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自三月下旬开启回调,再加上上周关税影响下的大跌,多只港股的主要指数都调整到了年线的位置,随后便开启反弹,目前来看年线对港股指数的支撑依然有效,港股近期或再度迎来布局的时间窗口。
对于我们看好的指数和方向,每次出现大幅回调,都是再度布局的好时机,港股就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我们依然看好港股接下来的行情呢,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论证:
1)首先,从基本面角度来讲。港股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是内陆企业;而且因为入市门槛的限制,港股里更多是机构资金,他们本来就对企业的基本面更加关注,这些都使港股市场走势与我国经济基本面有高度关联。我国目前经济在慢慢好转,3月社融、信贷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一季度整体GDP增速也达到了5.4%,经济数据在慢慢向好。即使之后关税会对出口产生影响,但同时也会刺激促内需的政策出台,内需和发展科技创新依然能对经济形成支撑。
2)从资金层面来讲。近两年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去年南向资金净买入7440亿人民币,今年截至4月17日,南向资金已经净买入了5678亿人民币,已经占去年全年净买入的76%,今年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再度加速,他在港股的定价权也随之上升,同时也慢慢降低港股对外资的依赖。接下来外围仍然有降息的预期,本身对港股的流动性就形成利好,即使不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南向的持续大幅净买入也将推升港股打开向上的空间。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年4月17日
3)从估值的角度来说,即使港股从去年反弹上来不少,但估值仍然具有性价比。不论是与海外指数,还是和A股相比,港股的估值仍处在偏低的位置。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年4月17日
所以综上,未来港股仍然有较大的潜力,我们仍然看好港股中长期的行情,而且港股相比A股来说,反弹向上的弹性更大,而且港股中有非常多A股稀缺的标的,因此建议大家在组合中配置一部分的港股。
在港股中的投资同样也要注意好仓位分散,除了大家熟知的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之外,还有一些方向也值的配置,今天在这里一起梳理一下。
1)首先是恒生指数,这是港股市场最有代表性的宽基指数,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的核心龙头公司,前三大重仓行业分别是金融、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年4月17日
恒生指数的走势基本反映了港股市场整体的走势,而且持仓行业相对分散,基于我们上面对于港股市场整体的分析,看好港股走势恒生指数属于“标配”。
2)恒生科技指数,这只指数就更加聚焦于科技领域,覆盖了AI、互联网、半导体、汽车等多个领域。今年年初DeepSeek火爆,中国的AI技术也实现了突破,带来了一轮中国AI叙事驱动下的价值重估行情,在这轮行情下涨势最猛的就是恒生科技指数。
恒生科技AI含量很高,我们知道A股人工智能方向的上市公司更多属于偏题材炒作,业绩真正和AI相关的很少,但恒生科技里有很多是互联网龙头公司,是真正有望实现AI业绩落地的企业,属于A股稀缺资源。
这些互联网龙头也在加速AI资本投入,有望率先实现AI的商业化落地,同时他们本身也有极强的基本面做支撑。
政策层面也在不断释放科技创新产业的利好,现在推进科技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大重要会议上必不可少的内容,科技未来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
因为科技的属性突出,其波动也会更大一些,恒生科技指数属于恒生指数的“plus”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来进行选择。
3)红利指数,红利资产一直是中长期穿越牛熊的一类资产,和A股类似,港股的红利指数也基本聚焦在银行、交运、能源等方向。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年4月17日
红利资产现金流稳健,分红能力强,抗周期性突出,在无风险收益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红利资产类债属性凸显,成为险资这类买方在股市投资中的重要选择。而港股的红利资产相比A股也有着更高的股息率,可以在港股中作为偏防御的资产进行配置。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年4月17日
4)恒生消费指数,在传统消费方面,在关税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需要寻找破局的出路。除了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第二成长曲线之外,内需消费的恢复也是不可或缺的,最近刺激消费的政策频繁出台,预计未来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消费信心也有望逐步恢复,当然这过渡到数据层面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次,在恒生消费指数中,还有很多“新兴消费”的公司,如潮玩、盲盒、IP经济等,填补了A股的空白,现在随着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些新兴消费打开了庞大的市场空间,成为了消费新的增长动力。恒生消费指数既包含传统消费、也覆盖了新消费领域。一方面成为A股消费的补充,另一方面因为不包含互联网龙头,也可以和恒生科技指数一起搭配配置。
5)恒生创新药指数,政策层面对于创新药一直是支持态度,这也是医药中受集采影响最小的细分方向。除了政策支持,出海也是创新药的主要增长逻辑,今年以来,国内创新药企业产品授权海外跨国药企的数量与金额持续增加,并且这部分也暂未受到关税的波及。
之前因为业绩的原因,更多的创新药公司选择在港股上市,因此港股里是更加纯粹的创新药公司,是当前医药领域中为数不多值得配置的方向。
相关的场外指数基金我们也都准备好了,可以在厚 苔回复“港股”获取。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研习社”。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研习社,更多内容,可以关注@好买研习社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