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驱蚊全攻略:科学防护,让宝宝远离蚊虫叮咬

蚊媒病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类传染病,由蚊子作为媒介(传播者),将病原(病毒、寄生虫、细菌等)从感染者或者动物宿主传播给健康人群。

近期,广东省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该病是通过伊蚊传播。另外,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也是常见的蚊媒病。儿童皮肤娇嫩、活动量大,更容易成为蚊虫的目标。

如何科学驱蚊、保护孩子健康?

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为家长朋友们整理了实用指南

一、安全有效的防蚊、驱蚊方法

(1)物理防蚊:首选婴儿和敏感肌

纱窗+蚊帐:居家安装纱窗,婴儿床、儿童床搭配蚊帐(选择网眼细密,透气性良好的蚊帐)。安全无毒,但需注意清洗。

浅色长袖衣裤:外出穿宽透气的松浅色衣物,避免皮肤暴露(深色衣裤易吸引蚊子)。

电蚊拍+灭蚊灯:室内可辅助使用,需要家长操作。需注意摆放位置,避免儿童触碰。

(2)化学驱蚊:认准安全成分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以下儿童可用驱蚊成分:

避蚊胺(DEET):高效广谱驱蚊剂,对多种蚊子的防护力接近100%,持续时间长,2个月以上婴儿可用,浓度建议10%以下(6月龄内避免使用)。防护持续时间与药物浓度相关。

派卡瑞丁(Picaridin):6个月以上适用,刺激性低,效果持久,浓度建议5%~10%,持续时间8小时左右。

驱蚊酯(IR3535):2个月以上婴儿可用,相对温和,但持续时间短于避蚊胺和派卡瑞丁。

柠檬桉叶油(PMD):3岁以上可用,推荐浓度30%,持续时间短(2小时左右);成分天然但可能致敏,需先局部皮肤测试。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花露水、风油精(含酒精、薄荷脑,可能刺激儿童皮肤)。可在宝宝小面积皮肤上行过敏测试,观察无异常后再使用。

·驱蚊手环与驱蚊贴的效果与驱蚊成分的挥发速度密切相关,保护范围有限,无法替代驱蚊剂和物理防护。

·涂抹防蚊产品需避开孩子的手、眼、口、鼻、伤口,防止误食、揉眼。喷雾类驱蚊产品,应先喷在家长手上,再涂抹到宝宝身上,减少宝宝吸入的风险。

·喷洒驱蚊液在宝宝衣服上,尤其是袖口、领口、裤脚部位,能有效防止蚊虫叮咬。

·不建议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使用2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化学防蚊产品。

·当需要同时使用防晒和驱蚊产品时,要先涂抹防晒霜,再喷防蚊液。从室外回到室内后,建议马上用清水洗掉身上的驱蚊液。

·驱蚊产品需远离火源,避免发生危险。

(3)环境防蚊:清除蚊虫孳生地

·勤给宝宝洗澡,能有效减少身上的汗液和气味,降低对蚊子的吸引力。

·注意家里卫生,保持环境干燥整洁。

·及时倒掉花盆托盘、花瓶、闲置瓶罐里的积水,这些地方都是蚊子滋生的“温床”(蚊卵2—5天孵化,当环境温度及湿度越高,蚊卵孵化所需时间越短)。

·厨房垃圾需尽快清理,避免残留食物吸引蚊虫。

·要尽量让孩子远离草丛、树林、河边、积水处等蚊子喜欢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二、被蚊子叮咬后如何处理?

即便防护工作做得再好,也难免有“漏网之蚊”。当宝宝被蚊子叮咬后,可以这样处理:

1. 立即用碱性肥皂水清洗有一定的止痒效果,停止抓挠,避免引起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2. 可通过轻拍或者冷敷来缓解瘙痒。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消肿(每次不超过10分钟)。

3. 药物治疗:炉甘石洗剂外涂(安全止痒),其他药物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 警惕异常症状:如果宝宝皮肤红肿、瘙痒加重,甚至出现高热、头痛、皮疹扩散、关节痛、嗜睡等,应及时就医!

记者:罗欣悦

编辑:梁慧

图片:图虫创意

资料:上海市儿童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育儿   蚊虫   防护   儿童   宝宝   科学   蚊子   皮肤   儿童医院   浓度   建议   蚊帐   成分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