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曾几何时,排骨还是餐桌上的“宠儿”红烧的、糖醋的、炖汤的,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甚至连平时挑食的孩子都忍不住多夹几块。但最近它又悄悄地“翻红”了,不是因为哪位明星大厨的神奇做法,而是因为一项研究发现:胆固醇偏高的人吃排骨,可能暗藏“陷阱”。

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原本以为“肉中精品”的排骨,竟然也可能让胆固醇“雪上加霜”?今天,我就带你一探究竟胆固醇偏高的人,在享受排骨美味时,需要格外留意的6个关键点。吃对了,是滋补;吃错了,可能就是“隐形炸弹”。

很多人觉得,排骨不像五花肉那样肥腻,属于“比较瘦”的部位,可以放心吃。其实,这是一种“肉眼误判”。猪的肋骨部位虽然看起来瘦肉多,但脂肪并不低,尤其是靠近胸腔的“软骨排”、“小排骨”,脂肪往往夹杂在肉筋与骨缝之间,一不小心就吃下去不少“隐形脂肪”。
而这些动物脂肪中,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高,这正是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罪魁祸首”之一。

很多人炖排骨汤的时候,喜欢整块排骨下锅慢炖,觉得越炖越“奶白”,越香越补。但你可能没注意到:这些乳白色的汤,其实脂肪含量相当可观。
炖煮过程中,排骨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会缓缓渗入汤中。特别是那种“浓白汤”,往往是油脂乳化后的结果,喝下去不仅仅是“鲜美”,更可能是“高脂肪炸弹”。

别以为胆固醇高只是跟“油”有关,事实上,调味料也在悄悄“添柴加火”。比如糖醋排骨,糖和酱油的搭配让人欲罢不能,但过多的糖分不但容易让血糖波动,还可能诱发肝脏合成更多胆固醇。再比如红烧排骨,油炸、煎炒、焖烧的多重工艺,让本就不瘦的肉更加“油光锃亮”。

很多人吃肉不吃菜,一盘排骨上桌,几双筷子就“扫荡一空”,却忘了给肠胃留一条“绿色通道”。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中与胆固醇结合,帮助排出体外,减少其被人体吸收。尤其是绿叶菜、豆类、魔芋、燕麦类等,高纤维又低热量,是排骨的“绝佳搭档”。
排骨这东西,看起来分量大,骨头多,吃起来不过瘾。不少人抱着“反正大部分是骨头”的心态,吃起来就没个数,结果不知不觉就摄入了超量的脂肪和胆固醇。

其实,每100克排骨中,平均含有70~90毫克胆固醇。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胆固醇摄入不宜超过300毫克。三四块排骨,就已经悄咪咪逼近上限了。
很多人习惯在晚餐吃排骨,还喜欢配上一碗米饭、一碗汤,吃得心满意足。然而,晚餐摄入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更容易在夜间转化为脂肪,影响血脂代谢。尤其是胆固醇偏高的人,肝脏在夜间合成胆固醇的活性更强,如果这时候再“添砖加瓦”,身体就更难“消化”这些负担。

排骨的确美味,蛋白质含量也不低,营养价值不可否认。但对于胆固醇偏高的人来说,它既是“美味的馈赠”,也可能是“隐形的考验”。排骨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需要你“用心对待”。会吃的人,把它变成滋补;不会吃的人,可能就把健康“吃没了”。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年.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膳食胆固醇摄入与心血管健康研究报告, 2021年.
周宏灏等. 《实用营养学》, 科学出版社, 2020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高血脂防控指南(2020年)》.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