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3日,以“吉金探史·江河共辉”为主题的中华青铜文明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文物局主办,央广网陕西频道、四川频道、宝鸡市委网信办联合承办,将持续至9月底。活动期间,央广网记者采访了西安博物院联合文创设计团队,了解馆藏文物如何借力创新表达焕发新生的故事,感受“吉金”经过巧手所焕发出的新“生命”。
央广网西安9月9日消息(记者陈锵)沉睡千年的唐代妆容,正通过创新的文创设计焕发新生,走进当代生活。一支年轻的文创设计团队与西安博物院携手,将珍贵的馆藏文物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将“吉金”铜镜融入可以“装”进口袋的唐代主题彩妆礼盒系列。这一设计,不仅是历史妆容的复原,更让古老文物真正“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陕西通过文创IP授权,拓宽了博物馆馆藏资源展示渠道,也丰富了博物馆馆藏资源应用外延,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创产品已成为连接博物馆与社会大众、增强文化记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例如,2024年,西安博物院开发文具、家居、服饰、毛绒玩具类文创新品10个系列240余种。如今,西安博物院与文化企业广州摩石文创旗下品牌“iiFan”合作发布联名彩妆礼盒,系统化复刻唐代妆容体系,在市场上取得了积极反响。
同时,通过将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唐代金背瑞兽葡萄镜嵌入,该文创展现“丝绸之路” 带来的艺术交融的成果,凸显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质,让静默的文物通过彩妆艺术真正 “活” 了起来。
“大学时我的专业方向就是文创设计。在我们眼中,西安首先是座‘碳水之都’!所以我们做了很多跟美食有关的作品。”在工作室里,青年设计师吴菲一边开始新的创作,一边向记者分享自己对西安的初印象。
吴菲介绍:“在校期间参与乡村振兴等项目时,我就对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更是将其发展成职业追求。”2023年,她加入广州摩石文创,与团队成员共同以美食为灵感,早期做了一些跟肉夹馍等特色小吃相关的作品。同时,团队将设计作品由美食拓展到建筑等领域,推出兵马俑、唐代妆容等系列作品。
设计团队此次创作的灵感,源于深入了解文物的过程。吴菲介绍:“我们细致观察博物馆中的唐代仕女俑实物,深入研读《簪花仕女图》等传世古画中的仕女形象,梳理了《妆台记》等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妆容的详尽记载,融合博物馆提供的研究资料,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
文创设计师正在比对产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该系列产品的核心理念是打造“可触摸的历史”。广州摩石文创设计总监陈曦解释说:“复原其妆容本身就是与历史的一次对话和诗意回溯。使用者能通过亲手化上唐代妆容,在精神层面‘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审美,体验跨时空的时代碰撞感。”
陈曦介绍,该文创创新提出“一盘一妆”概念,即每一盘彩妆对应一种唐代妆容,如斜红妆、桃花妆、时世妆。盘中系统集成了眼影、腮红与口红区域,并专门设置了花钿(唐代女子贴于额间的装饰)模板区,消费者可以沉浸式体验完整唐代妆造。
“产品设计巧妙融合了文物元素,例如彩妆盘内的压花纹饰就源自国家一级文物唐代金背瑞兽葡萄镜上的吉祥纹样。外盘采用三维扫描技术,精准复刻了仕女俑仪态。”广州摩石文创总经理、项目负责人陈汐雅补充道。
“这一联名系列依托西安博物院从文化内核到设计元素的全链条支持,将盛唐风华浓缩于方寸之间。它解决了游客体验“唐妆妆造”后难以带走的痛点,为唐风体验市场提供了新选择。”陈汐雅说。
从精美的彩妆到实用的挂件,从国潮服饰到舌尖上的联名,陕西多家博物馆正在积极创新,将馆藏的无尽灵感,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丰富的生活日常,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变成游客喜闻乐见的商品,让文物变得可触可感,焕发新的活力。 这正是陕西文化通过活化表达,让历史温度触手可及、让文化活力跃然纸上的生动写照。
陕西文化的深厚底蕴正通过年轻化的创意IP,转化为丰富的生活体验,不仅“妆点”了当下生活,更为讲好中国故事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灵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