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层曾提议,中国可以用1万多亿美债,从美国手中“赎回”台湾

这事儿听着是不是像天方夜谭,或者哪个地摊文学编出来的段子?把台湾明码标价,用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买成的美债)去“赎回”,这脑洞开得有点大。

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它不仅白纸黑字地登上了大名鼎鼎的《纽约时报》,背后还牵扯到了当年执掌美国外交大权的希拉里克林顿。

2011年,那会儿的美国,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劲儿还没过,失业率高得吓人,政府的钱袋子眼看就要见底了。国债总额一路飙到14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奥巴马政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要是国会不赶紧批准提高债务上限,联邦政府就得关门大吉。

就在华盛顿吵成一锅粥的时候,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手里攥着超过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所有人都盯着,看中国会不会抛售美债,给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美国经济再来一记重拳。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叫保罗凯恩的美国人站了出来。 这哥们儿也不是一般人,海军陆战队退役军官,还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搞过国际安全研究。

2011年11月10日,他在《纽约时报》上发了篇文章,标题起得相当直白——《为拯救我们的经济,放弃台湾吧》(To Save Our Economy, Ditch Taiwan)。

凯恩说,你看,美国欠了中国一屁股债,不如咱们做笔“大买卖”。美国承诺,立即停止对台军售,终止一切防务援助,并且在2015年前彻底废除《与台湾关系法》下的防卫安排。作为交换,中国呢,就把手里的那1.14万亿美元美债一笔勾销。

他觉得这是个双赢的买卖。对美国来说,甩掉了一个巨大的财政包袱和潜在的军事冲突风险。毕竟,就像当时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上将说的,国债才是美国最大的安全威胁。先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对中国来说,不仅能兵不血刃地解决统一问题,还能把每年为了应对台海局势投入的巨额军费省下来,发展经济。凯恩甚至“贴心”地帮我们算了一笔账,说这能让中国每年省下三五百亿美元的国防开支。

这篇文章一出来,立马就炸了锅。台湾那边自然是跳脚大骂,说这是“卖台”,是彻头彻尾的背叛。美国国内也是一片哗然,很多人批评凯恩这是在出卖盟友,拿美国的国家信用当儿戏。

说实话,如果这事儿就到此为止,那它顶多算是一个学者在特定时期,为了博眼球提出的极端观点。

但坏就坏在,有人把这个“馊主意”当回事了,而且这个人,就是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

文章发表的第二天,希拉里的心腹、时任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的杰克沙利文,就是现在拜登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把这篇文章的链接用私人邮件发给了希拉里。希拉里看完后的回复邮件,只有短短几个词,但信息量巨大。她写道:“我觉得这个主意‘很聪明’,我们应该来仔细研究一下它的操作细节。”

这封邮件后来因为“维基解密”的曝光而公之于众。你想想,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掌舵人,私下里对自己核心幕僚的“卖台”建议表示赞赏,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让人不寒而栗。它赤裸裸地说明,在一些美国政客的工具箱里,台湾从来不是什么需要誓死捍卫的“民主伙伴”,而是一张可以随时拿来交换利益的牌。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再回头看这件陈年旧事,你会发现,它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美关系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美国“债台高筑”的根本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2011年,美国的国债是14万亿美元,已经觉得是天要塌下来了。可你看看现在,这个数字早就突破了35万亿美元大关,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当年的债务上限危机,在过去十几年里反复上演,成了一场华盛顿定期发作的政治癫痫。

虽然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从当年的1.1万多亿降到了现在的8000亿美元左右,但我们依然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只要美国的经济结构不发生根本性改变,它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就不会变。那么,当年凯恩提出的那个“以债换台”的疯狂逻辑,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极端时刻,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冒出来?没人敢打这个包票。

其次,当年邮件里的关键人物,如今正深度影响着中美关系的走向。

那个给希拉里发邮件的杰克沙利文,现在是白宫的国家安全顾问,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操盘手之一。他这几年频繁地与中方高层会晤,谈管控分歧,谈避免冲突。

可每当看到他西装革履地出现在新闻画面里,我总会想起那封邮件。一个曾经认为“卖掉台湾”是个“聪明主意”的人,现在正主导着美国的对台政策。这难道不讽刺吗?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他口中的“维持现状”,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仅仅因为时机未到,价码不对?

这十几年,美国嘴上喊着“重返亚太”、“印太战略”,拉拢盟友围堵中国,又是搞“芯片法案”,又是升级对台军售。可这件旧事就像一个幽灵,时刻提醒着我们,所有这些战略布局的背后,都有一本清晰的经济账。

当维护霸权的成本高到无法承受时,任何所谓的“承诺”和“盟约”,都可能被放上交易的天平。

对于台湾岛内的一些人来说,这件事更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他们长期以来把美国的“协防承诺”当作救命稻草,心甘情愿地充当“抗中”的棋子。然而,希拉里的那句“so clever”,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许多还沉浸在幻想中的人。原来在“主子”眼里,自己不过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

近年来,我们能看到,即便民进党当局仍在极力渲染“美国支持”,但岛内“疑美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上,是多么不靠谱的一件事。

当然,对我们中国来说,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主权问题,概不交易。

别说一万多亿美元,就是把整个美国的GDP都摆上桌面,也不可能换走我们一寸土地。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感情中不可触碰的伤疤。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一个关乎民族尊严和国家统一的是非问题。

美国人或许永远无法理解这种复杂而深沉的民族情感。他们的历史很短,信奉实用主义和交易的艺术。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一切,包括盟友、承诺甚至价值观,都可以被量化,都可以成为筹码。

但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我们有我们的底线和坚守。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这就是中美之间最根本的差异之一。

美国在不断试探维持其全球霸权的成本,而中国则在坚定地守护我们民族复兴的底线。这场博弈还将继续,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令人匪夷所思的论调和提议。

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了解这段历史,看清这背后的逻辑,能帮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财经   台湾   美国   中国   高层   手中   美元   国债   当年   邮件   克林顿   盟友   华盛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