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衣服穿几十年,是抠门还是惜福?

有人说一件衣服穿五年十年以上的人,都是念旧且长情的人。我对照发现自己居然还有穿二十年以上的旧衣服。

每次打开衣柜,总会看到挂着那么几件有些年头的旧衣服——那件布料舒适合身的上衣已经24年,那件银灰色暗花的阔腿裤有十九年了,还有几件丝质的裙子,它们也有七八年的,五六年的。每次换季,我都会把它洗一洗收藏起来,准备束之高阁,但是过一阵子又想念它们,再找出来,搭配别的衣服穿。
每当有人问起这衣服,我一说买它的年头,朋友便笑,劝我“该扔就得扔,要学会断舍离。”我只笑笑,不辩解。

那些衣服,质量还挺好,没破、没烂、没变形,穿着舒服也合身,只是时光的流逝,让它们变得不那么时尚和鲜艳了。然而它们布纹里藏着的记忆依然鲜活。我舍不得扔,舍不得把它们和过去的日子,一并塞进垃圾桶。

我一向是别人眼里那种过日子(小气)的女人,不会花钱,也不舍得买些好一点贵一点的衣服,更不舍得把好好的没穿坏的衣服扔掉。我自己也觉得这是自己的一大缺点:因为小时候过惯了穷日子苦日子,就算现在条件好了,也不敢大手大脚地花钱,浪费一点东西就会心疼,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的。

但是,今天刷到一个短视频,听博主说:“惜物不是惜财,是惜福。”我才豁然开悟:原来“小气”也是一种福气,我所珍惜的旧物里面藏着自己的“福气”,可不能轻易扔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人说,佛家认为我们吃穿用度都视为天赐的“福报”。一个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随意浪费,就是把福气一并扔掉;珍惜,就是为自己积福报。所以,“惜物”就是“惜福”。
弟子规里也说“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意思便是穿衣服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只要注重整洁就好。穿着打扮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与自己的收入身份相称。

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说“衣帽盖小人,言谈压君子。先敬罗衣后敬人,先敬皮囊后敬魂。”

然而,反例来了——2014 年 9 月,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马云脚上蹬的一双 淘宝上买的20 多块的老北京黑布鞋却成为全球焦点。华尔街西装革履的投行精英们排队跟他马云合影时,没人嫌弃那双布鞋“掉价”。


当身价百亿的人都把“旧衣旧鞋”穿成勋章,“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套规则便自动失效:钱学森一件中山装穿30 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年蹲在田里,35 元一件的格子衬衫一穿就是一季,脚上是15 元的黑色胶底布鞋沾满泥巴;巴菲特多次穿着起球的20美元西装公开亮相他;钱包更是用了20多年的牛皮长款,边角都磨白;李嘉诚腕上戴着一块1000元不到的西铁城光动能,坏了就寄回日本原厂检修继续戴,一副金丝眼镜更是用了五十多年,镜腿断了焊一焊继续用。他说:“东西没坏就换,是浪费福报。”你看——真正的底气,从来不在价格牌上。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让衣物与体温、与钱包、与当下的自己相称、匹配。与自己的收入匹配——不透支明天的焦虑,换取今天的虚荣;与自己的气质匹配——让衣服的廓形成为性格的注脚,而非logo的奴隶;与节约的理念匹配——少买一件时尚类的快餐,就给地球多留一口干净的空气。
条件差的时候不自卑,条件好的时候不炫耀,才是最坦然的生活态度。只要心态放平,就不会被外物绑架:“我穿得起新的,也守得住旧的,我不是买不起好的,只是我觉得没有必要花那个钱”……这就是最好的“惜福”。


把惜福两个字拆开看,你会发现“惜”是把“心”放在“昔”上,让每一次过去都被当下的心温柔回望;“福”是把“一口田”穿在“衣”里,这两个字分明是在提醒我们:能裹腹、能蔽体,就是天大的福。

不再用价格标签丈量自尊,不再把“扔掉”当成“更新”。你会发现,幸福不是“拥有更多”,而是“需要更少”。
把旧衣洗净、叠好、再多穿一次,不是吝啬,而是“善待”。善待旧衣裳,就是善待当年买下它时那个囊中羞涩却满眼憧憬的自己,善待无数个穿着它们走过或艰难或快乐的时光。

愿我们都能穿得简单,却活得丰盛;愿每一次“舍不得”,都成为对生命的温柔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时尚   惜福   抠门   衣服   布鞋   福气   合身   穿着   条件   相称   豁然开悟   小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