有的路子,不可避免陷入阵痛期。值得一提的是,霸王茶姬的净利润出现下滑,2025上半年净利润约7.48亿元,同比下降38.5%。相较之下,奈雪的茶虽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同比收窄73.1%。这背后,需追溯到近两个月火热的外卖战中。奈雪的茶财报显示,上半年直营门店收入中,约44.2%来自第三方外卖平台下达的外卖订单所产生的收入。“拒绝参战”的霸王茶姬,损失了一定的订单量,导致其利润下滑。新茶饮尚且机遇与隐忧并存,近年来,被新渠道等挤压生存空间的传统饮料企业,又正经历着什么样的变局?

从财报数据上看,农夫山泉凭借高增长和盈利韧性领跑,康师傅业务规模稳固但整体增长乏力,统一盈利效率提升。其中,茶饮料作为各品牌的核心增长引擎,收入占比普遍超25%,且高毛利率支撑整体盈利能力,以农夫山泉为例,其茶饮业务历史性地超过包装水,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茶饮料的市场潜力凸显。

香飘飘虽未在财报中划分出茶饮料业务,但其变动值得关注。2025年上半年,香飘飘即饮业务营收5.9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8.03%,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大幅攀升至58.27%,首次超过冲泡业务。其即饮业务板块,主要包括“Meco”杯装果茶、“兰芳园”港式茶饮等产品。

可以预见,随着消费需求向“即时满足”、健康化迈进,即饮的茶饮料市场,更贴合当下市场风口。

第二曲线拉动增长茶饮品牌是这样盈利的

NEWS

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表示,“死亡是每个企业的宿命,想要摆脱这种宿命,就需要不断地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近期,蒙牛300万成立文旅公司、五粮液1亿成立科技创新公司等,巨头跨界的新闻层出不穷,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市场开始饱和,如何谋求增长,是品牌亟待考虑的问题。从财报可见,多数品牌并非单靠卖奶茶赚钱。

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等品牌的主营业务收入高度依赖加盟服务,即通过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设备以及提供加盟管理服务获取收入。相较于消费者,加盟商才是核心客户。如2025年上半年,来自加盟店的收入占古茗总营收的95.8%。蜜雪冰城的商品和设备销售收入占营收总比高达97%。从营收结构看,这些商品与设备的收入也来源于加盟商。

△(图片来源:古茗)

反之,奈雪的茶今年上半年直营门店贡献营收19.12亿元,占总营收的87.8%

曾因“直营执念”,在2023年7月才开放加盟的奈雪的茶,早已错过跑马圈地的时机。除此之外,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加速拓店,古茗在超8000家门店配备咖啡机并推出16款咖啡饮品,头部品牌纷纷布局咖啡赛道;

2025年第二季度,霸王茶姬海外市场GMV达2.352亿元,同比增长77.4%,海外市场的潜力逐步涌现。

△(图片来源:幸运咖)

显然,茶饮行业的竞争,更多的聚焦于品牌内核、供应链等。

从上半年,农夫山泉新增湖南、四川、西藏三个水源地,强化“天然水源,透明工厂”品牌活动,从上游推动包装饮用水销售回升;到蜜雪冰城在生产端上,已在全国建立五大生产基地和70余条智能生产线。

可见,新茶饮要取得高质量发展,就不能只局限于做一杯奶茶。

以茶饮为鉴茶行业如何打好下半场

NEWS


相比新茶饮在资本市场的高歌猛进,传统茶显得落寞得多。作为国内上市茶企之一,天福茗茶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6.73亿元,同比下降17.05%;另一家上市茶企澜沧古茶的处境更为严峻,其上半年收入同比锐减38.8%。两家企业的业绩滑坡,为行业发展敲响警钟。

△(图片来源:富途)


根据澜沧古茶财报,其线下门店销售疲软,核心经销商渠道收入同比降低71.5%,直营及大客户收入虽增长但占比低,未能扭转颓势。天福茗茶财报则显示,2025年上半年消费者决策更趋理性,对中高端茶叶及非刚需茶制品的购买意愿下降,导致整体销售规模收缩。


无论是过度依赖传统渠道,还是主力产品集中于中高端市场,都反映出这两家传统茶企对消费需求的洞察力不足。


基于此,茶行业可以新茶饮为借鉴,积极探索破局路径。一方面,深耕下沉市场。当下沉市场成为消费市场的蓝海,传统茶企需要优化产品定价、适配区域消费习惯,培育大众产品线;另一方面,拓展多元渠道。除传统经销渠道外,茶企可以加速布局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场景,并拓展新的产品线。


《中国茶商业白皮书》总编辑赖晓东表示,三大赛道对茶产业的实际贡献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从用茶量来看,新茶饮与瓶装茶的表现显然不如他们的营业额和市值那么突出。新茶饮的产品配料重点在水果和奶等,茶叶在其中仅占10%不到的比例;瓶装茶领域的纯茶饮料含茶量也不算高,每升饮料含茶液普遍不足10克,有的产品只含茶2克/升。这使得二者对茶产业的原料使用贡献远不及传统茶企。结合原料利用率、收购价格设定、用工成本投入以及带动农民致富等方面,传统茶企均展现出明显优势。而另外二者的资本属性要更加突出。这也是为什么另外两个赛道更受资本市场欢迎的原因。


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出:首先,在用茶量这一核心指标上,传统茶行业依然是茶产业的最主要力量——它不仅养活了最多的从业人员,也消耗着最多的茶叶原料产出,更是传统茶文化最主要的承载形式。因此,在短期内,评估茶行业去产能的问题时,不能过高评价新茶饮和即饮茶,以免产生决策误判。其次,若论影响人群的广度,新茶饮无疑占据优势,但其产品设计更多围绕多元配料展开,与年轻人最近,对中国茶叶的年轻化、普及化起到重要的教化和成瘾性植入作用。但是也要看到,他们与茶叶本身的核心关联在三个赛道中最为疏远。第三,从市场渗透力角度观察,瓶装茶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未来它可能对中低端茶叶消费人群产生最大冲击,甚至会对中低端茶企的生存空间造成一定挤压。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茶行业不能盲目学习新茶饮和瓶装茶饮的流量逻辑,赛道不同,玩法不同,更不要想方设法去做跨赛道的事情。

要学他们研究消费需求、消费场景和消费人群价值取向,在产品研发上坚持核心竞争力方向上做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子。


责编 / 姚艺玲编委 / 王妙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美食   马车   上半年   业绩   行业   企业   港元   赛道   市场   传统   山泉   品牌   收入   茶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