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警报”再次拉响,二胎效果不佳三胎没人生,奇葩建议频出!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让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2025年,中国总人口14.09亿,已经连续三年负增长。

总和生育率更是降到1.09,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

面对这个"人口警报",各路专家纷纷出招。

可他们的建议,却让网友们直呼:"这是把我们当生育机器了吗?"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数字背后的无奈

根据卫健委最新数据,如今有58.3%的育龄人群明确表示:"不打算生"或"不愿意生",这个比例比2020年暴增了近16%!

更扎心的是,生育率下降的同时,老龄化却在加速。

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1.6亿,占总人口的12%。

养老金缺口、医疗资源紧张,这些问题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面对这样的困境,国家接连开启二胎、三胎政策。

可效果呢?出生人口不升反降,从2017年的1758万一路跌到2024年的720万。

为啥政策放开了,年轻人反而更不愿意生了?

这不是她们自私,不想进行所谓的传宗接代,而是"生不起、养不起、不敢生"

根据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的研究报告显示,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平均要花68万。

这对月薪3-6千的普通上班族来说,差不多是半辈子的积蓄。

别说生二胎,就算生一个,都得耗尽半生积蓄,把“搬砖”的节奏拉满,又怎么敢生二胎?

结婚更是“生娃的第一道坎”。

现在彩礼动辄20-30万,在城里买套房至少150万。

再加上办婚宴、拍婚纱,一套下来得掏光家里所有积蓄,甚至还得欠外债。

而这样的情况甚至不是个例,多少年轻人卡在“结不起婚”的环节,连生娃的前提都没有。

就算咬牙凑齐结婚成本,职场上的“生育歧视”又成了新的拦路虎。

女生找工作时,HR总会绕着弯问“你结婚了吗?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

好不容易怀上了,休完产假回来,工位早被别人占了,只能被迫调岗降薪。

996的工作制更是雪上加霜。

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哪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孩子?

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再要一个?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4-2-1"的家庭结构。

一对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还要养育孩子。

老人生病要陪床,孩子上学要接送,在这样的精力和经济双重压力下,年轻人哪还有勇气生二胎?

专家的"奇葩建议"

面对这些现实的低生育率困境,一些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可他们的建议,却让人大跌眼镜。

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提出"一妻多夫制",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这个建议一出,立刻引发网友怒怼:"这是把女性当什么了?生育工具吗?"

还有人讽刺道:"建议黄教授自己先在马来西亚试行,看看效果如何。"

厦门大学的赵燕菁教授则建议"不生孩子就下调养老金"。

他的理论是:现在的老人是由年轻一代养的,所以生孩子多的人应该多领养老金。

网友的反应更是直接:"我连养老金都没有,还怕你下调?"

还有专家建议征收"单身税",理由是单身人士没有为社会贡献下一代。

可他是不是忘了,现在年轻人的日子有多难?

月薪5000,扣完房、水电、燃气的钱,剩下的钱刚够吃饭,哪还有钱交税?

之前韩国也想针对20岁以上的未婚族搞“单身税”,结果政策还没出呢,就因为民众反对,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怎么现在到咱们这,还有专家拾人牙慧?

经济学家丁长发的建议稍微"靠谱"一些,他建议从周边国家"引进"外国女性,解决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这话听着就不切实际——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价值观都不一样。

连吃辣还是吃甜都能吵起来,怎么一起过日子?

更别说跨国婚姻里的沟通问题、身份问题。

这些都没考虑,就随便提建议,万一到最后出了岔子又咋办。

更离谱的是,还有人建议取消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政策。

要知道,很多农村家庭本就收入微薄,这点奖励是他们的重要补贴。

再给他们取消了,不是雪上加霜吗?

这些专家的建议,无一例外都是在"催生",却忽视了住房、教育、职场等系统性压力。

当年轻人连“生存”都要竭尽全力时,还谈什么“生育责任”?

他们站得太高了,找不到根本的“病因”。

真正的解决之道

骂完了专家,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人口负增长确实是个大问题。

劳动力减少、养老压力增大、经济增长放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那么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降低生育成本。

育儿补贴应该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广东东莞的《股东生育奖励办法》就很实在:生二孩奖2万,每月再发300块直到孩子三岁;生三孩直接奖5万,每月补贴500块。

这笔生娃补贴对普通工人来说,相当于半年工资,大大降低了年轻人的生育压力。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托育体系,很多发达国家都有社区托育中心。

价格便宜,离家近,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我们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未来家门口就能找到平价托育机构,一些企业也在设立办公区托管中心。

而保障女性的职场权益也更应该划入重点解决方案里,生育不应该成为女性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要立法保护女性的工作权利,推行弹性工作制,让妈妈们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

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老旧的育儿观念。

生孩子既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也不是为了"防老",而是因为想要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因此生不生都是每个人的选择,不管是生一个、生两个,还是选择丁克,都应该被理解和尊重。

结语

年轻人不是真的不想生,而是生活中的顾虑太多。与其想些"威胁式"的奇葩建议,不如踏踏实实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当房价降下来了,工作稳定了,孩子有人带了,教育不那么卷了,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红星深度:《建议惩罚不生孩子的人?厦大教授:无子女者只享受最基本保障》2022-08-28

2.钛媒体快报:《研究:中国总和生育率跌至1.09,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23-08-15

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炜: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主要原因是生孩子的成本较高》2024-01-25

4.央广网:《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快速增加专家建议用好保险资金支撑养老机构建设》2024-11-1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育儿   奇葩   警报   不佳   人口   效果   建议   人生   生育率   年轻人   孩子   家庭   女性   专家   养老金   老人   现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