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记住老祖宗的忠告,千万别不当回事!

作者:穆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增广贤文》有云:“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活一世,离不开邻里帮衬,少不了亲戚往来。

然而,并非所有的亲近都值得珍惜,也并非所有的走动都能带来温暖。

有些人,走得太近反受其累;有些关系,处得太过徒增烦恼。

老祖宗用“两不交”“三不走”的朴素智慧,道破了人际交往中的界限与取舍。

这并非教人冷漠疏离,而是提醒我们:

懂得筛选,方能护得家宅安宁,心头清净。


1


邻居两不交


1.“挑拨离间”者不交

古语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有一种邻居,看似热情,面上堆笑,却总爱搬弄口舌是非。

他们以“为你好”的名义,传递着添油加醋的信息,在你心中种下猜忌的种子。

与这样的人交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石子,搅得四邻不安,自家也难有宁日。

明清地方志里曾记载过这样一桩事件。

赵家是村中的族长,为人耿直仁义;钱家则心思活络,善钻营。

两家本是世交,比邻而居。

然而钱家见赵家在村里威望日隆,心生嫉妒。

他表面与赵家交好,背地里却常借串门之机,在赵家族长面前“不经意”提起:

“听说某某背后议论你家地买贵了?”“某某家好像对你家有意见?”

起初赵家族长并不在意,但架不住钱家一次次“好心提醒”,心中难免起了疙瘩。

结果,邻里矛盾频发,关系也逐渐闹僵。

赵家族长后来才醒悟,许多矛盾根源,竟在钱家这张搬弄是非的嘴上。

虽最终真相大白,但邻里间的裂痕已难弥合。

挑拨离间者如同人际关系的“毒瘤”,他们以传递信息为名,行制造隔阂之实。

若听信其言,轻则会心生芥蒂,重则导致亲友反目。

对于这样的邻居,最好的应对便是微笑不回应。

2.“家风不正”者不交

《太子少傅箴》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邻居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家风门风也会耳濡目染。

若邻家是非不断,行为不端,与之过于甚密,自家难免受影响,家庭氛围也易被侵染。

孟子幼时家近墓地,小孟子便学人哭丧跪拜;

迁至市集旁,他又模仿商贩吆喝讨价;

最后搬到学宫附近,耳闻目睹皆是读书习礼之声,孟子这才开始专心向学。

孟母深知,居住环境如同染缸,邻居的言行举止,就是最直接的教材。

她不惜代价三次搬家,只为给儿子寻一方清净向善的土壤。

这并非势利,而是为人父母最深的护犊之心与远见卓识。

家风是一面镜子,照见门庭的根基。

与家风不正者为邻,如同住在垃圾堆旁,时日一久,难免波及。

对“家风不正”的邻居,保持礼貌的距离,是最清醒的自保。

择邻而居,亦是择善而交。

2


亲戚三不走


1.“贪婪索取”的亲戚不走

《山海经》有言:“人心不足蛇吞象。”

有些亲戚,视你的付出为理所当然。

他们像填不满的无底洞,今天借钱,明天托事,永无止境。

你若倾力相助,他们觉得天经地义;你若稍有迟疑,便落得“薄情寡义”的骂名。

与这样的亲戚频繁走动,只会让亲情在一次次单方面的消耗中变质,徒留心寒与疲惫。

胡适成名后,收入颇丰,为人又极重乡亲情谊。

许多亲戚便纷纷找上门来,有的求安排工作,有的求资助读书,有的甚至直接伸手要钱。

胡适念及亲情,往往慷慨解囊,尽力相帮。

然而,亲戚们的索取并未因他的帮助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一位远房表亲,拿了胡适资助做生意的本钱,不仅生意失败,还怪胡适“没给够本钱”;

更有人觉得胡适的钱“来得容易”,狮子大开口,索求无度。

最终,他不得不划清界限,对某些贪婪无度的亲戚,选择了“敬而远之”。

亲情,本应是血脉相连的温暖,而非道德绑架的绳索。

无底线的付出,换不来感恩,只会养大贪心。

对这样的亲戚,学会拒绝,划清界限,才是对真正值得珍惜的亲情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生活的负责。

2.“攀比嫉妒”的亲戚不走

有些亲戚,往往见不得旁人比自己好。

每次相聚,不是真心问候,而是暗中较劲。

言语间夹枪带棒,气氛压抑难受。

与这样的亲戚走动,如同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赢了输了,都伤感情。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便充满了扭曲的嫉妒和攀比。

她见不得宝玉受宠,见不得任何比她地位高、过得比她好的人。

每逢家族聚会,她要么阴阳怪气地说些酸话,要么就暗地里使绊子。

赵姨娘的攀比嫉妒之心,让她面目可憎,众叛亲离,最终也害了自己。

与攀比嫉妒的亲戚来往,每一次见面都像一次精神折磨。

你的幸福成了他的煎熬,他的快乐建立在你的“不如意”之上。

这样的关系里,没有温暖,只有冰冷的算计和扭曲的较劲。

亲情本应是港湾,若成了攀比的擂台,不如各自安好。

远离无谓的比较,才能守住内心的平静。

3.“常翻旧账”的亲戚不走

俗语道:“旧事重提烦恼生。”

有些亲戚,仿佛活在过去。

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无论隔了多少年,他们总能翻出来,喋喋不休。

一次争吵、甚至一句无心之失,都能成为他们反复咀嚼、指责你的“证据”。

与这样的亲戚来往,如同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难以轻松前行。

鲁迅先生笔下有位“九斤老太”,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她永远活在过去,觉得过去的豆子比现在硬,过去的生活比现在好。

她不断重复着过去的“辉煌”和对现状的不满,抱怨儿媳,看不惯后代子孙。

她翻的不仅是自家的旧账,更是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抗拒和喋喋不休的负能量。

和这样总在翻旧账、抱怨的亲戚相处,再好的心情也会被拖入泥潭。

翻旧账,翻烂的是情分,刺痛的是人心。

每一次揭开旧伤疤,都是在阻碍新关系的建立。

面对这样的亲戚,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行为,但可以选择减少接触。

别让过去的琐事,阻碍了我们追求当下的幸福与美好。

3


守住边界,方为护己之道


心理学家警示:“没有边界的关系,注定互相吞噬。”

邻里也好,亲戚也罢,关系的长久不在于表面的热络,而在于内心的分寸与尊重。

“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并非教人六亲不认、冷漠无情,而是提醒我们:

人情往来,贵在有度;关系亲疏,重在筛选。

对挑拨离间、家风不正的邻居,要保持距离,避免引火烧身;

对贪婪索取、攀比嫉妒、常翻旧账的亲戚,要敢于说不,设立清晰的情感边界。

人生在世,精力有限,情感珍贵。

与其耗费在消耗你、伤害你的人情泥潭里,不如将温暖留给真心相待的邻里,将时间倾注在彼此滋养的亲人身上。

有句话说得很好:“人生如行路,轻装才能致远。”

好的邻里亲戚关系,应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上加霜;应是互相取暖,而非彼此消耗。

学会辨识,懂得拒绝,勇于设立边界,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也是对真正情谊最好的尊重。

门楣清净,心头敞亮,日子才能过得安稳、舒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美文   老祖宗   忠告   不当   邻居   戚三   亲戚   胡适   家风   邻里   孟子   关系   族长   不正   挑拨离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