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饰价格从“千元时代”跌回“8字头”,消费者的抢购热情是否真的理智?
近期黄金市场的大幅波动,正在引发人们对“买金热潮”的深度思考。五一假期前夕,国际金价突然开启“滑坡模式”。COMEX黄金期货从4月22日每盎司3509.9美元的高点,短短十天内跌至5月2日的3247.4美元,跌幅达7.48%。
这一波动迅速传导至国内市场,老庙、周大福等头部品牌首饰金报价纷纷跌破千元大关,部分门店优惠后甚至低至858元/克。深圳水贝作为黄金消费“风向标”,更是推出工费五折等促销活动,将市场热度推向高潮。
在深圳水贝金展珠宝广场,五一期间的场景堪称震撼:下午两点不到,各黄金铺位已被挤得水泄不通。来自广西的陈女士拖着行李箱“满载而归”——100克投资金、两只莫比乌斯手镯,总价超10万元。
她坦言,家族每年都有囤金习惯,今年恰逢金价回调,便将水贝作为“囤金据点”。类似场景不在少数:4月底金价刚下跌时,大克重金条一度断货,如今商家紧急补货,却依然难挡消费者热情。
与此同时,黄金回收点前排起长队,香港投资者林女士前年500元/克入手的金条,如今以750元/克卖出,每克净赚250元,让不少人动了“低买高卖”的心思。
市场的狂欢中,质疑声从未缺席。有网友指出,普通消费者跟风抢购首饰金,却忽略了其工艺溢价远高于投资金条;也有人提醒,黄金回收价与销售价之间存在每克数十元的差价,“炒金暴富”可能只是错觉。
对比历史数据,2020年黄金也曾因疫情出现短期暴跌,但随后开启长期上涨通道,而此次回调是否是“上车机会”,不同机构给出了迥异判断:有的认为技术面超买信号明显,短期或继续下行;有的则强调避险需求和通胀风险支撑,黄金长期仍具潜力。
目前,部分黄金ETF已紧急暂停申赎,多家机构连续发布风险提示,警示短期交易的高波动性。尽管水贝商家表示“五一锁价780元/克”,但随着国际金价小幅反弹,市场观望情绪渐浓。
抢购热潮中,消费者逐渐意识到:首饰金是情感消费,投资金需关注国际局势,而盲目跟风“扫货”,很可能在市场波动中“踩空”。
从“买涨不买跌”到“抄底囤金”,消费者对黄金的热情从未减退。但这场由价格跳水引发的抢购狂欢,终究需要回归理性——黄金不是一夜暴富的工具,而是资产配置的选项。
当市场热度散去,或许我们更该思考:在消费主义与投资逻辑的双重迷雾中,如何避免被短期波动裹挟?毕竟,真正的智慧,是在热潮中保持清醒,在震荡中坚守理性。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