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赔光数十亿,华谊兄弟“倒台”背后,是哥俩理不清的“烂账”

华谊兄弟,可以说曾是国内最火爆的娱乐公司。

巅峰时期,华谊旗下签约李冰冰、范冰冰、周迅、黄晓明等76位明星,几乎个个都是活跃在荧幕上的“大腕”。

在这么多成功明星的成绩下,华谊兄弟相当于掌握着整个华语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而掌控这半壁江山的王中军和王中磊,也一度成为“金钱”的代名词。

大厦倾斜前的“纸醉金迷”

2014年,王中军豪掷3.7亿拍下梵高《雏菊与罂粟花》,直言只是为了“挂在家里看着舒服”。

从小热爱绘画的王中军,似乎更想让自己的名头从“企业家”转变为“艺术家”,每天就是到拍卖行里寻找自己的下一个高级藏品。

2016年又以2.07亿竞得北宋曾巩真迹《局事帖》,被业内戏称为“用电影票钱买古董”。

对艺术品有疯狂收集癖的王中军几乎把自己的别墅改成了一整个艺术品博物馆。

而对比哥哥的高雅爱好,弟弟王中磊的喜好则是更显得“不羁”许多。

他被人戏称为“娱乐圈教父”,先前的“夜会门”事件就牵扯出了王中磊和无数旗下女明星的花边新闻。

作为华谊兄弟的“老总”,更是毫不避讳自己与女星的身体接触。

从身后环抱给周迅戴项链;

斩获金马奖后,李冰冰对“老板”的献吻;

甚至在电影推广这种公开活动中,王中磊还毫不避讳的给杨颖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摸胸抱”。

有网友直言看不下去,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就这样明目张胆,私底下看不见的地方不知道会有多乱。

兄弟俩虽然豪掷千金,略显纨绔,可他们前期的每一步棋都走在行业的头部。

每个行业都有华谊兄弟的影子,这样的“全能资本”的确有和任何人叫板的底气。

2005年,华谊兄弟收购战国音乐,成立音乐公司;2008年,控股西影华谊发行公司;2010年,投资游戏公司掌趣科技。

更令人瞩目的是,华谊通过“明星持股”模式绑定资源:黄晓明、李冰冰等明星以股权换经纪约,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为绑定明星资源,华谊开启“豪购模式”。

2015年,以7.56亿收购当时成立仅一天的东阳浩瀚(估值10.8亿),股东就包括李晨、Angelababy等明星;2016年,以10.5亿收购冯小刚的东阳美拉,而冯小刚的东阳美拉价值只有五千五百块钱,也被网友调侃为“史上最贵的皮包公司”

这两笔交易被业内称为“史上最疯狂收购”,直接导致华谊商誉暴增20亿。这些“天价收购”虽被质疑利益输送,但短期内确实稳住了核心资源。

2013年,华谊兄弟推出“去电影单一化”战略,进军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等领域。

王中军在20周年庆典上宣布:“未来十年,华谊要做娱乐生态的整合者!”此时的华谊兄弟,市值一度突破900亿,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一座“巍峨高塔”。

处于巅峰的那年,谁也想不到这座高塔,也会有“大厦将倾”的一天

“卖画”的背后是停不下来的“狂澜”

2018年,崔永元曝光的“阴阳合同”事件,一把撕开了娱乐圈的黑幕布。

同时存在两份不同的“合同”以及4天六千万的“片酬”,让事情的性质直接上升到了法律和税收的层面。

华谊因与范冰冰、冯小刚的关联被推上风口浪尖,股价暴跌,市值蒸发超800亿。

同年,华谊商誉减值超9亿,直接导致当年亏损10.93亿,这颗由“天价收购”埋下的雷终于引爆。

2013年,王中军提出“去电影单一化”,对标迪士尼布局实景娱乐。

2018年苏州电影世界开园,投资超35亿,却因IP吸引力不足、运营成本高企,两年亏损了将近3个亿。

济南电影小镇更惨,2021年开园后游客寥寥,2022年就更名为“园博园电影小镇”,彻底与华谊进行了切割。

由于缺乏迪士尼级别的IP储备,华谊兄弟难以支撑这样的重资产项目。

另一方面,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2019年实景娱乐板块据说亏损了6074万,不得已在2021年出售天津实景娱乐股权,被迫彻底放弃了该业务。

更讽刺的是,济南电影小镇北门的“江湖再会”陈设尚未褪色,项目已沦为“烂尾工程”。

主业做不好,又想靠副业翻盘,最终两头落空。

2018-2023年,华谊兄弟累计亏损了82亿,市值蒸发了超过90%。

迫不得已的王中军只得开始变卖资产试图拯救华谊兄弟。

2019年,他以2.07亿拍卖曾巩真迹《局事帖》;2020年,又出售毕加索画作《盘发髻女子坐像》。“卖画救急”成为华谊最后的遮羞布。

而华谊的这种资本游戏,本质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当行业监管趋严、资本退潮时,这种模式必然崩溃。

2020年疫情爆发,影院停摆,华谊精心储备的《八佰》《侍神令》等影片统统无法上映。

为了求生,华谊将《八佰》版权以2.35亿卖给腾讯,虽解燃眉之急,却损失了一大批潜在票房分成。

疫情期间,华谊尝试“线上突围”。

冯小刚《只有芸知道》转网播,分账票房破亿,古装剧《人间烟火花小厨》刷新网络剧分账纪录。

但这些努力未能扭转颓势,2021年《侍神令》上映后票房仅2.7亿,罕见创下了陈坤、周迅合作以来的最低纪录

疫情是华谊衰败的加速器,但绝非主因。即使没有疫情,华谊的高负债、低内容产出模式也难以为继。

华谊的兴衰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更迭,其实更折射出了中国影视行业的进步。

华谊过度依赖明星和资本运作,从而忽视了剧本的打磨。

后期作品如《封神传奇》《云南虫谷》作为大制作电影,却口碑票房双双扑街,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人们对“用资本堆出来”的烂片是一点不买账。

影视行业曾依赖资本进行快速扩张,但当监管趋严、内容创新内卷,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必然淘汰。

当华谊忙着收购明星公司、质押股权时,光线传媒通过《哪吒》《姜子牙》等高质量作品一路高歌猛进,在影视界创造了全新的奇迹,让人们看到,“原来不用‘那么多亿’,也可以出这么高质量的作品”。

当王氏兄弟抬头看见同行从业者的辉煌时,他们用更良心的诚意和更优秀的实力,踩在了当年华谊曾最爱的宝座上。

资本可以造梦,但唯有尊重创作规律、坚守契约精神,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声势浩大的资本游戏中,被自己枷锁禁锢的华谊,迎来的就只有渐渐的迷失。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娱乐   烂账   哥俩   兄弟   明星   资本   东阳   实景   电影   疫情   行业   票房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