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占比41%!年轻市场崩盘,斯凯奇何去何从?

95后校园神鞋变中老年爆款?

2018年的大学校园里,斯凯奇的复古跑鞋是潮流标配。

教学楼走廊上,运动系男生踩着经典款搭配工装裤,图书馆里女生用缎面款呼应碎花裙,彼时的品牌门店挤满年轻消费者,门店导购的话术核心围绕“街头感”“明星同款”“小众设计”。

六年后的社区超市货架旁,穿着斯凯奇健步鞋的中老年顾客正在对比鞋底软硬度。

导购员熟练地介绍“减震鞋垫”“防滑鞋底”“久走不累”,货架上的宣传海报印着梁朝伟温和的笑脸,旁边的价格标签比当年的潮流款低了近三成。

这家拥有5296家全球门店、稳居全球第三大鞋履品牌的企业,如今陷入尴尬境地。

曾经的95后“校园时尚神鞋”,为何沦为中老年“舒适优选”?在讨好年轻人不得、拥抱中老年反失众的困局中,93.87亿美元的收购案能否成为救赎?

代言人冰火两重天 品牌定位撕裂的代价

2023年秋,斯凯奇官宣成毅为亚太区代言人。

消息发布当日,品牌单平台直播间观看量突破1200万,全渠道销售额单日破2000万,多款联名款售罄。

数据背后,是成毅粉丝群体的强大购买力——其粉丝中25-45岁女性占比超七成,消费能力稳定,对偶像代言产品接受度高。

这场短期爆发未能扭转品牌年轻化颓势。

联名款售罄后,门店客流量迅速回落,年轻消费者的复购率不足15%。

第三方数据显示,成毅粉丝画像与斯凯奇想要吸引的18-25岁核心年轻客群重合度仅为23%,

短期销量暴涨更像是粉丝经济的一次性释放,未能转化为持续的品牌认知更新。

2024年,斯凯奇转向梁朝伟作为全球代言人。

广告片中,梁朝伟穿着简约款健步鞋漫步街头,传递“舒适陪伴”的品牌理念。

这一策略快速见效,50岁以上客群的购买占比从28%提升至41%,一线城市中老年服饰专柜的合作订单增长37%。

银发市场的突破却加剧了年轻群体的流失。

某社交平台上,“斯凯奇越来越老气”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3亿,大量95后、00后网友表示“不想和爸妈穿同款”,部分曾经的核心用户转而选择New Balance、Saucony等保留潮流属性的品牌。

市场数据直观反映定位撕裂的后果。

2024年,斯凯奇中国区销售额12.18亿美元,同比下滑0.9%,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增长停滞。

其中18-25岁客群贡献的营收占比从35%降至22%,而50岁以上客群占比提升未能弥补年轻市场的缺口,整体市场份额被分流。

内外夹击 全球第三鞋履品牌的生存困境

美国华盛顿的关税政策文件,成为压在斯凯奇身上的第一根稻草。

2024年4月,美国政府对中国产鞋履加征关税,2025年二季度关税比例进一步提升至159%。

斯凯奇对美销售的产品中,40%来自中国工厂,高额关税直接导致单鞋成本平均增加23美元。

作为全球销售额占比38%的核心市场,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彻底丧失。

2025年一季度,斯凯奇美国区营收同比仅增长1.8%,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速5.3%。

品牌曾联合耐克、安德玛等企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申请关税豁免,提交的产品差异化报告、供应链调整可行性方案均未获通过,成本压力无法通过政策渠道缓解。

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严峻。

作为斯凯奇最大海外阵地,中国区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15.4%降至2024年的13.6%,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滑15.9%。

压力来自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安踏推出的SMART S.A.M减震科技,通过多密度中底设计实现缓震与支撑的平衡,相关产品上市半年销量破百万双;李宁的超䨻技术凭借轻量回弹特性,占据国内专业运动鞋市场18%的份额。

国产品牌的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安踏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达3.8%,李宁更是达到4.1%,而斯凯奇同期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的1.2%。

产品创新停滞在“舒适”单一标签,缺乏技术壁垒,面对国产品牌的科技迭代,斯凯奇的产品竞争力不断下滑,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门店客流量较三年前减少40%。

供应链的过度集中加剧了经营风险。

斯凯奇中国市场90%的产品由中国制造,关税冲击下,品牌试图将部分产能转移至越南、印尼工厂,但新工厂的产能爬坡需要18-24个月,短期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025年一季度,斯凯奇实现营收24.1亿美元,同比增长7.1%,但净利润却下滑2.42%,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凸显成本转嫁能力的薄弱。

94亿收购案 私有化后的破局之路

2025年上半年,斯凯奇官宣接受3G资本私有化收购,交易总作价93.87亿美元。

根据公告,收购方案提供两种选择:每股63美元现金,或每股57美元现金加母公司股权。这一报价较公告前15日均价溢价30%,显示出资本对品牌价值的认可。

交易预计在三季度完成交割,之后斯凯奇将从纽交所退市,转为非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层保持不变,总部仍驻扎在加州。

对斯凯奇而言,私有化是摆脱短期业绩压力的关键一步。

作为上市公司,每季度的财报数据直接影响股价表现,品牌不得不为追求短期销量而调整策略,难以推进长期战略布局。

转为私有后,品牌将获得18亿美元的现金注入,这笔资金将重点用于供应链优化与研发升级。

目前,斯凯奇已启动越南第二工厂建设,计划将中国产能占比从90%降至60%,同时在东莞设立研发中心,重点攻关轻量化舒适科技。

3G资本的入局带来了成熟的运营经验。

这家以长期控股、效率提升为核心策略的投资机构,旗下拥有百威英博、汉堡王、卡夫亨氏等多个全球知名品牌。

在百威英博的运营中,3G资本通过供应链整合、成本控制,实现了品牌全球扩张;汉堡王被收购后,凭借产品标准化与下沉市场布局,门店数量从2010年的1.2万家增至2024年的2.3万家。

但3G资本也有需要规避的前车之鉴。

2015年推动卡夫与亨氏合并后,过度强调成本控制导致研发投入缩减,产品创新停滞,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2019年至2023年营收连续五年下滑。

此次收购斯凯奇,3G资本明确表示将保持品牌独立运营,不削减研发预算,而是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渠道优化来实现盈利增长。

资本赋能下,斯凯奇的战略方向更加清晰。

依托3G资本在全球零售网络的资源,品牌计划拓展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同时加大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

2025年下半年,斯凯奇将在国内新增150家门店,其中60%位于三四线城市,重点布局社区商圈与购物中心,瞄准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

消费降级风口 复刻优衣库式实用主义增长

全球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为斯凯奇提供了转型契机。

过去两年,全球奢侈品消费者数量缩减5000万人,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下滑18%-20%,曾经追捧大牌的消费者开始转向理性价值消费。

在鞋履领域,功能性、性价比成为核心决策因素,单价300-800元的中端市场增速达到8.7%,远超高端市场2.1%的增速。

优衣库的崛起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经济低迷期,优衣库聚焦刚需属性,推出HEATTECH保暖系列,通过核心技术下沉,将高科技面料应用于基础款服饰,单价控制在299-499元区间,成为消费者的性价比之选。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优衣库全球营收逆势增长18%,HEATTECH系列年销量突破1亿件,奠定其全球休闲服饰巨头的地位。

无印良品的发展同样印证了实用主义的市场潜力。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无印良品以“去品牌化”“基础功能”为核心,推出简约设计的家居与服饰产品,价格较同类品牌低30%-50%,在经济衰退期实现连续十年营收增长,成为全球极简主义消费的代表。

斯凯奇的核心基因与这一趋势高度契合。

“舒适”作为品牌最深入人心的标签,具有天然的刚需属性。

依托3G资本的资金支持,品牌计划将研发占比提升至3%,围绕“舒适科技”进行全产品线升级,开发轻量化中底、透气面料、贴合脚型设计等核心技术,同时通过供应链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将主力产品价格带稳定在399-799元,实现技术下沉与性价比提升的双重目标。

中国下沉市场成为战略重点。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人均鞋履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远高于一线城市6.3%的增速。

斯凯奇计划针对下沉市场推出定制化产品,优化门店选址与运营成本,通过“社区店+购物中心店”的双渠道布局,提升市场渗透率。

根据规划,2026年斯凯奇中国区目标销售额300亿元,全球销售额冲击100亿美元,复刻优衣库式的实用主义增长路径。

从校园时尚标杆到中老年舒适优选,斯凯奇的品牌变迁折射出消费市场的迭代与企业战略的摇摆。

94亿收购案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与资源,更是重新聚焦核心价值的契机。

在消费降级催生的实用主义浪潮中,斯凯奇能否以“舒适科技+性价比”为锚,摆脱定位撕裂的困境,实现从品牌失焦到价值聚焦的转型,将在未来两年给出答案。

下沉市场的开拓、技术研发的突破、供应链的优化,每一步都决定着这个全球第三大鞋履品牌的救赎之路能否走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时尚   中老年   何去何从   年轻   市场   品牌   全球   资本   核心   美元   关税   产品   舒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