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张师傅照例在小区花园溜达。他提着心爱的紫砂壶,边走边啜一口新泡好的铁观音。邻居老李看到后笑言:“还是你会享受,早上一杯茶,气色真不错!”张师傅得意地拍了拍肚子:“我每天三壶茶,五年没生过病!”没想到刚转天,就听说同楼的周先生因为肾绞痛进了医院,诊断竟是双肾结石。“咦,同样常喝茶,怎么一个精神抖擞,一个却结了石?”
围观街坊们议论纷纷:“多喝茶到底养生,还是风险大?喝白开水是不是更安全?”这个争论其实也困扰着无数国人。
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哪个更健康?医生的答案,远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都忽视了!
从唐宋到现代,茶作为中国人的“国饮”,不仅承载着社交与文化,更被寄望于养生防病。但喝茶真的全无弊端吗?事实并非如此。
据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专家介绍,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草酸,浓茶、绿茶、红茶中草酸含量尤其高。如果长期大量饮用,肾脏在代谢草酸时可能会借机与体内的钙结合生成草酸钙结晶,日积月累,便成为我们熟知的肾结石。有研究指出,约80%的肾结石患者,体内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而饮茶过多正是高危因素之一。
反观白开水,则成分极其单纯,主要负责帮助身体代谢产物稀释和排泄,直接促进肾脏冲刷,降低结石发生概率。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指南推荐,每日饮水量充足(成人一般建议1500-2000ml),是防控结石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但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医生指出,适量喝茶确实有好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对抗氧化、降脂降压、提神醒脑等均有好处。哈佛大学的一项对3万余人的流行病学追踪发现,每天两杯茶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了12.6%。
所以,喝茶并非“一杆子打死”;关键看量,看体质。是不是肾结石高危人群?是不是喜欢喝浓茶?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经过数年追踪,专家们发现:两种饮水习惯,对身体的影响有本质差异。
喝茶会发生什么?
一、适量喝茶有益心脑血管: 茶多酚可抗氧化,减少血管老化。数据显示,坚持每天两杯淡茶,血脂异常发生率可下降8%-15%。
二、但过量容易结石: 特别是一天5杯以上、且长期喝浓茶者,肾结石风险显著增高。据全国肾结石流行病调查,爱喝浓茶人群的肾结石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约25%。
三、可能影响铁吸收: 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导致轻度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
四、对胃肠道刺激: 浓茶或空腹饮茶,易引发胃部不适、心悸等症状。
喝白开水会有哪些效果?
一、预防结石风险显著降低: 足量饮水保持尿量稀释,有效降低尿中草酸、钙浓度,肾结石发病率最低。
二、促进新陈代谢与排毒: 白水稀释血液、促进代谢产物排泄,有助延缓器官衰老,被中华医学会誉为“最简便有效的健康法宝”。
三、辅助体重控制与血压管理: 研究显示,单纯饮白开水的习惯,超重、高血压患者比例下降4.2%。
关键区别在哪?
很多人忽视的第三点是:体质与饮茶方式远比单纯喝不喝茶重要。肾结石家族史、泌尿系统疾病人群,建议以白开水为日常主饮。而健康体质、适量淡茶,则有助抗氧化与血管保护。千万别把喝茶当成“越多越好”的灵丹妙药。
既然两者各有优势,如何做到“趋利避害”,科学饮水?
建议一:构建“1:1饮水模式”
日常以白开水为主(每日至少1500ml),结合一至两杯淡茶(推荐用中小杯,每杯150ml左右),既可享受茶香,又不易因草酸摄入过量。
建议二:避开“高风险饮茶误区”
肾结石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或已确诊等),尽量少饮茶或改喝花草茶、柠檬水等草酸含量较低的饮品。坚决不喝浓茶、不连续泡茶、不空腹饮茶。
建议三:定期监测肾功能与尿液健康
年龄超过40岁,有慢性病史者,至少半年进行一次肾脏和尿检,如发现血尿、腰部不适等,及时就医,不可拖延。
此外,适当运动、控制高盐高蛋白饮食、合理晒太阳(促进钙吸收),亦是减少肾结石发病率的有效辅助措施。
医学共识认为,科学饮茶与足量饮水并不矛盾。关键是量要适度、方式要科学、体质要判断。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肾结石疾病诊疗指南》
《健康时报-白开水的十大好处》
《中国茶叶科学》2023年第6期
《肾结石患者饮食管理共识2021》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