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了一个重磅文件——《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
不管你是开厂做实业的中小企业主、搞技术研发的民营科创老板,还是正在找项目的创业者、手握资金的投资人,这篇文章都得认真看完,因为里面藏着的机遇,可能会改变你未来3-5年的发展轨迹。

先抛个结论:这个政策就是来解决民营经济“痛点”的。很多老板都有同感:手里攥着好技术、好成果,可就是落不了地;眼看市场需求摆在那,却因为各种“门槛”赚不到钱。
这个政策,就是要打通从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让那些听起来很科幻、用着很方便的产品,尽快走进咱们的日常生活。
想读懂这个政策,得先吃透一个词——“场景”。别觉得这是个空话,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刚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里,都反复提过这个词。说白了,场景就是资源,就是赚钱的空间。

深圳有家做智能无人机的科创公司,早两年就研发出一款专门给老人送慢性病药物的无人机,能精准配送高血压、糖尿病这类常用药。
要知道,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2.8亿,其中近半有慢性病,这个市场需求用“巨大”都不足以形容。而且以咱们现在的无人机制造和AI技术,固定路线配送标准化药品完全没问题。
可现实给了他们一记闷棍:业务推了大半年,根本落不了地。
首先是“飞不起来”,城市低空管控严格,没有审批手续根本没法起飞;其次是“没法导航”,空中通讯和定位服务跟不上;好不容易飞到医院,又遇到新问题——没有专门的停机坪,更没有窗口对接无人机取药,护士都不知道该怎么把药交给机器。

最关键的是,医院的患者用药数据属于敏感信息,根本不可能对接给一家民营创业公司。
你看,技术再好、需求再旺,卡在“场景”上就是白搭。这里的场景包括两类:一类是物理空间,比如低空、停机坪、专用道路;另一类是数字空间,比如医疗数据、政务信息。这些以前都是稀缺资源,普通人根本碰不到。
而这次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把这些资源开放出来,尤其是给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可能有人会说,无人机送药太科幻了,跟我没关系。那你就错了,这次政策覆盖的场景,从高大上的前沿科技到接地气的民生需求,几乎无所不包。
文件里明确提到了几个重点方向:前沿领域有脑机接口、量子计算、6G通讯这些“黑科技”;传统行业转型比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农业精准种植;民生领域更是重头戏,智慧医疗、养老托育、智慧交通都在其中。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全空间无人体系这六个字——“全空间”意味着深海、低空、天空都涵盖,“无人体系”代表着全新的技术形态,这全是从无到有的增量市场,机会有多大多想都知道。
再举几个身边的例子,你就明白场景开放有多重要了。
现在不少城市都有无人快递车,但很多只能在园区里转,进不了主城区,就是因为没拿到道路使用权;海上风电项目审批流程长,用海指标难拿,很多企业只能看着市场眼红;就连咱们平时想找个地方钓鱼、泛舟,也需要完善的休闲场景配套。这些问题,这次政策都要逐一解决。
光有政策方向不够,关键看怎么落地。从文件里能看出三个核心抓手,每一个都针对性极强。
第一个抓手:国企带头开放场景,打破“玻璃门”。文件里有句话很关键:“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加大主业领域场景的开放”。这意味着什么?以前民营企业很难进入的电力、能源、通讯、医疗等领域,现在有了“入场券”。
比如电网企业可以开放智能电网场景,让科创公司测试新能源储能技术;医院可以开放部分非敏感数据接口,用于研发智慧诊疗设备。

最近已经有地方试点,央企拿出了50多个主业场景对接民企,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个抓手:建配套设施,给场景“搭骨架”。没有基础设施,再好的场景也没用。政策明确提出,要针对新场景提前布局基础设施。
比如发展无人机,就会配套建公共停机坪和低空导航系统;推广无人配送设备,未来道路规划会专门设“无人设备专用通道”,从主干道一直通到小区门口,不仅能走无人车,还能走四足机器人。广东、浙江已经开始试点,在新建城区预留了这类设施空间。

第三个抓手:简化制度流程,给创新“松绑”。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以前很多场景落不了地,不是技术不行,是审批太复杂。政策提出要放宽准入标准、简化审批流程,比如低空飞行审批会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无人机起飞审批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对于新技术新产品,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就给试错空间。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其实政策的红利会层层传导,最终惠及每一个人。
对企业来说,场景开放意味着市场变大了。还是拿无人机送药举例,一旦低空开放、医院对接完成,这家企业的订单量可能翻十倍,不仅能扩大生产、招更多员工,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在线问诊平台会更火,智慧药房会加速普及,无人机维修、低空导航等新岗位也会冒出来。

浙江有家做无人售货机的企业,就是因为当地开放了社区场景,半年内就新增了300多个点位,营收增长50%。
对普通人来说,生活只会更方便。以后行动不便的老人不用再麻烦子女取药,无人机半小时就能送到家;无人快递车能直接进小区,下雨天不用再下楼取件;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可能通过无人机直接配送到城市超市,更新鲜也更便宜。这些不是空想,政策落地后3-5年内就能实现。
最后总结一下:这次场景培育和开放政策,本质上是把以前“攥在少数人手里”的稀缺资源,变成大家都能参与的共享资源;把“单点技术突破”变成“全产业链共赢”。
对于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这是最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建议大家去官网仔细读一下原文,结合自己的行业好好研究,说不定下一个风口,就被你抓住了。
#财经##上头条 聊热点##时事热点头条说#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