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或听过隋唐类小说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所谓的“隋唐十八条好汉”,这一设定出自古白话小说《说唐全传》,不过关于榜单存在很多问,首先是榜单不齐,十二至十五以及第十七位作者没有明确指出是谁;其次,已确定的人物位置不合理;最后则是关于人物设定存在一些问题。
今天鄙人就针对这三点进行调整,和大家分享一下最终名单及人物设定。
按照原著成都为第二条好汉,兵器镏金镗一开始二百多斤,讨伐南阳时三百二十斤,晋阳宫对战李元霸时四百斤,也就是说经历了三次变化。从他与李元霸的对战中我们可以看出,就力量而言天宝将军是被单方面吊打碾压的,元霸基本是一锤打得成都半残,再补一锤解决战斗,也就是说差距很大。尽管兵器重量不完全代表力量,但按照李元霸大锤四百斤一个看,宇文成都的镏金镗四百斤或三百二十斤都不算太合理,最初的二百多斤反而更恰当一些,也不至于使得《说唐》个个都像神话人物。

而关于裴元庆,书中写明一对银锤三百斤,这与很多人理解的三百斤一个不同,从他能接李元霸三锤看,这样的兵器重量差距还算合理。
关于这两位伯仲之间的好汉而言,孰强孰弱一直有争议,因为同样是对战李元霸,裴元庆的表现比宇文成都要好,有人说这是因为成都的力量逊色于裴元庆,但技艺更佳。其实整部书下来宇文成都与人作战基本也就是靠力量压制,不过书中倒是提到过李家锤、宇文家镗、罗家枪、秦家锏都是家传功夫,似乎能够印证宇文家镗有他的独到之处,但后两者还好,李家锤和宇文家的镗真的是家传功夫??除了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可没看这两家谁会用锤和镗,而且书中写明了元霸的功夫是来自于紫阳真人的传授,所以这个说法我是不太认可的。
总的来说,愚以为宇文成都对裴元庆不存在技艺胜出,力量略逊一筹,所以应当位置互换,同时镏金镗的重量改为两百四十斤。

雄阔海虽然和裴元庆只差一位,但实力至少差了一个档次,加上他和伍天锡大战半个月不分胜负,所以这哥仨应该是一个水平。从笔墨上看,三兄弟明显属于配角甚至大龙套,不仅没有对应的上界星宿,连兵器重量都不如后面的罗成和杨林。不过这也不是关于他们的设定不合理,而是罗成和杨林太高。

愚以为按照武艺路数看,雄阔海和伍天锡明显是力量型,而伍云召是技术路子,原著中雄阔海的双斧一百六十斤,伍天锡的混金镗二百斤,伍云召的丈八蛇矛一百六十斤,既然我们刚才将宇文成都的镏金镗重量调低来凸显与李元霸的差距,那么原本偏低的海云锡三将便不算低,伍天锡甚至还略高了些,所以将雄阔海与伍天锡的兵器都调整为一百八十斤,伍云召是有气力的技术流,保持不变。

另外关于三人之间的排序并不合理,尽管三人无限接近,但第四的雄阔海和第六的伍天锡连斗半个月不分胜负,基本可以视作等同,所以伍云召夹在中间不合适,同时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伍云召被宇文成都击败后派人去陀螺寨请伍天锡,他认为只有伍天锡到来才有可能击败宇文成都,也就是说起码在伍云召看来族弟的武艺要比自己高,所以愚以为伍云召和伍天锡位置互换更恰当一些。

很多人说罗成和杨林是一个水平的,因为两人第一次对战十余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三合罗成就用了回马枪。对此我有些不同意见,首先十余合太少,凭此就说两人伯仲之间太过勉强;其次罗成快速使出回马枪一方面确实无法速胜杨林,另一方面是杨林以逸待劳,而联军刚刚逃出扬州惊魂未定,一旦陷入拉锯战十八路反王怕是出不了龙鳞山,所以也不能作为二人武艺相当的佐证。

其实有一个间接对比能够看出杨林照罗成是有不小差距的。同样是对战前三斧逆天的程咬金,杨林被三斧砍的盔甲歪斜,汗流浃背,罗成则毫无压力,只让老程出了两斧就将之刺伤,高下立判。
其实作者给出原榜单的最大问题就是罗成和杨林的位置相连,从战绩上看二将间明显少了一个曹延平。曹延平是原来的登州总兵,因三合杀得杨林讨饶(自述)而被记恨,后惨遭公报私仇被罢职赶走。杨林讨伐瓦岗时曹延平筹备军粮支援瓦岗,并与杨林展开大战。杨林战前就因不如曹延平而头疼,后来拼死挡住四十合不得不败阵而走,所以曹延平明显是强过杨林的,夹入杨林和罗成之间比较合适。

最后还得说说三人的兵器重量。罗成在原著中的丈八滚云枪有两百四十斤,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技术流,那么这枪就太重了。实则罗成是技术流不假,但力量同样出众,北平府演武败秦琼,贾柳店打翻单雄信,甩飞王伯当以及后面很多战斗,罗成其实都是靠力量压制取胜的,所以准确讲如果宇文成都的镗都只有两百四十斤,罗成确实不可能与之同列,不过力量不小也是事实,愚以为一百六十斤相对比较合理。
相对于丈八滚云枪,杨林的虬龙棒明显太重了,和裴元庆一样都是三百斤一对,结果交手直接被打断了,加上他自己也说原本是使枪的,但因年老使不动了,所以换成虬龙棒,所以我觉得即便他以力量见长,但在这方面未必比罗成有优势,再加上年老,所以一百三十斤就差不多了。至于曹延平书中未交代双枪重量,考虑到他使双兵器,所以尽管走的是技术路线,但也不会太轻,权当一百二十斤。

按照原排名,杨林之后当为魏文通,而魏文通之后出现了Bug,书中原本已经指出尚师徒为第十条好汉,但新文礼出场时又说数到魏文通死了算他第九,那也就是说他原本应该是第十,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第十。
从细节上看,愚以为新文礼应略强于尚师徒,原因有二。首先为了引裴元庆到庆坠山,新文礼曾拼死间接性挡了裴元庆三锤,就是说接一锤就跑,跑一阵再接一锤,再跑再接,有点类似于秦琼三挡老杨林、九战魏文通;其次,尚师徒独木难支,所以请新文礼助战,如果他觉得新文礼不如自己又何必请其来送死?所以即便两人处于一个水平线,或许也是新文礼略强一些。

另外,我觉得隋朝这三员大将未必强得过北平王罗艺。罗艺的战绩虽然不多,但当时杨林横扫天下时唯独对幽州采取了怀柔政策,为了收服罗艺不惜答应“听调不听宣”这种不合理条件,再有就是他弃枪使棒除了年纪大了气力衰退外,会不会也有见识过罗家枪自知在这一领域永难超越的因素,别忘了秦琼演武时刚出了几招杨林就拍案而起认出这是罗家枪法,可见当初罗艺的枪法给杨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还有一点,同样是对战苏定方,罗艺和罗成的表现差不多,都是三招两式就打得对方狼狈逃窜,所以即便罗成青出于蓝,但经验更丰富,对枪法感悟也更深的罗艺也未必逊色别人多少。
照理说我们只需要补齐榜单上的空缺就好,不应该对顺序进行调整,但有了曹延平的例子,我觉得插入一个罗艺并无多大问题,所以愚以为杨林之下当依次为罗艺、魏文通、新文礼和尚师徒。至于兵器重量,罗艺想必及不上儿子,也就是说罗成的兵器应该是加了重的,那么纯粹的技术流罗艺使一百二十斤的长枪就差不多了;魏文通属于力量不错刀法也不错的类型。轻了不合适太重也不恰当,权当一百二十斤;新文礼是力量流,接裴元庆大锤时的表现不比杨林差,同样为一百三十斤;尚师徒的提颅枪原著一百二十斤,但秦叔宝鸟枪换炮后使得轻轻松松,甚至后来本事平常的秦怀玉都使得动,参考叔宝原来的虎头枪只有八十三斤,那么提颅枪也不好重得太离谱,一百斤就差不多了。

上面这些人物说完已经排到第十三位了,接下来除了原著中第十六的秦琼,十四、十五、十七均为空缺。愚以为第十四位当为韩擒虎,南阳关一战接了伍云召九个回合后自叹不如,比拼死挡了十余合的尚师徒相差不大,不过这样一来,秦琼恐怕就排不到十六了,因为还有两位的武艺比他要高些。
先是挂锤庄庄主梁师泰,梁师泰一招秒掉单雄信;接李元霸一锤不死,还因此被看中征辟为开路将;天昌关接伍天锡三四招后被杀,而秦琼对上杨林都是三两棒后大败而走。再之后是邱瑞,与秦琼伯仲之间,但书中写明邱瑞使出杀招的瞬间被秦琼阴差阳错下抓住了勒甲绦,此时如果他拼着受伤原可击杀秦琼,但是他放弃了,选择抱住秦琼的头盔,以致二将双双落马,斗成平局。前面连续三将插队,这样一来秦琼至多只能下滑一位,排名第十七。

兵器重量方面韩擒虎属于力量大于技艺,不过年纪大了,刀重百斤差不多;梁师泰是纯粹的力量流,但和伍天锡差距不小,锤重一百二十斤;邱瑞则是技艺上更突出一些,一对鞭有八十斤就差不多了。秦琼原著中虎头枪八十三斤,一对锏一开始一百二十八斤,后期一百八十斤,无论哪个都过重了,愚以为和邱瑞一样八十斤更合适一些。

原榜单最后一位是单雄信,但是书中比他强的少说有三十位,甚至连作者都通过旁白指出他本事平常,所以离榜是必然的,那么最后一位便成了龙争虎斗的局面。而这个人选我想多数朋友都会选择尉迟恭,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敬德就是原榜的第十七位。不过客观来讲,如果是做武评,尉迟恭排不到这个位置。
表面看尉迟恭和秦琼堪称一时瑜亮,武艺相差无几,实则这是因为尉迟恭出世时秦琼已经不在巅峰。书中交代得清楚,玉帝遣黑煞神降世时,黑煞神原本不肯去,原因是惧怕左天蓬,于是玉帝答应待黑煞神出世便让左天蓬带三分痨病,使二人杀得个平手,这才让黑煞神领旨临凡。黑煞神就是尉迟恭,左天蓬则是秦琼,同时书中专门交代了后期秦琼因常年征战导致积重难返,患了痨病,所以对比巅峰秦琼,敬德是有差距的。
但是当初群雄大反山东时,完全健康的秦琼可是三十合拿不下华公义,最终不得不使出撒手锏才将之击杀,这样看来华公义比尉迟恭更接近秦琼。同时后汉王刘黑闼曾挡住罗成十余合,这份本事别说秦琼,就是梁师泰都未必能做到,所以如果做武评排序,我会将这二位列于敬德之上。
不过这里还有些问题,一个是华公义毕竟死了,而且秦琼是风尘仆仆走马取金堤,体力不饱和。而刘黑闼的设定明显不如伍登,自然也就不如秦琼和尉迟恭,再加上尉迟恭的特殊性,所以若是选十八条好汉,我觉得还是敬德更合适一些。兵器上敬德力量不错,技艺尚可,但应该都比秦琼略逊,所以丈八蛇矛九十斤,钢鞭三十八斤就差不多了。

经过整理纠正,最终新版排名及兵器重量如下:
1:李元霸,金翅大鹏临凡,双锤重八百斤
2:裴元庆,巡天都太保八臂哪吒临凡,双锤重三百斤
3:宇文成都,雷声普化天尊临凡,镏金镗重二百四十斤
4:雄阔海,双斧重一百八十斤
5:伍天锡,混金镗重一百八十斤
6:伍云召,丈八蛇矛重一百六十斤
7:罗成,白虎星临凡,丈八滚云枪重一百六十斤
8:曹延平,双枪重一百二十斤
9:杨林,计都星临凡,一对虬龙棒重一百三十斤
10:罗艺,丈八滚银枪重一百二十斤
11:魏文通,大刀重一百二十斤
12:新文礼,铁方槊重一百三十斤
13:尚师徒,提颅枪重一百斤
14:韩擒虎,大绰刀重一百斤
15:梁师泰,双锤重一百二十斤
16:邱瑞,双鞭重八十斤
17:秦叔宝,双锏重八十斤
18:尉迟恭,枪重九十斤,鞭重三十八斤
经过修改后,除了半神李元霸和两个bug宇文成都、裴元庆夸张了一些,其他皆回归地面,其实即便如此,还是比其他古典文学小说设定要高很多,至于这样整改是否合适,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