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没有我的努力,哪有今天的中国大陆经济?
口出狂言的说辞,从自封的“大陆救世主”,到如今“企业在印度溃败”,郭台铭自以为的“赏饭论”却是不灵了。
7月3日,常年在印度扎根的富士康却是“受创了”,早在两个月前便已经接连撤离的300多名中国员工,可以说,如今的富士康员工便是在印度正在上演一场“大逃亡”。
谁又能想到这个曾经直言,没有自己努力,大陆都得不到“经济饭”的郭台铭,如今却是如此下场。
1988年,郭台铭在深圳荒草丛生的龙华圈下2.3平方公里土地时,他或许没想过,未来这里会因大陆的“试验田政策”成长为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基地。
巅峰时期,富士康占中国出口额3.9%,创汇2400亿美元,雇佣百万工人。
甚至一直到2010年,富士康在大陆已有44家工厂,形成了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链集群,实现了“2小时内配齐500种零部件”的效率神话。
但郭台铭将此归功于个人能力。2019年,他公开宣称:“是大陆怕我,不是我怕大陆!”甚至断言:“没有我,就没有大陆的今天!
显然那些年的郭台铭尤其狂妄,自认自己是大陆经济救世主的他却是忘记了个真相。
是大陆有“饭”,郭台铭才能有“碗”可盛!
大陆给予的税收减免、低价土地等优惠,富士康才得以从破产边缘的小企业成为“代工龙头”。
28个城市47个园区,产业链的全配套,政策全跟进,说是互惠互利都比郭台铭自认的“赏饭论”要严谨。
自然,也是因为这样的自信,郭台铭开始“扩大业务”,准确地说,郭台铭在搞“去中化”!
郭台铭的“去中化”战略在2019年后加速推进,他追随苹果供应链转移的步伐,在印度投入超50亿美元建厂,并裁减34万大陆员工转战东南亚。
也就是说,在郭台铭在自信自己的“赏饭论”时,便已经计划要出走。
本以为脱离了大陆,富士康依旧辉煌,殊不知,却是富士康暗淡的开始。
在印度,他幻想复制“大陆模式”,却忽略基建与工人素质的鸿沟。印度工人日均耗水5升,甚至含生活用水,而大陆工厂有稳定供水。
此外,印度电力故障频发,反倒是大陆园区电网无缝衔接。
甚至在2022年因为基础设施太薄弱,富士康在印度的钦奈工厂被淹导致2亿美元损失,电力成本比大陆高40%,可以说,工人技能不足使摄像头故障率达中国工厂数倍。
此外,越南工厂效率仅为深圳的60%,面对苹果99.5%的良品率要求力不从心,2023年,印度组装的iPhone15被欧盟海关检出大肠杆菌超标。
苹果CEO库克连夜飞赴印度调查,最终发现,工人因缺水无法冲洗厕所,甚至为省水做饭“几天不洗屁股”。
进而导致产品受到影响,谁又能想到这一闹剧的导演,正是昔日高呼“给大陆赏饭吃”的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
况且,出走印度也不过是郭台铭“脱中论”的其中一环。
除去在印度投资70亿,郭台铭实际上还豪掷100亿美元赴美建厂。
2018年,郭台铭带着百亿美元投资踏上威斯康星州的土地。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亲手递上橄榄枝,承诺税收减免高达30亿美元。
而郭台铭更是声称要打造“世界第八大奇迹”。
然而七年后的今天,这片规划中的“科技谷”只剩下荒草覆盖的混凝土基座,地方政府实际补贴缩水90%,工会索要6000美元月薪,大约是中国大陆工人的7倍,工厂濒临瘫痪。
如今印度生产接连受阻之外,富士康不得不最终苹果将订单转交比亚迪和立讯精密。
可谓是投资多年打了水漂,最后郭台铭两头没捞到好处,所以兜兜转转,郭台铭带着46台总价超300亿的光刻机重返青岛支援华为芯片,又在郑州砸10亿建新能源汽车基地,甚至涨薪20%召回老员工。
“想回到大陆”成为郭台铭最后的坚持,不过自以为还能重拾在大陆市场的饭碗,殊不知,如今的大陆市场早已今非昔比。
中国芯片进口量6355亿颗,自研麒麟芯片量产,华为不再依赖“救兵”,而是依赖“中国芯”。
另外富士康郑州工厂工资涨至7200元,但仍难敌比亚迪1.5万高薪抢工程师。
况且,如今大陆的补贴已经涌向半导体、新能源而非低端代工,而富士康“3+3转型战略”若无核心技术,恐怕很难在大陆市场分到一杯羹。
所以纵然郭台铭如何自信“大陆永远需要富士康”,但如今的大陆市场,便是郭台铭想要重新落座,实际早已并非容易。
参考资料:
美媒爆料:富士康要求中国大陆员工从印度撤离——金融界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