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要善于补充信任

《史记》: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於是召公乃说。

一、怀疑和信任

怀疑的时候,有三个方向,

1、补充信任,双方仍然是朋友。

2、扩大怀疑,双方变成了敌人。

3、要防备,但这个不管是怀疑还是不怀疑的时候,都是要防备的。——从而使自己不依靠于他人的忠诚,而是依靠于自己的准备。正是因为自己的有准备,所以,他人才忠诚——这才是正确的因果关系。

只有补充信任,才能长久下去。如果不补充信任、扩大怀疑,则双方能否继续存在下去,未可知也。


而成功者,都是善于补充信任的——所以,朋友才能越来越多,如果不能补充信任——那么,敌人就会越来越多。


所以,善于补充信任的——才是高明的政治家。


比如,刘邦对陈平的补充信任,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活该刘邦能够得天下!光这一点,能做到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


比如,刘秀对部属的补充信任,

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反侧,才是人性。坚定,那是少数人的事。而要让自己能用大多数人,就必须宽容他人的反侧,

1、使自己站在大多数人的一面,尤其重要。

2、否则,就是残暴之君。

毛主席:要相信和依靠群众,相信和依靠人民解放军,相信和依靠干部的大多数。

任何时候,都是要依靠大多数的,如果对大多数吹毛求疵——那么失败的将会是自己。对于问题——只是去其过者。


活该刘秀能够得天下。


另一方面,怀疑总是容易产生,所以,就要定时的补充信任,以消除怀疑、也使自己的信任可以预测、可以判断性——从而减少对方的变化性。


周公,是一个补充信任的高手。


二、用人不疑

毛主席:我们的干部政策:第一,是信任干部,对干部应用之不疑;第二,对个别干部的错误,不应扩大化,应帮助他彻底解决问题;第三,尊重地方干部,他们与群众有密切的联系;第四,注意对干部进行政治教育。

用人不疑——能够得到一种天然的用人优势,

1、获得了用人的一种稳定性,

2、而被用的人没有后顾之忧。

当然,用人不疑,不仅仅是一种策略,还是充分准备的配合——对方背叛自己的收获要远远小于对方忠诚于自己的收获。


如果没有相应的准备,简单的以用人不疑为教条,甚至以巨大的利益去试探人心——这样的人坟头草已经很高了。


用人不疑,还要有自己的眼光和准备,

1、做事前,先要取得对方的信任。(比如商鞅的徒木立信等等,如果没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就会出现邻人疑斧这样由先入为主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不要把对方的错误和缺点相混淆——当把对方的缺点视作错误时,就会对对方产生不信任、否定对方——于是对方回报自己以不信任和否定我方。


相反,把对方的错误视为缺点——才是更好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给对方以某种人员的搭配,把具有相应优点的人搭配给他——从而掩盖住他的缺点——使他能够不犯错误。——这才是——帮助他彻底解决问题。


改变他人是极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给他搭配人,则是相对容易的。


小结,

1、怀疑时,要补充信任。

2、怀疑时,不要扩大不信任。

3、信任也是会消失的,所以,要定期补充信任。

4、要把对方的错误视作对方的缺点,找个有相应优点的人与其搭配,从而使对方的错误先停止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史记   汉王   人民解放军   用人不疑   刘邦   用人   忠诚   缺点   错误   干部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