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沈括,北宋理工男,“疑似穿越者”。
他通天文、懂地理、精数学、玩化学,还写了一本综合性笔记《梦溪笔谈》。
他是令西方膜拜的科学狂人,是百科全书式的天才。
甚至,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人。
北宋元丰三年,沈括被重新起用,出任延州知府。
此前,新、旧两党争斗,他站队王安石,力主变法。
而王安石罢相之后,他又站出来,以科学严谨的思维指出了新法中的一些问题。
新党的人一下就急眼了:王安石在位的时候你全力支持,人刚一走你就看出问题了?
于是,曾经在新党中很受器重的沈括,一下成了“奸佞小人”。
新党内部本就权斗激烈,给神宗递了几份折子,就让“两边不是人”的沈括被赶出了京城。
有人说他就是墙头草,有人说他只是性格懦弱不敢当面批评,还有人说——
放过这个不适合混官场的理工直男吧。
沈括确实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理工男”,传统文人吟风弄月,他却更喜欢钻研科学知识。
这次到延州赴任,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仕途升迁,对沈括而言,更像是“科学家下乡考察”。
延州就是今天的陕西延安,在这里,沈括发现了当地人常提到的“脂水”,也就是石油。
“脂水”生在水边,黑乎乎、黏糊糊的,“水有肥,如肉汁”。
老百姓都拿它来点灯,虽然可以点很久,但点燃后烟特别浓,帷幕都能熏黑了。
沈括试着收集了脂水燃烧后的煤烟,刮下来制成了墨。
用这种墨写出来的字,比传统的松墨更光泽饱满,像黑漆一样发亮。
于是就开始量产,沈括还给取了个名字,叫“延川石液”。
此事被写进了《梦溪笔谈》中,沈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石油”一词的人。
他还记录了石油的形态以及开采过程,并且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而他在延州发现的石油,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气田——长庆油田。
沈括对天文也非常痴迷。
他曾经自创过一种“十二气历”,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现代公历的雏形。
他不仅继承前人智慧,还动手改造了浑仪、圭表、窥管,制作出“浮漏仪”和“景表”这两种计时与测影的天文设备。
凭借这些设备,他搞清楚了“冬至日行速,夏至日行迟”,解释了太阳运动不均所导致的时差现象。
他还一头扎进星空,亲手绘制了两百多张北极星观测图,最后惊人地发现:
北极星并不在正北,而是偏了三度。
他还研究了月亮盈亏与日食、月食的成因,在没有望远镜的年代,就把这些天象解释得明明白白。
除此之外,沈括在其他很多领域也都有成就,甚至是“开天眼”级别的贡献。
他精通数学,首创“隙积术”和“会圆术”,比西方学者更先摸到微积分的门槛。
他钻研物理,力、声、光都有涉猎,对磁学也有研究。
针孔成像、彩虹形成、声音共振,很多物理学现象的原理他都做出了解释。
在记录如何制作指南针时,沈括写到:
“以磁石磨针,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没错,地磁偏角也被他发现了。
他搞地质,解释了化石的形成,比达•芬奇早四百多年。
他懂医学,记载过很多疑难杂症、针灸术、验尸技巧。
太湖泛滥,他去修水利工程;西夏来犯,他又兼职军备专家;
他游历大江南北,还能顺便搞搞地图测绘。
北宋第一斜杠青年,非他莫属。
除了理工领域,音律、书画、哲学他都有研究,甚至还分析过经济学中的贸易顺差逆差。
要论“全才”,达芬奇也得叫沈括一声祖师爷。
但就是这么一位“全能天才”,人生的结局却有些悲剧色彩。
沈括的继室张氏,是历史上有名的“母老虎”、“河东狮”,还曾把沈括和儿子赶出家门。
从家事上就可以看出,沈括的性格有很大缺陷,在仕途上注定不会顺利。
他完全没有政治家果敢刚毅的气质,遇事时常逃避、忍让、妥协。
如果说在科学领域他是惊艳世界的天才,那么在政治上,他完全是懦弱的庸人。
永乐兵败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但其中坎坷,和他陷入党争有很大关系。、
晚年的沈括,离群索居,不问政事。
据说在临终前,他焚烧了大量手稿,内容是什么?至今没人知道。
有人说他是被贬郁闷了,也有人说他“疯魔入道”。
但在梦溪园隐居的那六年,沈括清醒而平静,埋头整理出了《梦溪笔谈》。
沈括是不幸的,但他的出现,却是不可复制的历史幸运。
他注定要在历史中闪耀,为后世留下无比珍贵的财富。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梦溪笔谈》.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12-06
沈括与他的《梦溪笔谈》.京江晚报.2022-02-26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